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有“尊严” 更要防“耗尽”
李俭 中宣部原政研所研究员
北大校长龚旗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此言一出,引人深思。其实,这句话揭示了“既要有‘尊严’,更要防‘耗尽’”的人生哲理。
人要有尊严,固然离不开物质生活的满足,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身陷囹圄时,曾给儿女们写过一首诀别诗,诗中有这样两句:“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可见,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弥足珍贵。
精神是身体康健的“强心剂”。每个人都希望身体健康,而一旦患病,有的人选择豁达从容,与疾病顽强抗争,最终战胜病魔;也有的人被疾病吓破胆,精神瞬间垮塌,甚至被病魔夺走生命。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精神是良好品德的“压舱石”。“精神日新德日新。”人贵有德。那些靠假冒伪
劣、坑蒙拐骗、行贿受贿、贪占盗抢等方式富自己口袋之人,无不是品行低劣、精神匮乏之人。古往今来,“临财毋苟得”、保持一身正气的德高品重者,其背后正是缘于正能量的精神支撑。以清贫为荣的方志敏,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丝毫不为所动,正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
精神是人生道路的“方向盘”。人生没有坦途,那些坑坑洼洼、曲曲折折考验着每一个人。为什么有的人被糖衣炮弹击倒甚至沦为“阶下囚”?为什么有的人栽了跟头便一蹶不振,遭遇坎坷便心灰意冷、止步不前?究其根源,应该都是精神“缺钙”所致。相反,很多党员干部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初心不改,始终保持洁身自好;广大青年在竞争中保持旺盛斗志,奋发图强,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更多的人不畏艰辛、不惧挫折、勇于挑战,最终收获灿烂人生。舞蹈家邰丽华自幼失聪,她却以不服输的精神练就优美舞姿,赢得如雷掌声。登山家夏伯渝,年轻时登珠峰冻坏双腿,截肢后依然精神不垮、怀揣梦想,54年依靠一双假肢5次攀登,终于在2018年69岁时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首位依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恰如残疾车王孙杰所言:“精神一强,无事不成!”由此可见,精神就是人生路上的“方向盘”,指引着我们一路昂扬向前。
朋友,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尊严,而忘却精神上的富有。不然,那可真要耗尽几世的轮回,后悔莫及啊!
原载:前线客户端
作者:李俭,中宣部原政研所研究员
编辑:铭漪
槛外人 202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