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加入文化研究宣传队伍。洪泽在外地工作的乡贤情系洪泽湖,长期支持家乡经济建设,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救助特困学生同时,热心关注和支持洪泽湖文化研究与推介。他们有的积极参与地域文化研究的策划与推介,有的同时还赞助资金支持研究和成果出版,社会效果不同凡响。今年以来,刘兆富、窦正满、刘苏华、张太友、袁启俊、吉雨冠、陈士明、韦增治等20名乡贤参与策划的《致敬乡贤 赋韵洪泽》辞赋系列宣传,至6月底,推出16期,在《都市头条》上连载,阅读量超过40万人,成为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宣传靓丽的风景线。
洪泽古灌区申遗圆满成功
洪泽古灌区申遗圆满成功2023年11月4日,新华社权威发布: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有包括洪泽古灌区在内的4个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洪泽区有三处世界遗产。洪泽古灌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其历史悠久远溯大禹时代,源于白水塘、破釜塘,始建于公元东汉末年,是世界上少有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且沿用至今的水库型灌溉工程。洪泽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在洪泽区委领导下,由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江苏省洪泽湖工程管理处联合开展,洪泽区水利局具体组织实施。河海大学负责申报文本制作编制,洪泽湖工程管理处、洪泽区水利局、 淮安市洪泽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提供了大量文史资料给予文化支持。张敏 、吴晓兵、 袁安全 、高玉晴、 周延梅、 袁秀伟、夏宝国等相关水利和文史专家做了大量工作,全程跟踪参与,得到水利部和国家文物局专家的好评与肯定。2023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登了这一喜讯。洪泽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中国运河申遗成功之后,洪泽区政府发挥地域文化和资源优势,弘扬运河文化和淮河文化,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洪泽人的文化自信,对推动洪泽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等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五省书画联展翰墨飘香
五省书画联展翰墨飘香 。为庆祝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和洪泽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淮安市洪泽区隆重举行“弘扬运河文化 谱写大泽华章”五省书画作品邀请展,区政协、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政协文化文史委、淮安市洪泽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