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入党经历
王慧仙
我上高中时,听说学校有几个品学兼优的同学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这几个同学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我对他们很羡慕,暗暗地向他们学习,争取早日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我正在努力之时,由于高中学制缩短,我们转眼高中毕业了。
我回乡任本公社的民办教师,我被分到一个全学区条件最差,学生入学率最低的学校,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时看到的情景使我目瞪口呆,三间平房里摆着五、六张破桌子,几条长登子,一个办公桌靠墙倾斜着,似乎就要倒了。再听文书介绍;“自从办学,没有正式老师,大队书记代理上课,书记忙于大队工作,现在只有一个三年级学生,十一个一年级学生。如今有了你正式老师,学校一定会办好的,听说你是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我们培养你靠近党组组”。看见学校的简陋条件,听了文书的介绍,我的心冷到顶点,文书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培养你靠近党组织”,我的心中冉冉升起成为一名党员的希望。在本学区有我的一位老师鼓励我说:“条件越差,越能做出显著成绩,你首先摸底全大队的适龄儿童有多少,动员入学,提高入学率,同时认真上课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做出成绩的”。
我听了我的老师的话,给现有的学生正规上课,放学后摸底、家访、动员适龄儿童的父母送孩子上学。有的家长很欢迎,并说:“我们渴望孩子学点文化知识,就是学校不正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学几年也没学到多少文化知识”。鉴于这种情况,我向家长说明“以前不是专职老师,现在公社指定我管理学校,我保证每天正规上课”。部分家长立马就送孩子上学了。有的家长反感。我三番五次地动员孩子上学,说:“农村人以农为主,上学当不了干部,挣不了钱,没用……”。尤其不让女孩子上学,说:“女孩子是人家的人,就是工作了,也给婆婆家挣钱,娘家人靠不住……”。我理解农村人的固执,落后,还是坚持不懈地动员,直至入学率上升到百分之八一,己有了三个年级的学生了。
由于成绩显著,学区负责人上报文教局,拨了建筑经费,修建了三栋雪白的教室带教师宿舍,添置了学生的桌,凳。将我吸收为预备觉员,我向学区党组织交入党申请书,通过一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我对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党的义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真正的领悟到了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于是在工作中我更加努力,忠诚于教育事业,通过一年的考察,我的入党介绍人给我谈话说:“你的工作能力,所取得的成绩人所公知,遗憾的是社会关系有影响,这次转为正式党员没通过,希你别灰心,继续努力……”。
我不灰心,我家一个党员也没有,我要争取成为家中第一个共产党员。曰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直到7198年,党拨乱反正,1979年我被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后,将我分派到全学区称之为“老大难”的一所学校,我想是党组织考验我的吧?能转为正式教师,预必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有希望了吧?于是写了第二封入党申请书交给学区党组织。
我在这个学校任校长并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我首先组织老师开会,找学区称之“老大难”的差距。实施每个老师包片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提高全校的入学率,要求每个老师上课必有备课记录,为提高教学质量互相探讨。有个老师背后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她说她的,我做我的,看她怎么样”?我听见一点不生气,以一个党员要求自己,不计个人得失,通过一段时间的互相沟通,发动边远村庄的适龄儿童入学,入学率显著提高了。可是教学质量不容易提高,自己以身作则,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想方设法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长多交谈,鼓励学生在家多学多练,从其它学校取经验,让学生熟悉学过的知识,到毕业考试后,我们学校名列前茅,摘掉学校的“老大难”帽子,学生高兴,家长称赞:“一分劳动,一分收获,老师的功夫没白下……”。学区报文教局拨了修建经费,又修了长长一栋雪白的教室带教师宿舍,赢得大队书记和群众的称赞。
1982年7月1日是我铭记心中的一天,学区通知我开会,其实是新党员的入党宣誓,在党旗前面,公社党委书记举起拳头领我们七个新党员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时,我的心情无比兴奋,无比激动,我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无比骄傲。
当今,祖国一日千里的发展,我虽然老了,也要接受新事物,只要能动,就为社会、为家庭服务,让子女安心工作,也算是一份贡献,要活到老,要学到老,奋斗终生。

作者简介:王慧仙,女,汉族,1944年1月出生,高中学历,1972至1986年在甘肃临潭县任小学教师,1987年至1998年在天津大港油田井下港西学校任教,1999年退休。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
上海“母亲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