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热烈祝贺华夏思归客诗词协会渑池分会挂牌成立
文向云中取,韵在水中流。
无缘逢盛会,天意难强求。
身在干里外,聊发思归愁。
声名播四海,仰韶文化厚。
水云居士书于苏州
2024.7.2.14:28
<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万年奔流不复回。
孕育苍生德无量,滋润桑梓豫西魂。
仰韶文化七千载,传承至今更无愧。
河洛渑池是一家,一脉传承撰新文。
水云居士书于苏州
2024.7.2.14:46

<三>
庆七.一有感
文:水云居士
你曾是一棵幼苗
历经百年的腥风血雨
终成参天大树
现如今
已是枝繁叶茂
荫护神州华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观今朝风景这边独好
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
勇于担当
百年荣辱复兴梦
一带一路
凯歌早报
全民小康非梦想
多民族
大家庭其乐融融
致富路上不能少
重科教
爱英模
再讴时代英豪
上已九天揽月
下已遨游五洋深底
北斗护航全
天眼震凶顽
大国重器在
宵小不敢犯
屹立世界东方
和谐共赢求大同
百年岁月艰辛
苦了先辈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再接再厉谱新篇
共庆七一华诞
水云居士书于苏州2024.6.30.22:45
<四>
红旗渠颂
你是一面鲜艳的旗帜
在共和国的领土上永久地飘扬
向世人展示你伟岸俊逸的身躯和不朽的过往
六十四年前的今天
党的优秀儿女
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干部林县县委书记杨贵
带领林县六十万劳动人民干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的惊人壮举
历经近十个年头
度过艰难困苦的
三千多个日日夜夜
牺牲了八十一位英烈
伤残了几百人
削平1250座山头
架设151座渡槽
开凿211个遂洞
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
挖掘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
干渠全长70.6千米
红旗渠总长1500多公里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间奇迹?
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物质基础极度贫乏的六十年代
生产工具是那样的简陋
装载机挖掘机一个没有
就连炸药铁锤铁锨铁丝架子车手推车
也是限量供应啊
死伤的噩耗
材料供应的缺乏
沿途村落民众的干挠
挖掘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疑难问题
考验着我们的党
考验着我们的领导干部
考验着参加修渠挖渠的十万民众大军
在杨贵书记的坚强领导下
在十万人民的同心协力下
创下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壮举
1960年2月开工
1964年干渠通水
1969年9月全线干支渠通水
红旗渠的开通
使林县人民摆脱了
十年九旱的噩运
解决了林县人民几十万人的吃水问题
灌溉了林县的几十万亩土地
十万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精神
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歌颂红旗渠
是歌颂它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是要歌颂他们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是要弘扬他们那种排除万难知难而上的奉献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
丰功伟绩
共和国的史册里有他们壮丽的画卷
历史的车轮
滚滚向前
任谁也挡不住
重温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壮丽画卷
我不禁扪心自问
时至今日
我们的国家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
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
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珍贵历史
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功勋
这是一段昭告天下功盖古今的奉献史诗
这是一段历久弥新历久愈纯的革命情怀
水云居士书于苏州
2024.7.1.10:08
<五>
庆.七一
莱茵河畔出真知,列宁首创开新篇。
十月革命炮声隆,东方英贤筹党建。
镰刀锤头旌旗红,革命旗帜惊苍穹。
烈火焚烧旧世界,扫除一切害人虫。
水云居士书于苏州
作者简介:水云居士,网名,笔名。原名郭年军,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人,原籍,陕州区西李村乡白阜村人。华夏思归客驻社会员,中华文学社驻社会员,新华文学社驻社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华夏诗韵》,《诗坛纵横》,《今日诗坛》,《北京头条》,《中华头条》,《深圳头条》《华夏思归客文学》《新华头条》等。2024.7.11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