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
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放到农村,也确实如此。农村民风纯朴,劳动工具可以互相借用的。一家人遇到天灾或者人祸,邻居会第一个挺身而出来帮忙的。
可在城里,近邻就不如远亲了。我2010年在城里买了房子,搁置了十年,到2020年我才着手装修。装修时,我楼上有个老头,从我门前经过,进来询问装修之事,我跟他交谈交流,也倍感亲切。因为年龄相近,共同的话题就多一些。楼下也有一个留平头,满头白发且慈祥的老头,以前我们并不认识,见我搬东西就打招呼,问长问短的,在交谈中得知他是东街人,便谈得更投机,原因是我认识东街很多人。
唯独我真正的邻居——对门,也是一位老头儿,时常象咸亨酒店的掌柜,一副死人脸,看起来凶巴巴的,整天没个笑脸儿。好像别人欠他800万似的,见人总是横眉冷对。我几次跟他打照面,想着“远亲不近不如近邻”,总想主动和他搭讪一下,可人家总是一幅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弄得我很尴尬,好几次欲言又止。咱就是巴结人家似的想和他搭话,那他脸上还得有点基础,对吧!哼!牛啥呢先?你若比我更有钱的话,咋没住别墅去?难道他搬来得早,就高我一等?既然这样,我何必要用我的热脸去贴他的冷屁股呢?我干脆既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他也釆取反制措施,懒得搭理他,即使在楼道碰面,我也脸一迈,就当没看见。并且告诉家人也都别理他。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年头谁怕谁呀?
前年刚过年,我们就来到了二儿子的住处,帮他带孩子。我们是边户面积大一点儿。邻居是一对儿小年轻,每天早出晚归的,白天很少见面儿,更不要说晚上了。这里地下车库很大,而且给电动车,自行车都留于存放的空间。小区的小巴士每几分钟一趟,开往灞柳二路地铁站,这对小年轻的自行车也就派不上用场了,他就把的自行车放在了我家的门口的右侧,
一放就是几年。我们从来没有觉得他侵犯了我们的“主权”,——因为他放着并不影响我们的出行,也不影响我们搬动家具啥的。我们相安无事。我在这儿住了两年多了,也很少在白天和这一对小年轻碰面。即使碰了面,这对小年轻不主动跟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就不跟他打招呼,觉得无话可说。人家年轻人,学历高,有知识,咱是土老帽儿,跟咱有啥好说的?这倒没什么,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就对啦!
去年我大儿子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搬到了学区房,住到了保利小区。我们也是边户,门儿朝西,邻居是小户门儿朝北,正对着电梯口。这单元两梯四户,另两户和我们相隔了一块较大的天井,两电梯之间用楼道相通。大儿的邻居也是
一对儿小年轻。
这个小区的地下车库也挺大,可就是对电动车,自行车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有不少人只好把自行车、电动车就放在小区门外排成一排。如果是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上下班儿或者接送孩子,放在大门口这儿也挺方便的。我儿子早先也买辆自行车,可是经常不骑,经过了保安的允许,把他推进小区放在了自家门口靠天井的一方。

我不知道是影响了他家的招财进宝,还是影响到了他家的户纳千祥,还是影响到了他家的增丁添口? 还是挡了他们的升迁之路? 这对小年轻,并没有向我们口头提出自行车侵占了他们的“神圣领土”,也不知是嘴里噙下啥咧,没吭一声,采取了一个极其阴险的手段,把自行车拍了照片,发给了物业,投诉我们把自行车放到楼道。楼道也是公共的嘛。这个物业也是我儿子的一个熟人,物业也很为难,找我们谈,说人家已经投诉了,不整改的话,会影响他的业绩。让我们把自行车放到楼下去。
我说怎么碰上了这号货,简直就是无耻的小人,在人背后捅刀子?他那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隔壁住着,有话说到当面嘛,搞这个小动作,简直是太无耻了。如果是你向我们提出了,而我们不挪,那你再投诉也不迟啊!我断定他这辈子都咥不了大活,在单位,事也干不洋活。芝麻大点儿小事就打小报告?这种德行就是在单位也会向领导打同事的小报告的,同事还得时常提防着点儿。领导也是人,也会想,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同事的小报告,那一定也会在上级领导面前说我的坏话,当头儿的也不会喜欢这种人的。我料定这号货,走到哪儿都吃不开。
咱对邻居宽厚仁慈,没想到邻居对咱这么阴险?得防着点儿。
唉,在城里,邻居咋都变成了这个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