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吃五谷,生百病,军人出身的王海自然也不能例外。从文中得知,他长期饱受胃病的折磨,幸运的是,他遇见良医高教授。
作为省作协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协主席,他还身兼数职,社会活动繁多,他一直热衷于“挖掘地域文化,讲好西咸故事”,到处奔波,不辞劳苦。
他以小说见长,乃文学陕军的领军人物。他很少写散文,但是出手不凡。他写高教授,不露声色,出奇制胜,事半功倍。大家看我是否说的对。
我的胃 我的痛
王海
认识他是我的幸运,40多年的胃病,在他面前偷偷消失了。
我17岁的时候,正是青春澎湃时,我却瘦成一把骨头,每天下午胃作酸,持续一年有余。父亲带我去医院,医生诊断为胃溃疡,天天让我喝像白粉一样的瓶装汤药,实在难喝。家人担心,小小年纪就成了药罐罐,长大后咋办呀?
那个时候,我身子瘦弱,雄心却很大。我经常站在村口向南望,南边就是咸阳城,进城是我的目标,在更高的平台上打拼,是我的理想,可我这身体如何去闯荡世界!
每年一度的征兵开始了,我勇跃报名参军。体检时,医生问我有什么病?我说胃酸,没敢说胃溃疡。身体检查顺利通过,我成了一名空军战士。
到了部队,一周后胃酸就没了。后来,我把这个隐埋多年的秘密告诉一位军医,他说胖瘦对参军无影响,胃溃疡只有做胃镜才能检查出来,当兵体检是无法诊断的。
医生告诉我,农村粮紧,主要食物是玉米、红薯,麦面很金贵,这些都是酸性之物。你天天吃红薯、吃酸菜、吃玉米食品,有了胃病就酸上加酸了。你当兵到了南方,换了胃口,天天吃大米,很少吃杂粮,油水也多了,胃不再作酸,加之部队按时就餐,胃溃疡自然就好了。
当兵治了我的胃病,也成了我军营生活难以忘记的回忆。
复原回到家乡,在地方上工作,虽然生活有所改善,但“胃亏面”,天天吃面,甚至暴食暴饮,又患上了胃病。这几年胃时好时坏,老病复发,常常作酸,吃了“奥美拉唑”,立马见效,但停药即犯。我的胃病愈来愈重,我不得不去看医生。无耐之下,我找到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高新彦先生。我的胃就不在那么难受了。
认识高教授是在一次课堂上,作协邀请高教授给作家讲养生保健课。那是在空港图书馆里,书香文人,课堂坐满了听众。作家埋头创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腰椎颈椎会发生问题,加之创作时,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身体损伤是常有的事。
讲课时,高教授把人体器官功能,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形象的告诉大家,是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怎么保护器官,怎样调养器官,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家感觉他不是在讲医学课,而是在讲身体的故事。
那天,我便认识了自己的身体,也认识了身体的器官。平时你是感觉不到身体器官存在的,只有它有毛病,不舒服时,你才会感觉到。我的胃不舒服了,开始作酸了,才感觉到它有了毛病,呼叫我给它治疗。我很少在乎它的不适,甚至疼痛时,吃几片药,忙时就忘了。
我去找高教授是一个上午。金色的阳光从头顶弥漫下来,我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走向高教授诊所。
我是很认真去看病的,上午去看病,就表白这次我对病痛的重视。高教授看过我的舌苔,把脉之后,说出了病根,开了一幅中药。
一周药吃完,没有什么大反应,但高教授把过脉,看过舌苔后,说有效果。真正有效果是第二幅药下去之后,病情有了好转,胃酸时有时无。第三幅药下肚,胃酸就消夫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胃再也没呼叫过我,我突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
一般医生看病,头疼治头,脚疼医脚,而高教授看病像作战的将军,高瞻远瞩,总体调动,重点打击。在打击局部的过程中,总体的包围已经形成。局部的病痛医治了,总体部位也调整好了。就是有时狂了,暴食暴饮几次,胃竟然平安无事。
高教授倡导成立“咸阳养生协会”,他积极践行“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他是医生,又是一个中医教学与科普的传播者、一个中医医案的研究者、一个中医养生的倡导者,身体力行。他提出行医重视“治未病”的医疗理念。他说医生不能像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就扑向哪里,而要防患于未然,预防疾病。
那天,参加“咸阳养生协会”成立大会的爱好者来了一百多人,会场坐满了高教授的粉丝,更多的是几十年来他传播养生的受益者。
那天,我也坐在其中,我想,名医就在身边,我何必东奔西跑,如果他治愈一个40多年的顽疾胃病,他就是中国真正的名医了。
2024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