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跃华
画竹画艺画人生
——怀念著名书画家马跃华先生
文/孟晋袁冰洁王金魁
四、画竹竟成毕生事
改革开放以后,国画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马跃华开始关注书法和国画。这里要说一下郑板桥,因为马跃华的艺术之路,特别是画竹,受郑板桥人品和画品影响很大。名列“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廉吏清官,而且还是画家、诗人、书法家,被尊为诗书画三绝。1742年至1746年,郑板桥曾任范县县令。品洁骨傲、刚直不阿的郑板桥,在范县留下许多勤政爱民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马跃华的老家,历史上原属范县。他从小就常听大人们讲述郑板桥的故事,视郑板桥为自己的偶像。当马跃华决定将绘画重心由人物画转向国画时,他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板桥。郑板桥最擅长的就是画竹,马跃华当时对竹也早已神往,因竹的属性,虚心有节,刚正不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因此,常被文人墨客赞扬、歌颂,马跃华平生赞颂的就是竹的精神,刚正铮铮,宁折不屈。当时有几位画友对马跃华放弃人物画改画墨竹表示惋惜,认为他的人物画已很成功,河南美术出版社编辑黄思源就说过“马跃华的人物画是河南一支笔”。出版的《红星闪闪传万代》原作就被信阳文化馆的一位画家借去临摹。当时,有几位画家朋友说:“历代画竹名家如林,你马跃华能走出一条路吗?”可是马跃华有决心、有信心,认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成功。马跃华开始搜索所有能找到的墨竹作品,特别是郑板桥的各种能看到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对其深入研习。同时,郑板桥所有的诗文以及写郑板桥事迹的书籍,马跃华也都要认真阅读。当时,这类资料相当少,不像现在在书店任意寻找、购买,网上任意查找到各种各样的资料。
得益于深厚的西画绘画功底、对文学艺术知识的深刻积累和理解,特别是长期受郑板桥人品和画品的熏陶,马跃华所画的墨竹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特点。马跃华坚持画墨竹,不久便小有成就。1984年秋,适逢河南省美协征稿,向日本选展水墨画,他从墨竹作品中挑了一幅四尺的条幅,送安阳地区文化局,文化局又送省里。后来,听省里参加此次活动的评委王邦彦老师说:“别说送日本啦,就送全国就很不容易。当时省美协收到近三百幅作品,最后选了三幅,送全国,其中有你的一幅,又由文化部从全国送来的作品中评选出五十六幅到日本参加第十八届东京水墨画展。”不久喜讯传来,此幅作品不仅展出且获得优秀奖。
马跃华转向画墨竹,一炮打响,影响很大,时任市委书记亲自点名,将其调到濮阳市,安排到群艺馆。两年后,又调到市文联书画院,任专业画家。(未完再续)
作者简介:孟晋:河南省台前县人,现任第九届濮阳市政协委员、濮阳市委宣传副部部长、濮阳市文联主席。
袁冰洁:湖北省十堰市人,现为第九届濮阳市政协委员、濮阳日报记者。
王金魁:河南省封丘县人,现为第九届濮阳市政协委员、濮阳市民盟书画院副院长、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