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娲抟诗”二三事
文/韩增怀

王科老师的又一力作《众手心香报母恩》出版了,这是众望所归的一本新书,西北城际头条特地为他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主持人君子兰并作了详实的报导。
第一次听到“女娲抟诗”这个名字,还是在2021年的6月,当时我刚加入都市头条聊群不久,就如同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切感到新颖其特。我对“女娲抟诗”一窍不通,“女娲”我似曾相识(尽管她并不认识我),后来查了字典,得知“抟”读“团”,意为“盘旋”
,反复咀嚼,终于开了窍,而且一下子通了六窍:“女娲抟诗”不就是王科的网名吗!听芝水总编说,王科是省体委文化艺术协会的副会长,不仅是个大能人,而且还是个大孝子,我也就随波逐流,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这位“忠孝双全”的名人,从“人名”到“名人”,我花了三年时间。

王科的大能人之名名符其实。我在《读者》杂志曾看到“西安有个能人叫王科”的文章,他是中国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职西部发展报。自1983年来任渭北田园诗社丶王老九诗社社长,主编,2014年以来创办网刋《汉唐诗苑》,《女娲抟诗》等,从事编辑记者数十年,编撰《陕西体育诗词》丶《丝路花语》等30多集,获奖30余次。好一个笔耕不辍的文化使者!随着文学纽带的延伸,我发现王科还是个幽默的作家,他的一首小诗《红脸椒》引爆网络,好评如潮。小椒才露红红脸,便随芝水立潮头,先是群主挥帅旗,冲锋陷阵有郭杨,三万网民掀诗浪,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以一首打油诗敲开了幽默的大门,并且庆幸自己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特殊际遇:
秦腔名丑孙存蝶,风趣不逊祖师爷。
他日若演红脸椒,定叫三秦称双绝。
后来我与王科老师加了微信私聊,他告诉我把有关体育方面的报导也转发给他,我求之不得,因为对我的写作是很大的促进。

我先后在头条发了50多篇北京冬奥,西安大运的诗,也许将来能有机会在王科主编的陕西体育诗词中现丑吧。
去年西北城际头条举办征文比赛,王科老师担任评委,他写了十八首诗,作为对每一位获奖者的颁奖词。对我的《父亲的荣耀》藏头诗颁奖词最暖我心:
韩信张扬树国强,增启智慧与众享。
怀旧情节著诗文,父亲荣耀获大奖。
王科的大孝子之名名不虚传。人常说,一时孝子好当,千古孝名难得。老人不在乎一年一度生日宴,而在乎一日三餐家常饭。人们不在乎父母离世时儿女的哭,而在乎全家团圆时父母的笑。而这一切,王科做到了,而且淋漓尽致。王母不仅含笑九泉,同时也依恋人间。当看到年过半百的儿子象小孩一样依偎在母亲身边,观者无不羡慕赞叹。在王母八十寿诞时,儿女们为母亲跪拜谢恩,诗友们为王母祝贺大寿,此后多年,王母在儿女们的精心护理下度过幸福的晚年。
髦耋之年把荣享,福寿全归是喜丧。王母仙逝后,文友纷纷发文致哀,我也写了首悼念诗:
哀思良久声呜咽,悼念平民老福安。
王妈八旬寿有尽,科儿一生泪难干。
母爱深似黄河水,亲情重如秦岭山。
仙容暂别长安地,逝世永存天地间。

新书出版后,他即在万忙之中给我邮了一本,并附上亲笔提诗:“敬赠韩增怀老师鉴。真情著书报母恩,万福祝贺受人尊。友情真挚练佳话,临潼大美故乡亲。”同时还收到他赠送的另两本图书:作家出版社的《丝路花语》和王老九诗社的《耕夫诗坛》,顿使我诚惶诚恐。经常在美篇中看到王科与贾平凹丶高建群等著名作家促膝谈心,现在我也有这样的殊荣了。

我曾在通州参加过一场新书发布会,单是那《母亲的一百张笑脸》的书名便发人深省,这与王科此书的社会效益不谋而合。
在理想的王国里遨游,不如在现实的土地上奔走。向往天上的彩虹,莫若架设脚底的桥梁。我愿在中国体育精神的鼓舞下,在王老九精神的感召下,在女娲抟诗的扶植下,发挥自己的一点夕阳余热。

韩增怀,男,汉族。一九五O年六月出生于陕西韩城。一九七三年任教,中学一级教师,共产党员,取得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凭。二0一0年退休,爱好广泛,自2014年以来,以“天马行空”笔名在电子禅网站发表诗文二千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