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上刊作者
马 超 张文龙 寇兰春 张秀兰 韩永国 杨焕芝 董文海 贺成元 傅永明 张仲仁 和振洋 王景文 杨振喜 李 彬 曹 赟 罗顺龙 孙德力 刘成林 于海龙 王俊华 郭 海 石 合 知 竹 卢 伟 毛盛立 许生林 邢爱学 王贵林 白 洁 李永芳 成海泉 穆凤岐 梅 枝 聂尚奎 连胜厚 杨 志 吴子民 袁振东 丹 阳 孙 有 张玉荣 伊 人 张晓峰 风 儿 霍玉明 刘德平 直 爽 东 南 王忠玉 杜 华 贾 存 张体华 李广臣 李爱红 开 心 李吟英


马 超
端午念屈原
又来端午粽飘香,怀念屈原倾国殇。
忠亦见疑仍矢志,能而被谤更坚强。
汨罗江上波涛涌,楚地城中将士昂。
正气之歌传万代,离骚一曲永流芳。
张文龙
又逢端午
艾叶芬芳五月初,离骚不见万家福。
山生绿色春风荡,水显澄明雅韵抒。
综子一枚香大地,龙舟百舸暖江湖。
灵均若是英魂在,举笔欣然锦绣出。
寇兰春
赛龙舟
端午迎来百舸争,英雄聚会驾长龙。
震天呐喊涛汹涌,动地槌声棹沸腾。
众盼灵均酙美酒,舟经汨水纵激情。
拼将力量成新路,穿越风云誓远征。
杨焕芝
祭屈原
菖蒲艾草挂门窗,纪念屈原河岸旁。
仰望天空含落月,回眸水阔映初阳。
离骚劲节千秋颂,孤愤奇文万古章。
感慨英雄多壮烈,魂兮萦绕系炎黄。
韩永国
粽 情
端阳糯米粽情缘,竹叶红娘绕马莲。
艾草吟词欣柳翠,葫芦作赋赏花妍。
西湖碧水龙摇桨,北海清波凤摆船。
一曲离骚千古颂,诗魂不朽万年传。
董文海
端午颂诗歌审美巨擘屈原(步文山韵)
弃纵趋横转不经,媚秦屑小遍灾星。
九天浩问孤行旅,三楚完瓯散落萍。
哀郢声声啼杜宇,离骚句句寄伶仃。
云章水赋诗宗幸,厘定妍媸省白青。
董文海
端午节悼屈原
粽米流香竞比船,神州诗祖悼千年。
举能倡法兴廉政,合纵联齐抗霸权。
破郢一腔亡国恨,离骚满腹虑朝煎。
寸丹最重身唯舍,魂守汨罗扬碧渊。
董文海
端午粽子
端阳盛节共品尝,千古名餐寓翰章。
曾救灵均难阻噬,终归角黍永留香。
潇湘已出罗江水,闾里重投瓦釜汤。
食客可知芦叶内,层层粒粒寄诗殇?
董文海
端午节民俗漫咏
端午民风属最多,清晨山野客如梭。
人人釆柳还寻艾,户户悬葫复绣荷。
五彩丝镯消百病,鲜红纸剪镇千魔。
屈原史话缠香粽,又有蛇仙伴酒歌。
贺成元
端午吊屈原
濯足沧浪喝问天,秦师戟列郢门前。
长悲白发投流碧,不忍丹墀化断烟。
角粽纷抛花坠泪,头香共祭鼓催船。
西陵峡畔摩云厦,犹唱离骚入管弦。
张仲仁
端午节感怀
端阳佳节咏贤强,艾叶悬庭驱恶狂。
彩线葫芦迎百福,离殇天问诉情殇。
汨罗埋骨诗魂在,华夏英明敬意长。
忠义精神难泯灭,继承烈志永芬芳。
和振洋
甲辰端午节寄怀
岁月悠悠山水转,甲辰端午又逢临,
窗悬艾草门橫柳,口诵离骚泪满襟。
奸佞贪官遭众恨,清廉爱国得民心。
今朝有幸明君遇,静耳聆听屈子吟。
王景文
咏诗心
孤灯相伴夜风凉,老酒清茶墨染香。
腹内虽无千古句,心头却有百思扬。
翻书学句时光短,拙笔耕耘岁月长。
捧出诗心歌盛世,调和彩墨绘荣光。
杨振喜
端阳怀古
夜坐湖边忆古人,长天连水映星辰。
汩罗江泛千层浪,荡漾离情万代春。
奇志有方安社稷,雄才无力佐昏君。
壮歌一曲成遗恨,十问空寻岁月新。
李 彬
端午吟
蒲剑悬门碧叶香,荷衣粽籺更芬芳。
嘉辰酌醴青黄酒,端午灵芝锦绣囊。
波荡龙舟蛙歇语,风吹艾虎鸟悲翔。
驱邪捉鬼钟馗在,不忘骚人屈子乡。
曹 赟
端午节二祭屈原
绝世忠君赤胆臣,奸邪挡道弃佳宾。
超然天问悲愁意,卓越招魂愤懑神。
壮志倾情忧社稷,文韬武略舍红尘。
遗篇亘古离骚恨,爱国横空第一人。
罗顺龙
吊屈原
国破家亡屈子悲,捐躯汨水泪纷飞。
离骚不尽倾求索,饮怒无边诉不归。
杜宇声音沉痛寄,龙舟众庶载愁追。
怀忧怨恨鞭君主,祭奠端阳粽子推。
孙德力
诗人节怀古
每逢端午意难休,屈子忠魂归碧流。
不朽离骚民命表,相知橘颂国情忧。
龙船击楫寻千载,虎艾悬窗遍九州。
天问长吟追念久,贤良悲壮以诗酬。
刘成林
端午祭屈原
诗祖投河义举尊,不甘屈辱耀昆仑。
离骚传世千秋颂,傲骨遗风万古存。
竞渡龙舟拋艾叶,含悲泪水祭冤魂。
汨罗江畔波涛涌,追忆英雄致酒樽。
于海龙
读《离骚》吊屈原
屈原祭日长空泣,正则忠君品格高。
报国余生匡社稷,忧民散发著离骚。
词微纬地千秋颂,旨远经天万古褒。
铁骨铮铮真气节,湘江汨罗泪滔滔。
王俊华
端午节感怀
五彩丝绳牵吉祥,佩囊黄酒驱邪伤。
家家窗外葫芦挂,户户盘中粽子香。
水载龙舟飞竞渡,风吹艾草馥端阳。
屈原上下而求索,天问离骚万古芳。
郭 海
端午情怀
汨罗江水荡苍茫,糯粽香飘艾草芳。
舟棹条条争渡越,鼓声阵阵竞飞翔。
离骚天问九章著,哀愤情怀一段殇。
屈子忠魂今尚在,先贤精进气轩昂。
石 合
端午节遥祭有感(孤雁出群格)
华人遥祭汨罗江,悼念屈原为楚殇。
少小胸怀凌云志,逝夫留有雅辞章。
长河浪涌粽馐远,五月风吹艾草香。
吾辈关心家国事,无疆大爱铸辉煌。
知 竹
端午节
锦云绚烂染东方,乳燕呢喃栖草堂。
僻静芦汀飞白鹤,清幽柳岸倚青冈。
横桥雨过莲花美,野陌莺啼艾叶香。
不见龙舟江上竞,似闻楚水诉悲肠。
卢 伟
端午祭屈原
竞渡龙舟念楚臣,欣尝角黍味纯真。
宁酬清白遂投迹,敢献忠诚更舍身。
一卷离骚千古奉,寸心风雅九州循。
路行修远耽求索,感喟苍生泣鬼神。
毛盛立
端午四律(其二)
端午咏屈原
未上凌云泳浪波,人生几度竟蹉跎。
幽兰空谷识人少,碧树深山洒泪多。
惟见长沙天落雨,已无沅水夜吟歌。
谁怜贾谊重凭吊,千古伤心恨汨罗。
许生林
端午粽子
粽子传闻趣事连,祈丰避祸祭屈原。
每嗟骚客投江底,又痛清流依水边。
忠孝兴家思故老,古今立业效先贤。
美德不弃乾坤旺,崛起中华福祉绵。
邢爱学
屈原遗恨几千秋
江水滔滔岁月流,屈原投殒两千秋。
忠臣直谏谁能管,霸主危言不解愁。
至死含冤无处问,当年饮恨几时休。
每逢端午重来祭,角粽招魂志未酬。
王贵林
端午抒怀
仲夏花红艾草香,龙舟竞渡祐安康。
离骚曲韵传千古,惜诵诗词入九章。
不灭忠魂豪气远,长留碧血颂歌扬。
风调雨顺人民富,盛世中华万代昌。
白 洁
端午节漫吟
端午来临粽米香,门悬艾草饮雄黄。
楚王昏昧千年恨,屈子诚贞百世长。
滚滚汨罗悲谄佞,悠悠历史叹忠良。
龙舟竞渡英魂祭,我咏离骚诵九章。
李永芳
端午祭屈原
龙舟竞渡碧波扬,蒲艾荷包五色装。
入盏雄黄南北满,沾唇角粽古今香。
离骚百代吟求索,天问千秋探兴昌。
屈子投江殉身去,为民爱国永流芳。
成海泉
端阳节吟三首(其一)
六月晴空沐艳阳,悠悠艾草野坡香。
随潮芍药红裙秀,出水芙蓉粉靥芳。
屈子蒙冤魂泣泪,怀王应愧国沦殇。
离骚耀采千秋卓,愿我中华万世昌。
穆凤岐
端五魂
时逢五月过端阳,四海皆飘米粽香。
典祭灵均魂魄健,心牵碧水汨罗长。
群伦稽首思辞祖,万姓含情念楚湘。
爱国胸襟千古颂,乾坤无处不彰扬。
梅 枝
端午随吟
清风不屑拜榴裙,竹里鸟嫌炎气曛。
垂柳无聊闲蘸水,遥峰有暇暗生云。
门迎几点过山雨,桥引中流到岸纹。
垄稻未花蛙乱鼓,端阳梅熟又逢君。
聂尚奎
端午吟怀
汨罗江畔祭端阳,屈子英魂浩气长。
犹记诤言昭日月,更容雄魄赋华章。
离骚吟啸荆门老,天问歌行泽宇荒。
一曲悲箫千古恨,青山依旧鉴忠良。
连胜厚
端午祭屈原
糯米包衣万户香,艾蒿门外避邪光。
诗骚彩笔深谋献,儒雅文人碧血凉。
心系国家筹社稷,气吞湖海受风霜。
目惊君主昏蔽后,壮志难酬投水亡。
杨 志
端午吟三首(其一)
年年到节艾蒿芳,户户新包粽子香。
叟饮雄黄驱怪酒,童拴彩线逐邪囊。
龙舟竞渡波涛涌,凤桨争先响鼓狂。
悼念忠魂尊傲骨,屈原壮举永传扬。
吴子民
端午祭屈原
角黍清馨软糯香,龙舟竞渡闹端阳。
门悬艾草除霉运,胸挂荷包伴吉光。
点额雄黄邪毒避,踏青佳景悦心翔。
离骚情愫黎民续,咏祭灵均敬国殇。
袁振东
端阳节
众话端阳粽溢香,屈原愤入汨罗江。
竹节苇叶包糯米,艾草香蒲掛门旁。
历代吟歌爱国士,子孙传唱颂忠良。
钟馗点目除邪恶,华夏人间享泰康。
丹 阳
端午安康
久雨初晴艳日高,喜迎端午挂青蒿。
亲朋祝福安康乐,诗酒思贤文武韬。
可叹忠肝惟雅颂,犹歌义胆著离骚。
每年今夕包香粽,不忘灵均万古豪。
孙 有
端午节
早去田边拔艾蒿,归来屋外挂门高。
雄鸡五彩安康报,米粽三鲜味道熬。
万里江涛歌屈子,千秋墨海赞离骚。
年年端午佳肴饭,岁岁嘉时美酒糕。
张玉荣
甲辰端午节畅游土右旗大雁滩二律(其一)
端午滩前寻大雁,白云苍狗染霞光。
园中湖色映山色,巷里酒香和粽香。
迷眼乱花蜂蝶舞,牵衣密树燕莺翔。
流连那许星河落,灯未阑珊且举觞。
开 心
端午吊屈原
端午时逢思绪长,屈原抱石汨江茫。
浩然正气冲霄汉,报国捐躯映赤桑。
一曲离骚传后代,千秋天问引人殇。
龙舟驰聘怀忠骨,祭祀贞臣泪水凉。
开 心
端午节感怀
端阳佳节咏贤强,艾叶悬庭驱恶狂。
彩线葫芦迎百福,离殇天问诉情殇。
汨罗埋骨诗魂在,华夏英明敬意长。
忠义精神难泯灭,继承烈志永芬芳。
董文海
次韵香港林峰会长端午节怀屈原
庙堂亲屑小,泽野贬精英。
楚鼎随风坠,吟舟逐水横。
空怀经纬志,怎见虎狼平。
洁体酬端午,江涛化哭声。
伊 人
《端阳节偶怀》三叠(其一)
羁旅怕过节,孤形别至亲。
纵清风沐鬓,任碧雨淋身。
梦境旧家院,江湖老岸滨。
回眸多少幕,难以再更新。
张晓峰
端午祭四律
祭屈原(其一)
裹粽又端阳,招魂动楚襄。
龙舟齐竞渡,腰佩尽香囊。
天问久留韵,离骚犹有香。
忠魂虽溺水,万代祀流殇。

风 儿
端 午
原上草漫漫,汀边花正繁。
郢都秦鼓响,江水汨罗寒。
贺成元
端午龙舟
横江彩练祭诗魂,屈子高风百代尊。
午月龙舟齐击鼓,纷投米粽水烟村。
董文海
端午风物四绝
——题记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端阳。
柳 条
留柳谐音奉节珍,柔枝嫩叶念灵均。
诤官自古人皆爱,万户千楣系楚臣。
蒲 草
箭体柔心立水滨,端阳专待踏青人。
虽然不是驱寒物,却使百邪难近身。
艾 蒿
淡雅幽香素洁薰,医人灸法伴针焚。
清高频在楚辞现,地气接来专灭蚊。
注:屈原赋中,多次歌颂比附自身人格的香草,就包括艾蒿。它是中医针灸疗法的燃料,称作‘’艾灸‘’。农村多用艾蒿编成草绳,点燃驱蚊,如同‘’蚊香‘’,效果极好。
马 莲
茂繁生长万千丛,花似蓝田叶似弓。
为救诗魂缠角黍,赴江蹈镬慰精忠。
韩永国
吟离骚有感
千载悲歌草木凄,屈原溺水汨江啼。
窗敲冷雨悠魂去,一曲离骚解世迷。
霍玉明
千古悲歌
又逢端午念屈原,长唤声声动地天。
泪洒汨罗掀大浪,冷风苦雨晦人间。
刘德平
端午吟屈原
惊涛骇浪向前方,正义无私泪断肠。
身献屈原江画面,离骚史册普新章。
直 爽
赛龙舟
碧水湖中数舰飞,九条壮汉破重围。
龙头舵手鸣雷鼓,两岸加油助阵威。
东 南
端午二首(其一)
和风五月正端阳,击鼓龙舟棕叶香。
一曲悲歌惊汩水,离骚天问永流芳。
王忠玉
端午节
祈福避疫拜神仙,艾叶菖蒲使命担。
竞赛龙舟投粽子,炎黄世代祭屈原。
杜 华
端午感怀十章(其二)
端午追魂吊国殇,楚风催泪洒沅湘。
一时多少汩罗客,吟得新骚三万章。
董文海
端午节三词(词林韵)
一
青玉案·仲夏端午,缅怀诗宗
端阳盛节千秋远。屈平祭,离骚叹。百舸竞游文擘喚。楚歌未死,辞魂长现。永结榴花灿。
诗家风骨难涂炭。去国忧乡咏江畔。为守寸丹头勇断。万声杜宇,滿川蒲箭,遍洒灵均怨。
二
浪淘沙令·端节念屈原
诗国耀宗师,端午擎旗。离骚天问启良知。三楚文华疏百地,赋梦牵题。
千古论公私。社稷凭谁?汨罗江上判妍媸。岁岁哲心呼泽畔,释尽悬疑。
三
清平乐·诗火端午
夏逢端节,诗火冲天热。慢道骄阳堪熔铁,难比诗宗辞烈。
泽畔笔挽龙舟,汨罗吟尽湘愁。宇宙灵均呐喊,丹心辉映红榴。
傅永明
沁园春·诗人节抒怀
旷古红山,风光形胜,岁月皇皇。数悠悠青史,唐风常在;彬彬儒雅,古韵流长。屈子高风,子胥才气,育出英才真栋梁。迎佳节,温三春旧梦,心动眉扬。
雅逢喜气洋洋,意尽展、兰台歌赋昂。庆百年华诞,旌旗招展;万株花朵,笑靥芬芳。千载离骚,九歌天问,把盏倾杯酹汨江。除奸佞,纵豪情万丈,呼唤忠良!
傅永明
沁园春 · 端午寄诗友
润雨霏霏,草木欣荣,碧野如苏。看红山荡漾,东君彩练;绿丝婆娑,青帝遗珠。盛世风和,阳春兴赋,草绿花红锦绣铺。抬望眼,挺琼楼座座,直指穹庐。
忠良谁不欢呼?好携侣、登高胸臆舒。步兰台楼上,追思天问;汩罗江畔,寻觅三闾。模仿离骚,吟成白雪,把盏挥毫块垒除。莫犹豫,把红尘抛却,追逐鸿儒。
张仲仁
玉蝴蝶·端午节咏怀
屈子投江明志,龙舟追浪,粽叶飘香。一代骚人,伟业万古流芳。品行洁、心萦百姓;词赋好、恣意汪洋。国忠良。荆楚文化,底蕴绵长。
国殇。新冠袭鄂,全民抗疫,卫我家邦。众志成城,英雄武汉战旗扬!赖天使、回春妙手;掌舵人、指引归航。送安康,五星旗下,欢度端阳。
贾存
鹧鸪天•端午抒怀
屈子忧民谏楚王,美人奸佞祸国殇。忠贤哀郢山河敬,汨水招魂日月伤。
舟竞渡,粽飘香,苍天泪雨祭端阳。再将探索征程踏,华夏中兴正启航。
张体华
青玉案·端午屈原祭
离骚巨著灵均作。息掩涕、哀民苦,浊世怆怀忧国怒。九歌邦本,几多艰路,楚学千秋誉。
阘茸得志为争驭,上哲生寒不跻府。倒置人魔差妄语。郢都沦陷,葬身鱼肚,圣德传今古。
李广臣
临江仙• 端午祭屈原
抱石沉江悲楚运,忠魂千古名留。年年端午赛龙舟,汨罗投角黍,艾叶满神州。
美政难施遭毁谤,呕心沥血东流。《招魂》千遍泪难收,《离骚》情未了,求索路悠悠。
李广臣
浣溪沙•端午节
重五风吹角粽香,龙舟竞渡彩旗扬,驱邪蕲艾饮雄黄。
橘颂华篇宣义胆,离骚旋律绎衷肠,思君梦绕汨罗江。
张晓峰
鹧鸪天·端午咏叹
云梦波涛逐逝川,龙舟竞渡遏云渊。春秋未泯离骚韵,今古长撩橘颂弦。
铭志士,赋吟篇,铮铮铁骨笑苍天。楚辞传颂诗魂寄,香粽投江祭谪仙。
伊人
小重山·端午三叠
一
龙日家家束粽忙。娇姿多丽女,似丹阳。纤身宛转摆裙长。少惭怅,乐鸟越三湘。
今古细参量。由来清节气、逐流光。为何抱志被摧伤。谁能解,世梦泛凄凉。
二
湖面穿梭燕尾忙。青蒲迎采女,喜明阳。柔情好似柳条长。未惋怅,浪去任乘湘。
重五自衡量。艾香冲怨气,散精光。三杯饮后便残伤。疑惑解,暑热化清凉。
三
五月初临去步忙。何如今别女,损元阳。纵横穿过上空长。频慨怅,万里远潇湘。
一路总猜量。忍声而噎气,暗容光。强颜微语不言伤。数宽解,纷绪侧风凉。
梅 枝
梦横塘·端午有吟
艾符驱瘴,蒲酒升平,葛藤新竹笼翠。柳绿榴红,喜糯粽、香浮千里。江北江南,驿楼村巷,楚天吴地。尽红缠彩线,沐浴芳兰,荷风软,厨香碎。
忠魂一去难还,遗湘风楚俗,祭吊名士。百舸争流,惊贝阙、鼓传鱼市。抚今昔、河桥画桨,猎猎云旗俊豪气。逐客离骚,感时怀古,举杯邀同醉。
李爱红
风入松•端午感怀
又逢端午共行觞。香粽愁肠。赛舟祭拜英灵在水悠悠、热泪千行。忧国赤诚肝胆,读离骚思贤良。
垂名青史万年长。岁月流芳。屈原疾愤忧民众意如何、郁恨担当。把酒问天无语,断魂入汨悲凉。
张秀兰
《双调·水仙子》端午寄情
滔滔汨水荡悲潮,款款深情洒泪潇。传承端午龙舟蹈,除虫驱鬼枭,祭灵投棕屈公鳌。忠良耀,义士骁,惊起狂飙。
张秀兰
《正宫·小梁州》端午赛龙舟
端阳水上赛龙舟,绝技风流。沉浮起落荡波牛,随涛逅,银沫冒尖泅。(幺)传承礼乐承天佑,敬忠良、欲罢还休。驱逆臣,除邪兽,同心合力,含泪祭春秋。
张秀兰
【中吕·山坡羊】 端午祭屈原
汩罗江坝,百家祭夏。端阳棕子多投下。洒甜葩,喂魚鯊。忠臣谏告成佳话,不朽芳魂情寄飒。佳,忠孝夸;呀,正气嘉。
成海泉
赛龙舟(次韵和〔元〕
张可久《中吕·卖花生·怀古》
清湖百顷除衣袖,密鼓层波站玉楼,旌旗奋起赛龙舟。君帆冲首,他船超又,助威人吼全天候。
李吟英
南吕宫•骂玉郎带过感皇恩•赛龙舟
清江竞渡人欣跃,赛手各雄骁,一声哨令齐挥棹。锣鼓催,助力号,惊飞鹞。汩水滔滔,屈子尧尧,爱黎民,匡仁政,著离骚。忠魂渺渺,浩气昭昭,赛龙舟,怀千古,祭英豪。
傅永明
诗人节赋
夫端午节者,亦称诗人节也。源于屈原祭日,始于四一年春。屈原,名正则,字灵均。政治家,大诗人。其《离骚》《九歌》光昭日月,《九章》《天问》光耀古今。奸侫当朝,常以谗言惑主;小人得志,善于祸害忠臣。遭阴谋排挤诽谤,愤投江殉国成仁。被称为“辞赋之祖”,“中华诗魂"。扬楚辞浪漫而创始,颂骚赋激昂而至尊。
是故人们咒怀王而爱国,追屈子而忧民。过节旨在弘扬传统之文化,光大屈原之精神。因而每逢端午,踏青而邀亲朋,雄黄对月;驱邪而避瘟疫,艾草悬门。采柳叶而食香粽,家家和睦;振擂鼓而赛龙舟,代代相亲。秉节持重,橘颂春秋传唱;惩恶扬善,楚辞童叟歌吟。宏端午之宗旨,敞爱国之胸襟。继大夫之志气,展天问之雄浑。鞭恶禽之臭物,咏香草之美人。忆艰难之岁月,叹莫测之风云。愿千山凝其正气,祷万水映之清纯。续传统之习俗,世界申遗;彰古国之文明,童叟殷勤。心手相牵,抗疫连三载;患难与共,真情抵万金。作赋吟诗,以歌今天之盛世;朗诵离骚,尤叹千秋之杰仁。赋抒情,伸张正义;诗言志,不负初心。书写人生,踔厉弘扬国粹;品尝岁月,力求德艺双馨。崇拜英雄,永唱爱国之曲;传承孝道,光辉华夏之春。凝聚才贤,追逐复兴圆梦;昂扬斗志,建设祖国报恩。展望未来,忽感心胸开阔;登临远眺,顿时耳目一新。
尔乃走进新时代,新元肇启,旭日蓬勃,看宏图大展;破浪扬帆,清风荡漾,听鹊递佳音。万般气象,拥无穷日月而一醉;一任卷舒,赏不尽山河以千寻。噫吁嚱!花红柳绿,雨顺千般皆如意;莺歌燕舞,风和一笑倍称心。嗟乎!诗人痛恨贪腐,时代呼唤忠臣。国之安宁惟美政,家之昌运赖修身。前车之辙而明鉴,后事之师乃长存!持之以恒,上下而求索;坚韧不拔,浩气震乾坤!
注: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於君。”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