[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396》「飘舞的剑」(6294辑)

晨间寄语
往事如烟,但可以回首。人的过去,有时候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自豪。没有那时的奋斗努力,现下的平稳安度,可能成为无暇。朋友建议我,写写回忆录?感觉首先应该摆正自己。每天的萝卜白菜,日常的油盐酱醋,唠唠叨叨?索然无味。自己就是那万千凡夫俗子中的一员,你去无病呻吟、潜心标榜描画,谁都会嗤之以鼻。然,平常百姓中的那些善良、相助、雪中送炭,可能才是值得称颂和赞美的…。
见怪不怪,现在步入老年生活的这代人,许多看似小事但却给予接济、暂度难关的人没齿难忘。那时的工薪阶层,很多人家,每到月末,就开始拮据,巴望等待工资发下,接住生活的难挨。然而,接不住就是接不住,别看两三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揭不开锅了就是揭不开锅,怎么办?只能到到隔壁邻居、或院内人口少负担轻点的人家,借个三斤两斤米、两块钱三块钱,也就熬过来了。借的,邻里不嫌,院内常态,没有谁把这类现象当着闲话讲…。人们在困难中见笑,在需时递过,在紧况中拉手,没有那么多的嘲弄和不屑…。感动了,记住对方,有了后,不张扬,走过来一大群——“国之栋梁”。现在年轻人的赞歌所指:不就是50、60、甚至包括70人吗!
人的善心和互助,多是在困境中堆砌出来的。相反,物质的丰厚,越来越给人歧视和瞧不起,所以创新了“羡慕嫉妒恨”类似的词汇。当人们再谈及那时分分角角钱都有拉扯扶助时,现实里大有天方夜谭之嫌。
值得赘述的,一定耐人寻味,普通人的经历大同小异…。我们记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想提醒自己莫忘经历过的痛,珍惜自己所有值得回味的年年月月天天…。
新的一天,早安!
2024.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