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旧书浪漫漂流
文/陈瑜兰
看了一个处理旧书的视频,深有同感。喜欢买书,家里的书便越攒越多。如何安置这些书,倒成了一件伤脑筋的事。为了方便处理,我们常常是一部分送人,一部分拿去收购站草草处理,只是可惜了曾经陪伴过日日夜夜的书。我在想现在的人多半是浮躁的,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卷,一部分是好书再难相遇。
还记得小时候,没什么娱乐的东西,拥有一本书便成了童年的奢侈品。父亲的奖励是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书店买书,也许爱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每次得到一本书便迫不及待拿岀来看,以至于有一次一边喂猪一边看书,看到精彩入迷时竞忘了添猪料,猪饿得抗议跑走了大半天我却浑然不知,直到母亲问我猪呢,才赶忙回神去找猪。可见当时的书有多好,少年都可为之痴狂!而今,更重要的是吸睛的东西如短视频等短平快的吸收,已远远高过质量不是很高的书本,经典已再难寻觅。

以前每到一个城市岀差一定要去打卡最大的书店,买一本书并盖上这城市邮戳,在旅途中便可赏读。后来渐渐的书店的书,若不能确定要买,就不被允许拆封,也许这是营销策略吧,跟店小二理论,若不能拆开如何知道这是我喜欢的书呢,小二一句这是规定,让我大失所望,许多时候便为了书上印的一句不错的小标解说词而购买了,结果不岀所料,这书便成功的在角落又占地一席,成了落了灰的结局,也成了鸡肋。
前几年去杭州岀差,特地去最美书店钟书阁打卡,这店不愧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各地迅速走红,成为众多书迷和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钟书阁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其“图书圣殿”“图书巴别塔”还是“书中的万花世界”等理念,都体现了对图书的崇拜和对知识的渴求。

但我认为更难能可贵的是钟书阁对书的内容品质的追求以及他的服务,铸就了其“中国最美书店”当之无愧的荣誉称号。还记得当年去书店打滴都得花半小时车程,由于是晚饭后去又怕回酒店太迟,特地电话书店了解营业时间,当店小哥听说了我是外地岀差来店里买书,特地延长了营业时间专门等我们去,这让我这外地人在杭州感受到了满满的热情!而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书可以拆开随便翻看书里的内容,再也不用担心像拆盲盒一样,买书全凭运气了。
随手就近拿起大冰的《我不》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眼球。一出场就是一断忘年相遇,既是冰天雪地里结出的小善缘,也是千年寒冰水煲出一碗江湖黄连醒心汤:善意待己、善念及人。《我不》结的是小善缘,传递的是小善意,记录的是人心的向阳面……果断收入囊中,并采购了满满一箱邮寄回家。
还在上高中的女儿拿到《我不》也爱不释手,我在想若所有书店像杭州钟书阁一样经营还怕没人来购书读书吗!
读书,可以获知人类最精华的智慧;读书,可以足不出户便体验别样的人生;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读书,可以将生活的寂寞换成享受。如果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雯读到朝辉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
时而微风拂面,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叹人世苍凉,或悟人生至理……

好的旧书应该传递岀去,或送朋友或送社区公益书吧。有一朋友做法很好,让孩子把旧书拿去人多处摆摊售卖,既可让孩子锻炼胆量又可让好的经典可以继续传扬,今天你是如何处理你的旧书的?
作者简介:陈瑜兰,笔名易云,福建龙岩人,就职于龙岩市新罗区总工会,有文章散见于《闽西日报》,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