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河行 高子良
百鸟朝凤,众鸣啼啭,莺声入云,雏凤清于老凤声。
晨光熹微,冉冉升起,闻鸡起舞,清姿胜于黄昏影。
轻车熟路,聊侃人生趣事,笑谈间,已到浏河古镇。
以一日揽胜景,聊以慰藉,由眷亲尽地主之谊,治席款待。
然而发思古之神兮,念郑和妈祖,观沧海桑田,佑伊人故里。
在蛮荒纪年,浏河尚处渔樵狩猎、结庐烟灶、阴阳割昏晓时,乃江尾海头。
时移世易,如今的海岸线早已远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遐想。
伫立于江岸观景台,眼前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天一色、安澜微波;江边滩涂窈远、芦荻摇曳。江风拂面宜人,令人心旷神怡,顿时豪气干云,有斗酒胜百侣的酣畅淋漓。打开双臂,放飞自我,拥抱吴会江夏,大写的人字在空灵的江湖中快哉!不禁感叹,“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之须臾”一苏轼。
如此场景,令人慨慷,难怪明朝杨慎独处江渚,诗兴大发,挥毫写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此高古苍劲的丽词,读来荡气回肠,惊艳了岁月,成为千古绝唱!
自古以来,长江见证了多少朝秦暮楚,兴亡盛衰,多少折戟沉沙的故事在此上演,多少英雄豪杰在此淹殁。
赤壁周郎今何在?江东犹闻小娇啼。出师未捷身先死,锦官城里武侯祠。
然而龙游天下的长江却依旧安然无恙、吐纳自如、亘古如斯!
现在的江岸渐渐地云幕低垂,不胜凉风了。但长江依然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
随了岁月远去,千帆过尽的长江涛声依旧,相伴妈祖庙的孤灯壁影,相随郑和下西洋的起锚笛声。
浏河古称刘家港。曾经的刘家港正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从此郑和和他的故事蜚声海内外,并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上壮丽画卷。
当时的舰队气势恢宏,乘风破浪,犁出了东西方商旅的航迹,绽放出中外人文交流的浪花,留下了古代航海家郑和的史实和功绩。
现在,为了纪念郑和,在原址江边扩建了湿地公园,佐以缅怀郑和青史留名和他的故事。
如今的古船码头,经历了风雨飘摇,早已不是原样。重整的码头,巨锚耸立,郑和塑身造像高大儒雅,栩栩如生。整体造型犹如远渡重洋的巨轮,起锚鸣笛,雄姿勃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曾经的一隅江岸和《锚泊瀛涯》四字真经,成就了如今的“一带一路”雄风。古丝路花雨的商贸新通道已达欧亚北非广袤的地方,而沿海港湾里的起锚鸣笛声,就是新时期海洋花雨的《锚泊瀛涯》。现在陆上丝路花雨坦途如虹,而海上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海角天涯。
天妃宫俗称妈祖庙,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郑和下西洋前必亲率舟师移步天妃宫,祈祷妈祖法力护佑船队一帆风顺。而郑和凯旋而归多次对天妃宫修葺一新。并立“通番事迹碑”以昭彰,亲植“西域海棠”示纪念。
天妃宫位于老街,是海内外妈祖庙的正宫,拥有无可争议的本源。宫墙内肃穆幽静,殿堂内烛影摇红,妈祖像慈祥端庄,髻梳飘逸,有观音菩萨托生而出的秘相,眼眸中透出智慧之光。
妈祖虽为道教范畴,却和佛祖有异曲同工之妙,均秉持慈悲为怀,宅心仁厚为己任,悲悯天下,照拂众生,都有颗慈善之心。
天妃宫内礼佛进香,也是焚香一枝,叩拜三首,没有繁文缛节。正是妈祖的清心寡欲,少了佛祖玉趾前的奢华,更显妈祖清奇风骨!
清水芙蓉出天妃,玉树临风如碧瑶。千年妈祖护苍生。如履平地踏波涛。
千年妈祖,钟情于海上丝绸之路,护佑出海讨生活的渔家,庇荫远渡重洋开疆拓土的商贾,渔舟归帆唱晚,游子衣锦还乡,就是妈祖的初衷和夙愿。
早前,闽粤潮汕人,台湾客家人,还有东南亚华裔,都视妈祖为神灵。有了妈祖的庇佑,出海或下西洋的信众就有了心灵感应,就是虔诚者的灵验。
妈祖文化充满了人伦的高尚和道德的张扬,这就是信众青睐的力量,有妈祖在就有“向海而生”的归帆。
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页,有着滋养的土壤,深植于人心。如今丝路花雨繁花似锦,而海上丝绸之路正奋棹扬帆,破浪笃行。
烟雨江南的浏河,小桥流水是它的般配,朦胧美的诗情画意,就是古镇的背影。
方寸之地的古镇,人杰地灵,历史久远,是古苏州人文渊薮的侧翼,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在江南小镇首屈一指。
在水一方的净土,枕水而居的人家,谁承想枕下有多少星空中的故事,有多少纵横捭阖的英雄人物,又有多少文人骚客的笔墨风流、盖世文章。
三宝太监郑和和他的故事蜚声中外,名扬四海。除此之外,当数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诗人。他曾任姑苏太守,亲率民众在浏河疏浚水利,消除水患,造福人民。并掘有一井,后人称(范公井),至今成为一景。
还有王时敏等邑人为娄东画派开山鼻祖,其子王原祁传承了画派。其二人画作造诣颇深,艺术底蕴深厚,在画界有一席之地。
而现在名人书画名家朱屹瞻更是浏河人的骄傲,他的长寿和画作同样为人们津津乐道。
而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更是众口铄金,有璀璨夺目的光环。她的成就是故乡的荣耀和符号。她归寂选择原乡安息,以陪伴故乡人民,聆听她所爱听的琅琅书声。
当然还有历史记载的故事。梁红玉擂动战鼓征战,在浏河口抵御金兵南犯入侵。戚继光率部抗倭寇,出征前检阅开拔,义无反顾地杀敌。寇不死,卿心不安!都是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漫步老街,意会古风旧韵,沉淀千年的岁月生香,犹如观瞻时光老人的沧桑和坚守。光阴易逝,改变了你的青春容颜,颓废了你壮年骨骼的坚强。驻足在这一方锦绣水月中,你依旧不改初衷独守你历史的记忆。时光远去黯淡了你的岁月浪漫,但你饱经风霜的脸庞依旧灿烂,挺立腰杆巍然屹立在这洞天福地上。
脚下踩着时代的节奏,油亮的石板道响着千年回声,湿漉了的街巷风吹无痕,对称的明清建筑,砖木构建的楼房就在侧肩。古韵悠悠的砖雕花窗,排门塞板触手可及。而粉墙黛瓦,屋脊鸱吻则是近百幢楼宇的集体写照,古色古香的花厢香房由此可见一斑。都是商贾经营场所,楼上住宿,楼下前店后库,有的靠河还有清水码头,便于船运之需。
而更多的是蜿蜒地开着凌霄花的小巷,栉比鳞次的老房,在时间的淫蚀里颓圮的外廓。还有枕水而居的斑驳小屋外时间凝结着的青苔。
站在水带桥头,已不见当年的小舢板,也就听不见娄江版的吴侬软语的吆喝。清波浮不起舟楫,唤不回漕运时的人声鼎沸了。
桥畔范公亭立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醒世恒言,昭然天下,激励着后人的忧患意识!
亲近了水乡古街,坐在生梦的桥头,眼前尽是小镇的故事。鲜衣怒马,一日看不尽长安花。在这万象更新的时代,小镇将走出水的羁绊,迈向更广阔的舞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子良于上海
20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