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阴拥有了记忆
文/兰馨草堂
(一)
如果一座山拥有了记忆,那么商山一定会记录下我初上讲坛的青涩。
1983年八月,我带着初出茅庐的稚嫩,被分配至丹凤县商镇区商山脚下的大峪中学。那时的我,如同山间的一株新苗,既有着对未来的憧憬,也有着对未知的迷茫。商山,这座古老而静谧的山脉,见证了我教育生涯的起点,它仿佛是一位智者,静默地注视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蹒跚学步。
商山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文化的摇篮。它孕育了古代的四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他们以高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我站在商山的脚下,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厚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我想,我也要像四皓一样,以自己的知识和品德,去影响和启迪学生们的心灵。
我在大峪中学的讲台上,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那些日子里,我努力地备课,用心地教学,虽然青涩,但却充满了热情。我看着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知道,我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这些孩子们的一生。商山的四皓,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1989年9月至12月,我踏入了平凹故里的棣花中学,这里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之地,更是一处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棣花中学,如同古镇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知识的光芒。在这里,我继续追逐着我的教育梦想,继续在讲台上挥洒汗水。
棣花古镇,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它坐落在商山的怀抱中,宁静而祥和。古镇的街道狭窄而曲折,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两旁,是一排排古老的房屋,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与蜕变。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我在这里,也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我教授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我故事中的主角,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我最大的骄傲。
棣花中学的讲台上,我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教师,而是逐渐成熟、自信的教育者。我用心备课,用爱教学,希望能够在这里,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而棣花古镇,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也成为了我教育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年的时间,在商山的见证下悄然流逝。这六年,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商山,这座沉默的山脉,用它那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与蜕变。而棣花古镇,这个我深爱的地方,也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二)
如果一条江拥有了记忆,那么丹江一定会存储下我在丹江的护堤上或者槐花林下翘首以待的回眸。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我常常独自一人,站在江边,任由思绪随着江水飘向远方。偶尔向北,我的思念飘过秦岭南麓,落在洛河边的亲人身上。我想象着他们在河边劳作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却也伴随着一丝淡淡的惆怅。
偶尔向西,我的目光穿过千山万水,朝着商州城的方向远眺。那座城市,因为一个人的存在,对我而言充满了特殊的意义。我爱上了那座城市,就像我爱上了那个人。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在心中描绘那座城市的轮廓,想象着那个人正在那里的某个角落,忙碌着,或者也在思念着我。
青春期的思念,总是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那些日子,我的心就像是被江水浸湿的沙滩,柔软而湿润。我试图用思念去填满那些空白的时光,却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沉重。我明白,这种思念是一种病,一种无法治愈的病。但我却愿意沉醉其中,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酸甜苦辣,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岁月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我依然会时常回到丹江岸边,回到那个我曾经翘首以待的地方。那里的江水依旧流淌,那里的槐花依旧盛开。而我,也依然会在那里,静静地回眸,让那些青春的记忆,再次涌上心头。
(三)
如果露珠拥有了记忆,那么飞机场的青草将铭记我晨读晚练的身影。
在那片郁郁葱葱的草地上,我度过了无数个宁静的清晨和绚烂的黄昏,它们见证了我青春岁月中最宝贵的时光。每当晨曦微露,我便坐在草地上,翻开一本本散文名篇,让那些文字如清泉般在心间流淌。我沉浸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感受着月光的柔和和荷花的芬芳;我随着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追寻那些童年的记忆和成长的足迹。
在这里,我不仅诵读经典,还自学了大学语文、哲学、经济学。我试图从这些知识中寻找人生的答案,探索世界的奥秘。草坪上的每一次自学,都是我与知识的一次亲密接触,都是我对世界的一次深刻理解。
而当运动会的号角吹响,草坪又变成了孩子们拼搏的舞台。他们在这里挥洒汗水,展现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我看着他们在跑道上飞奔,在草坪上翻滚,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这些孩子们,他们是我青春中最美的风景,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飞机旁留下的光影,是我青春中最动人的画面。每当飞机起落,那巨大的身影在草坪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就会停下手中的书本,静静地欣赏这动人的景象。那些光影,它们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了我青春中最美的回忆。
每当回想起这段时光,我总会泪流满面。因为这是我青春当中最美的年华,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片草坪,那些光影,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的梦想。它们是我青春的见证者,也是我人生的指引者。
(四)
如果树林拥有了记忆,那么商山脚下的那片杨树林会记下我刻下的青春誓言。
在那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中,我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每当夕阳西下,我和同事们便会来到这里,沿着林间小道漫步,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一边畅谈着生活的琐事和教育的理想。
我们谈论着学生的进步和困惑,分享着教学的心得和体验。我们的笑声和谈话声在树林中回荡,仿佛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交响曲。那些时光,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树林中,我也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我们谈天说地,从课堂上的知识到生活中的趣事,无所不谈。我们拍照留念,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我们奔跑嬉戏,释放着青春的活力;我们放风筝,让心中的梦想随着风筝一起飞翔。
我还记得,在树林中为学生们辅导功课的场景。我们坐在树荫下,我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问题,他们专注地聆听着,偶尔还会提出一些让我也感到惊讶的见解。那些时光,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伙伴。
商山脚下的那片杨树林,见证了我青春的誓言和梦想。在那里,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里的每一片树叶,都记录着我青春的记忆,都承载着我生命的重量。那片树林,是我青春的见证者,也是我人生的指引者。
(五)
如果青春拥有了记忆,那么烛光的温馨里一定会蕴藏着爱的光芒,泪光里会有一丝惆怅。
在那些日子里,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们心灵的引路人。我通过书信,隔空解答他们的困惑,用文字传递着智慧和温暖。我一对一辅导他们的试卷,用心去解析每一个问题,只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清楚地知道,我把什么知识都想交给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够站在我的肩膀上,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有时,我还会买一些好的参考书送给学生,希望这些书籍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我看着他们接过书籍时眼中的喜悦和感激,心中也充满了满足和喜悦。这些孩子们,他们是我青春中最美的风景,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然而,青春期的烦恼也是无法避免的。迷失的爱意,漫长的等待,见面后的尴尬,以及无言的结局,这些情感的经历在我生命里疯涨。我体验过相思的甜蜜,也品尝过相思的苦涩。我明白,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体验和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岁月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我依然会时常回想起那段青春的时光。那些传书的鸿雁,那些一对一的辅导,那些买给学生的参考书,它们都是我青春的记忆,都是我人生的见证。它们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六)
如果一条路拥有了记忆,那么从商山到王原的这段小径我曾用心去丈量过。
这条路,去时左手商山右手丹江,往返时左手丹江右手商山,它见证了我无数次的往返,承载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每一步,都沉淀着我对学生的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坚守。
这条路会记着我与同事们放学后去家访的点点滴滴。我们踏过泥泞,穿过风雨,只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我们的足迹遍布商山丹水,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每一处都记录了我们的故事。
想起大峪沟里的孩子们,他们生活的艰苦情景,总是让我心中泛起一阵酸楚。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孩子们都是在商山村民家里租房生活。地方狭小,没有床板,有的孩子甚至只能睡在棺材板上。他们的坚强和乐观,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有的孩子放学后回家,自己学着做饭。他们的小手握着菜刀,翻炒着简单的食材,煮出的是生活的滋味,也是成长的勇气。每次家访,看到这些情景,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为他们的坚韧不拔而骄傲,也为他们的未来而担忧。
这条路,它见证了我与学生们之间的深厚情感,也见证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与蜕变。它是我教育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怀念。那是一条路,更是一段人生,一段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旅程。每一步都刻印着时间的痕迹,见证着我成长的脚步。(七)
如果大地拥有了记忆,那么丹江河南商山的稻田、王塬的麦浪、丹江河北的红薯地会留下我的汗水,会记住我的每一次挥舞镰刀,每一次抡起镢头。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劳动者,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商山的稻田里,我弯腰插秧,感受着泥土的湿润和稻苗的坚韧。我看着一片片稻田从嫩绿变成金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每一次挥舞镰刀,我都仿佛在与大地对话,我在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也在收获着生命的希望。
在王塬的麦田里,我顶着烈日,挥舞着镰刀,感受着麦穗的饱满和成熟。我看着一片片麦浪随风起伏,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每一次抡起镢头,我都仿佛在与大地抗争,我在用自己的力量耕耘着这片土地,也在收获着人生的果实。
在丹江河北的红薯地里,我留下了无数的汗水和足迹。这片土地,肥沃而宽广,仿佛是大自然对勤劳的馈赠。我在这片红薯地里,既是农民,也是教师。我挥洒着汗水,播种、耕作、收获,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土地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片红薯地里,我体验了农耕的艰辛与快乐。我感受着土地的温度,聆听着红薯生长的声音。我看着那些红薯从土里钻出来,渐渐长大,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每一次收获,都是对我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对这片土地的感恩。
丹江河北的红薯地,它见证了我的付出和努力。它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记忆。这片土地,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怀念。那片红薯地,更是一段人生,一段我永远珍藏在心底的温馨之旅。
我曾在茶坊龚家湾的“台湾岛”上打过胡基、抬过木料,那热闹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为了帮同事建设家园,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周末的那些日子,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这些经历,它们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价值。它们让我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和成就。这些经历,它们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记忆。
如今,岁月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我依然会时常回想起那段时光。那些稻田、麦浪、汗水和镰刀,它们都是我青春的记忆,都是我人生的见证。它们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八)
如果一座桥拥有了记忆,那么丹江上的那座钢丝吊桥能够记住我每天经过它的足迹,它会成为我回忆过去的一个重要触发点。
每当我经过这座桥,它会“回忆”起我在那六年间的成长、变化和经历。它会让我的回忆更加丰富和具体,仿佛能够穿越时光,回到那些充满情感和故事的瞬间。从人流如织到静谧无声,从车水马龙到荒废落寞,它见证了商山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
如今,吊桥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水泥桥,那片胡杨林也被高楼大厦取代。昔日的槐花林早已变了模样。昔日那些青涩的豆蔻年华早已成为社会栋梁,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三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2019年12月16日在永丰梁源水厂有幸见到了曾经的同事一群建军大哥、远亮、渭丽等昔日的学生,甚是高兴。我为他们而骄傲!心中的那座“桥”终于打通了。从那时起,商山丹水的一切信息触屏可得。只要是丹凤、商镇、特别是关于商山、王塬、大峪沟的信息我都会去关注。
(九)
如果一条岭拥有了记忆,那么洛南与丹凤之间的那座分水岭一定能品尝出在外游子漂泊的苦涩。
1989年12月,我从丹凤调回洛南,那是一条分割过去与未来的界限,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分水岭,这个地理上的天然分界限,见证了我六年来的成长与变迁,也见证了我无数次的往返与离别。
每一次穿越分水岭,我都仿佛在穿越自己内心的边界。那些风雪交加的夜晚,我独自一人驱车前行,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分水岭的险峻与孤独,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在外漂泊的苦涩和不易。
六年的时光,我在丹凤与洛南之间往返,每一次都带着不同的心情和期待。我在这里教书育人,也在这里收获成长。我看着学生们从稚嫩变得成熟,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然而,每当夜幕降临,我独自一人面对分水岭的孤独,心中又不免泛起一丝忧伤。
分水岭,它见证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坚持与努力,也见证了我作为一名游子的孤独与无助。它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记忆之一,也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风景。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怀念。那是一条岭,更是一段人生,一段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旅程。每一次攀登都铸就了我坚韧的意志,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十)
如果一条河拥有了记忆,那么洛河一定知道游子归来的喜悦与梦想。
洛河,这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是我家乡的母亲河,它见证了我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也承载了我对家乡的无限眷恋。洛河的水,清澈而温暖,它接纳了我,给予我力量和勇气,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
洛河的支流,禹平河,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鞑子梁石板房,古朴而宁静,站马岭的旭日,温暖而耀眼,杨岭的松涛,雄浑而悠扬。每一个地方,都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龙头湾的移民新村,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那里的每一座房屋,都如同一颗种子,孕育着希望和未来。李河的一线天,狭窄而险峻,却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禹平河的湿地公园,绿意盎然,是我心灵的港湾。秦岭原乡的风车酒店,浪漫而温馨,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香山溶洞的神秘,鹿鸣谷的鸟鸣,老君山的暮鼓晨钟,华严寺的飞天壁画,佛山的红叶,它们都在我的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些美丽的风景,它们不仅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也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体验。
洛河,这条母亲河,它见证了我人生的起起落落,也陪伴我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怀念。那是一条河,更是一段人生,一段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旅程。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陪伴我流淌过人生的起伏与波澜。
(十一)
如果月光拥有了记忆,那么连接商於古道直通山外的石羊古道上的驼铃叮当和马蹄印也就有了温度。
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我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它不仅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一条承载着我人生故事的道路。
石羊古道,它见证了岁月的兴衰更替,见证着古道旁教育的发展,目睹着我的喜悦与悲伤。在这条古道上,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呼吸,触摸到岁月的痕迹。古道两旁的风景,从繁华到凋零,从凋零到繁华,从兴旺到衰落,从衰落到兴旺,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在这条古道旁,我度过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体验了爱情的甜蜜,亲情的依恋。我与爱人手牵手走在古道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也留下了我们的回忆。我与亲人一起走过古道,感受着他们的关爱和支持,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然而,这条古道也见证了命运的无奈和人生的起伏。我曾在这里经历了喜悦与悲伤,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时,我会感到命运的无常和无奈,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
石羊古道,它是我家乡的象征,也是我人生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见证了我从迷茫到坚定的旅程。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怀念。那是一条古道,更是一段人生,一段深植在我记忆之中的旅程。
(十二)
如果一只鸟拥有了记忆,那么禹平河上的苍鹭会保存我在洛北的35载峥嵘岁月的影像。
从1989年到2024年,我在洛北的教育生涯,如同苍鹭的翅膀,在禹平河畔轻轻掠过,留下了一段段深刻而难忘的印记。
1989年12月至1990年8月,我在洛南周湾中学任教,那是我在洛南的教育生涯新的起点,也是我梦想的起点。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中充满了激情和责任。时光虽然短暂,却在我的生命里意义非凡。
随后,我辗转至商树中学、李河中学,每一次的转变都是我人生的一次历练,每一次的停留都是我教育梦想的一次实现。我用心备课,用心教学,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够点亮他们的人生,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1994年9月,我来到了禹平河畔的石坡中学,这里成为了我教育生涯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我在这里度过了28年的时光,我与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2022年9月,我来到了洛南二中,这是我教育生涯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我继续着我的教育梦想,继续着我的奉献与无私。我知道,我的教育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但我的心依然充满热情,我的梦想依然在继续。
每一段履历都写满无怨无悔,每一段旅程都写满平凡与坚韧。我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在洛北的土地上,书写着我的人生故事。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用自己的付出,书写着人生的辉煌。
这些岁月,如同苍鹭翅膀的每一次优雅挥动,在禹平河畔的波光粼粼中轻轻掠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些岁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记忆。我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知识,收获希望,与学生们共同成长。每一次在讲台上的耕耘,每一次在课堂上的点拨,都如同苍鹭翅膀上的羽毛,轻盈而有力,承载着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深情。
这些岁月,见证了我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到经验丰富的教育者的转变。它们是我人生旅程中最璀璨的篇章,是我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宝藏。无论未来的道路如何,我都会怀揣着这些记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用我的知识和爱心,为学生们点亮未来的希望。
禹平河上的苍鹭,它不仅是我教学生涯的见证者,更是我人生旅途中永恒的伴侣。它用它那深邃的眼睛,注视着我,记录下我每一个瞬间的付出与收获。我感谢这只鸟,感谢它为我保存了这些宝贵的记忆,让我在未来的岁月里,始终怀揣着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十三)
如果季节拥有了记忆,那么秦岭漫山遍野的桃李会记住我春夏秋冬在三尺讲台耕耘过的艰辛。
在春日的暖阳下,我站在讲台前,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在夏日的炎炎烈日中,我耐心地批改着堆积如山的试卷,汗水滴落在纸张上,映照出我无悔的付出;在秋日的金黄中,我带着学生们走进田野,感受丰收的喜悦;在冬日的寒风中,我依然坚守在讲台,用知识温暖他们的心灵。
那些滚烫的荣誉证,是我辛勤耕耘的见证;那些三尺讲台的身影,是我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我改不完的专业书籍,做不完的高考题,跑不完的家访,以及那些扶贫攻坚走村入户的日子,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社会的角落,在家校的连结中,我体会到了无法言说的无奈。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教育的道路上,用我的知识和爱心,去影响和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秦岭的桃李,它们记住了我所有的艰辛和付出。它们知道,每一份努力,每一次坚持,都是为了那些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他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些记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荣耀。
当我站在即将退休的门槛上,回望过去四十一年的教学生涯,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我看到了自己在三尺讲台上的身影,听到了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感受到了每一个春天播下的希望,每一个秋天收获的喜悦。
这四十一年的光影,是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的见证,是我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足迹。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那些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他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现在,我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心中既有对过去的无限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知道,退休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我期待着在夕阳的晚霞中,继续用我的知识和经验,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十四)
如果舞台拥有了记忆,那么每一次的桃李芬芳、每一次的鲜花和掌声都会被定格。
掌声响起,面对那些荣誉、证书、播音、主持、那些年的晚会指挥,名和利时,自己没有迷失。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都是我生命中的一个瞬间,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记录着我成长的轨迹。
那些桃李芬芳的时刻,是我作为教师最大的骄傲。看着学生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我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每一次的鲜花和掌声,都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付出的回报。
在荣誉和证书面前,我始终保持谦逊和清醒。播音、主持、晚会指挥,每一次的登台都是我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和提升。我珍惜每一次的机会,用心去准备,用情去演绎。
名和利,这些世俗的诱惑,我从未迷失其中。我深知,舞台上的辉煌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片段,真正的价值在于那些我所传授的知识,在于那些我所培养的学生,在于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舞台的记忆,如同人生的镜像,映照出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我将永远保持对舞台的敬畏,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继续在教育的舞台上,用我的知识和爱心,去影响和启迪更多的人。
(十五)
如果文字拥有了记忆,那么文学的平仄、韵律、意象和情感,将记录下我们与《禹平文学》共同放飞梦想的日日夜夜。
至今,我仍会想起那些在禹平河畔品酒煮茶、畅谈文学的美好时光。我们共同探讨着文学的奥秘,分享着对文字的热爱,那些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陕西省散曲之乡教育基地”、“陕西省诗词之乡教育基地”,这些荣誉,如同滚烫的烙印,闪耀着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它们是我们共同的骄傲,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无法撼动这些荣誉的分量。
文学教会了我坚强、隐忍、博爱和厚道。它让我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在困境中保持坚韧。虽然有些文学梦想曾一度破碎,但我坚信,文学依然神圣,它是我心中永恒的光芒。
文字的记忆,如同心灵的史册,记载着我们与文学的不解之缘。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遥远,我都会带着这份对文学的热爱,继续前行,让文学的光芒照亮我的人生。
(十六)
如果光阴拥有了记忆,那么请它选择把我的这41年光影复制并粘贴在我夕阳的晚霞里。
让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晚霞般绚烂多彩,永远照亮我的人生之路。让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书写属于我的故事,继续为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和希望。
在2024年9月,我将画上41载漫长教学生涯的句点。回首过往,我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感慨。那些岁月的风风雨雨,如今都化作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感激光阴赐予我如此丰富的记忆,感激教育事业让我拥有了如此多彩而充实的人生。
虽然我即将步入退休的生活,但那些在杏坛上度过的光影依旧在我心中熠熠生辉,它们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成为我生命中最动人的篇章。这些记忆,如同一盏盏永不熄灭的烛光,温暖着我的心房,引领着我继续前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带着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珍惜每一段时光,每一个经历,让它们成为我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感谢岁月,感谢教育事业,感谢所有陪伴我走过这段旅程的人们。我将继续书写我的故事,继续在人生的舞台上发光发热,直到最后一刻。因为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段在杏坛上的光影,将永远照亮我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