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这样也很好
杜玉德
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我拿起了一本《读者》,本想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但当读到其中一篇《一生太长了》时,却让我对张洁的所作所为既有所思又有所想,进而有所同情与理解。
文章的作者叫张越,就是那个胖胖的笑眯眯的可爱的央视节目主持人。张越写的报告文学《一生太长了》其实是借用了张洁的短篇小说题目《一生太长了》而写张洁的。文章是回忆张洁漫长生涯的,可开头介绍的却是作家张洁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进入晚年之后,张洁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处理自己的物品。她的朋友常会接到这样的邀请“你过来看看,有没有你用得着的。喜欢你就拿走,剩下的我再处理。”这其中包含她的信件、日记、照片及一些手稿。
她的举动好些人都不理解,她的女儿也曾向她抗议:“你不可以这样做!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想看看姥姥的样子,不能一张照片都没有!”
其实,张洁是在践行她《一生太长了》里的诺言:“永别了,生命!不只今世,还有来生,来来生。我愿在我生命还能胜任的时候了结,而不愿等到年老体衰之时颓然倒下…我最后扫了一眼我生活过的这个世界,想起初生时才有的那种不明就里,为自己能来到这个世界而生出的感动和期待…我的灵魂带着一生也没有得到的惬意、快乐,没有一丝伤感地、轻盈地向着另一个世界飞去……”
张洁是当代著名作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40岁后才开始文学创作,但一鸣惊人。其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和《无字》分别在1985和2005年获第二、六届茅盾文学奖。更有甚者,《沉重的翅膀》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她是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北京市作协名誉主席。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享年85岁。
张洁自幼穷苦,对人生有着很深的思考,张洁好强,到老不愿求人麻烦人,她不麻烦人帮忙,她不求人记挂。张洁的晚年行为,常人难以理解,然而,细细一想,的确是明智之举。
人生无常,既有鹤发童颜、健康高寿者,也不乏猝然发病、英年离世者。张洁应该算是寿终正寝。
近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在单位每每遇到老同事或同事的亲人故去,必躬临吊唁。当村里或邻里或族中有人逝世,必去帮忙公事。纵观公事繁简,儿孙众寡,孝子贤孙,亲戚朋友,邻里街坊,概论之无外乎痛、惜与解脱。
由此,对各年龄阶段,各种原因意外造成的死亡,便有了不同的态度与认识,也感悟许多。
英年早逝者,人人唏嘘,心有悲痛,有时身不由己,泪目盈盈,痛哉惜哉。尽管恋恋不舍,假以时日,也渐渐忘却;对德高望重者,因其八九十岁的高龄离世,虽觉可惜,终因“到了年纪”归入“喜丧”,生不出多少沉痛;对那些久病卧床,医治无效,拖累家人,因病致贫者的离世,无论对其本人还是其家庭,不能不说是一种解脱。而那种既无生活质量,又无生命尊严的苟活,生命对其本人而言,已无任何意义,而死,就死者而言应是一种好的归宿,对其家庭来说,也可说是一种解脱。由此,公事上的人会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放松了,也就放下了。
前不久,又一波新冠来袭,首当其冲的是未阳者,当然也有复阳者。很多初阳者症状普遍较重,稍不留意就会引起肺炎,若不花上个万儿八千的是好不起来的。攀谈起来,我曾戏说:“嗳呀,这病还真是生不起,要不咱就不生了,好吗?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上的零部件逐渐老化,若不及时修理,说不定哪霎就会停摆。几天前,我的一位老师,刚过八十岁,正想到医院修理修理再挨活几年,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一修却修来了个一命呜呼!
不久前,一亲戚的亲家去世,她去皖南参与吊唁,二十几天的繁文缛节让她心力交瘁,五六十万元的公事竟办得不文不武。我听后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彼地,否则还真就是“死不起”!于是我又接着开玩笑:“死不起就活着呗,要不怎么办呢?”
七月二十一日,一众好友骑行欣赏沂河百里长廊,途中我突然晕厥,人事不省,多亏同伴及时施救并打120抢救才转危为安。过后自嘲:“就这样走了也挺好,不知不觉,也没什么痛苦。”老伴闻言大怒:“胡说什么,太不负责任了!我还需要你,孩子们还需要你!”
这样说来,我还需要活着。要为家庭活着,为家人活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有活的价值、活的必要。
是啊,我的生命不只属于我自己,也属于家人。我被分成了好几份,每一份对他们来说都至关重要。假如我不存在了,这个世界将一切如旧,地球会照样转动,但家人失去了我,他们一定会遇到生存荒原。因此,暂时我不能死!
八月六日凌晨两点三十五分,我躺在病床上睡不着,突然扑棱棱一阵响劲,我的病床摇晃了起来。我心生烦恼,睡中起夜何必闹这么大的动静?扭头一看,欸,捆扎的布帘子在晃荡,挂吊瓶的铁挂在晃悠,下意识告诉我,发生地震了?静下心来,听到走廊里有人说话,起床出门与之交流都认定是地震了。到护士站与一男护士搭讪,他从手机上确认德州平原县发生了地震。返回病房看到二病二护仍在呼呼大睡,不由得又想,亏着这次地震震中与我相隔400里,否则还不在梦中进入了天国?
至于张洁 ,她已安排好了一切,毅然决然向祖国作了最后的告别,去投奔异国他乡的女儿,我不知道命运能否如她所愿。我愿她静静地来,静静地去,如深山老林中的一片树叶!因为她已经承受了过多的痛!毕竟她不认识我,我也不曾见过她!
可我呢,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此时,我却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此时,《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又一遍遍地在我耳边回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多少先哲语重心长,多少智者达人,谆谆教诲,有人拿得起,可谁人放得下?
多少聪明人做下了糊涂事,只是多等一天,多待一日,到了自己说了不算,力不能及时,只能等待……
说着容易做着难!
我欣赏作家张洁的做法,也不想麻烦人,也不想让人记挂。我怕老来不能动弹,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病在床。
此念萦绕脑中挥之不去,胡思乱想,故有此胡言乱语。
2023年8月8日
作者简介:杜玉德,68岁,历山街道西儒林村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恢复高考后首届沂源师范毕业生,先后从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工作。退休前为沂源县南麻镇成人教育学校副校长。喜欢骑行、爬山等活动。经常写作,以散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