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汪广仁教科文平台】
《战争下的和平》导读(107)
原著:鲁 岱 导读:汪琪铃
【名家推荐】《<战争下的和平>导读》值得深读:知道了小说《战争下的和平》,更有“导读”的成功。这部长作品,挑灯的是中国历史,点亮的却为当今世界的反战争。因而,我不得不说,《<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只要你细读、细想、细研,就一定会说:“历史与现实,果然龙套!”还会说:“社会与战争,需要反省!”我汪广仁推荐这部作品,盼天下和平,愿世人幸福!(注: 汪广仁,博士、教授、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曾受胡锦涛接见,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校园作家,为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客座教授)
上第106章《太平世河的决口刀》,写到至劳动第6天,子弹的体力已至极限。
这第107章《关门坑还魂》,写可怜的子弹被田刀本四砍去了4个半手指头,这让他本已虚乏的身躯晕倒了下去。田刀本四命人将奄奄一息的子弹抬走了。途中,扛抬子弹的两个劳工程根与叶善,施计救子弹,怎奈两个日本监工想把子弹扔进关门坑了事。天巧,碰着了程根弯子里的一个熟人程人美。可是,当程人美去救人时,却不见了子弹。原来,子弹被一个陌生人救走了。殊不知这个陌生人就是程人美的儿子程旗。子弹在程人美的家里养病。在程家的精心医疗与护理下,子弹才慢慢的恢复了健康。正值程氏父子愁闷子弹无法归家时,突然闯进了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民权国党两相连,弱弱强强总戴天。
雨打风吹伤瑞命,灾临祸至损根贤。
万民一国身为贵,千富百强党政先。
愚弱软穷遭犬吠,自家神壮胜祈仙。
可怜的子弹,一生的语残,本就让他无法享受正常人的生命时空,又因出于一种报善心理,偷偷的出来闯碰日本人的幸运,可他哪里知道,虎无善齿,狼缺慈心,日本人侵略中国领土,岂能是扶人之善举?田刀本四根本没有关视子弹的“招手避鞭”是一种本能性反应,他只是仗着虎狼气焰,见了子弹扬手抗罚便气冲斗牛,不问天地风雨,混然上前照着子弹乏极无力的右手,一刀砍下去,将子弹的5个指头剁了个骨肉离分,仅剩下一节拇指!本应是鲜血喷射的血管,但由于体虚神乏,饥饿水缺,因而只有血流缓缓的外冒。这时,子弹已感到生命垂危,知觉渐渐的丧失,不到几分钟,子弹慢慢的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只有一阕悲悯的词《阮郎归•指断心衰》痛乎乎地瘫在太平世河决口旁边的石土烂泥中,呻不成息:
天低鬼傲反常情,命肓人血暝。万山千水断贫衰,人魔已不清。
民泪尽,国声微,河沟水缺宁。血指离去善成悲,公天愤不平。
恰在这时,天公突然哭泣,风来电至,雷雨倾盆。黑压压的云团从四面八方哀涌而来,天空仿佛一片漆黑,吓的监工们迅即招手:“都回营房避雨!”也是在这时刻,原先与子弹一道儿抬石头和抬袋子的那个中年男子,快手快脚的从他自己的身上撕下了一块破布,三把两下的将子弹的右手捆扎了起来。如此,子弹的右手才止住了血流。这动作还不到一分钟就利索的完成了。随后,中年男子跟在劳工们的后面回营房避雨了。此间,那人还回过头来望了望子弹一次,似乎滴泪入雨,悲不成音。
风雨肆虐,电闪雷鸣,子弹一个人死尸般的独躺在工地上,孤静静地遭受着雨点的无情拍打,惨景惊云:
温尸遭雨劈,冷血顶风忧。
河水伴人哭,路泥粘泪流。
魂离飞鸟远,命去爬虫咻。
天地怜悲景,世间滋战愚。
雷雨时间并不长。风雨刚过,田刀本四就让监工们迅速返回工地劳作。到了工地之后,8个劳工与四个监工一眼瞧见子弹一人死尸般的瘫在泥土上而水淋淋的没有声息,于是,彼此面面相觑,仿佛没有了主张。但是,随后走来的田刀本四气乎乎的上前照着子弹的屁股胡乱的踢上一脚。殊不知,子弹还没有死,而是轻轻的“嗯”了一声,还动了一回,人依然躺在泥水中死瘫。这时,有的劳工见子弹还活着,就暗暗的为子弹庆幸,还有一个劳工准备去搀扶子弹起来,可是旁边的一个监工用眼睛将那人一瞪,那人就不敢再动了。就在这时刻,田刀本四在其中的一个监工耳边嘀咕了几句日语,这个监工便命令两个劳工上前去将子弹抬起来。其余的劳工还在高兴,可田刀本四又指派一名监工跟在后面,并用日语指挥他行事。于是,两个日本监工监督着两个劳工抬着奄奄一息的子弹缓缓的离开了工地。其余的6个劳工继续劳动,用袋子装泥土填充石缝堵水。
子弹被人抬着离开了太平世河决口,直往不远处的一个山上瘫去。这个山有地名,叫做关门山。山上植被尽是,林深阴暗,即便是大白天,亦显清幽凄凉。本来,关门山显露着大自然的杰作,春日,山花烂漫,五彩缤纷;夏日,柏苍松翠,凉爽怡人;秋天,澄红金黄,野果馨香;冬日里,飞雪迎宾,冰崖百丈。原本山美、水美、树美、花美、雾美的千顷关门山,可在这个无情的仲夏里,淫满了阴暗、险恶,淫满了吞噬、迷茫。两个日本监工监督两个劳工抬着还没断气的子弹,一直往前走。他们来到关门山脚下,监工们一看,心中暗喜:“田刀本四士官果然高明、神通!嗯,他知道这里真的有一个坑,还深的很,杂草杂树丛生,人被丢进坑内,神不知鬼不觉。妙!”于是,两个监工命令两个劳工将子弹扔进抗内。也是在这时刻,其中的一个劳工心里突然间明白:“狗日本小儿,我原以为你们是将子弹要送到一个什么地方去,原来你们是要将子弹活扔、活埋!去你的不是人,残忍!”这个劳工的心里想着,头脑里盘算着:“娘的,决不能让你们这日本小儿的毒谋得惩!”即然,他将抬扛用力一拉,致前面的劳工一个脚步趔趄,并扭头一望,两个劳工的目光对视,殊不知,两个人的心灵相通,善心汇晓,且皆忿忿不平,共怀济意。就这样,两个劳工双双一点头,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天然生成。
原来,这两个劳工都是这关门山附近的人,一个叫程根,一个叫叶善。上面说到的扛抬子弹而走在后面的那个劳工就是程根,他笑嘻嘻的对两个日本监工说:“大长官,这子弹已是即将要死的人了,跑不了,我们先到山腰上去拜一拜庙内圣仙。您们可能还不知道吧,我们这附近的人都晓得这庙内的圣仙灵验得很,对您们肯定大有好处。”“是呀长官。”叶善也接着说:“这个就是人们都传说的老洞庙,本来的庙名叫做圣泉观,又名圣泉宫。庙内供奉有三清道祖、玉皇上帝、三仙娘娘、黑老太太、慈航道人、长眉李祖和护法群仙等等,共有近百位神像。尤其是像您们这样的长官们大人物去祈祷,要什么有什么,灵验的不得了呢!”“行。先将这个死鬼推到坑里,然后上山去,进庙拜圣仙!”“不可,不可。长官万万不可!”程根急口阻止:“这个人还没有死,我们将一个活人推入关门坑,圣泉观内的神仙会犯忌的。”“也行。”日本监工随口说:“就放在这里,我们先去观内看看,回来时,他会死的,到时候再把这个死鬼推入坑内也不迟。”“长官说得是。”叶善赶紧儿支使监工离开,另一个监工有一点儿迟疑,程根又在紧急催人:“长官,我们早点儿走吧。”恰在这时,从山上走下来一个人,程根眼珠子一转,上前去问那人:“请问你这位老师傅,老洞庙关门了吗?”“噢,本来是没有关门的,但今天庙里有事,可能要比往日关门的早。”“呵,那我们得快些儿去。”叶善也趁机催人,还伸出手去拽那个不想走的监工。无奈,两个监工在程根与叶善的催促下,让子弹一个人静躺在关门坑旁边。他们4个人一道儿的上山去老洞庙拜谒圣仙了。
也是碰巧,刚从山上走下来的人,程根认识他,是程根邻湾子里的人,叫做程人美,他是沈阳本溪地区比较有名的富户。刚才,程根远远的见到了程人美下山来,就悄悄的做了一个手势,并将子弹指了指。程人美救人已成习惯,他立即会意这是让他救人,故他迅速的反应过来,撒了一个老洞庙关门的谎,让日本人离开。这样,就没让日本人把子弹扔进关门坑内。
关门坑,程人美太熟悉了。这个坑,座落在关门山南麓的一个边隅处,四周草木密布,阴暗潮湿,可在东南方进山方向有一条小路直通关门坑。传说,关门坑深不可测,从来没有听说有人探过坑底。坑内有两条大蟒蛇,已成精成怪了。这两条大蟒蛇也不知道有多少岁数了,只是初始时,常常出来伤人,后来,太上老君下凡来,给这两条蟒蛇各套上一条金铃。本来,太上老君的用意是在蟒蛇出坑时能发出声响,让周围百姓闻声遁逃,可是,自从佩戴了金铃之后,蟒蛇彻底改变了品性,不但不伤人,反而能在大旱之年,为当地人吐雾降雨,济救人民灾难,以致让关门山地区保持风调雨顺好几百年。但是,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并以日本人获胜而入侵中国之后,大蟒蛇似乎愤怒式的飞走了,不见了。从那以后,关门山地区除了战乱不断之外,什么水灾、旱灾、虫灾、病灾等,常常困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关门坑也成了一个死亡之坑!以后,每逢战争爆发,战胜的一方常常是将战败的一方的官兵尸体拖入到关门坑扔弃。据说,那么多的死尸还不见臭味,可见关门坑之深度惊人了。还因为如此,现如今,当地的人总喜欢把关门坑比作人间地狱或鬼魂堆集的地方,更没有人敢随便去关门坑了。关门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关门坑”!但是,由于经常有人拖运死尸进坑,故仍有小径通行。关门坑将是人间战火的见证之一。
关门坑内鬼成堆,战火连绵尸臭霉。
世道黑红无定数,人间丑美有轮回。
两个日本监工似乎顺从了程根与叶善的主意,他俩人一路的跟着径直往山上走。走着走着,其中的一个日本人对其余的人说:“你们就在这儿等候一下子,我想到了一点事,去去就来。”于是,另一个日本监工就带着程根与叶善席地而坐了下来。还不到一刻钟,那个借口有点事的日本人气喘吁吁的返回了山上,还使礼节:“哟!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走,去老洞庙观景!”说着,他带头继续往山上走。很快,4个人一道儿的去了老洞庙。
读者朋友们:这个情节写的既让人落泪,又叫人兴奋。落泪的是同情子弹的遭遇。兴奋的是写出了劳工们的善心与智慧。那个中年男子替子弹撕衣包扎手指止血;程根与叶善,支开监工救子弹。其中,程根、叶善与监工斗智,既显劳工们的智慧,还显监工的阴险。如果细细品读,可体验作者的匠心:子弹是战祸的一个典型的牺牲品!人民群众是高尚的、智慧的、伟大的!侵略者是无情的、毒辣的、罪恶的!笔艺一身藏墨劲,人情满纸露红尘。
我们还是来继续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再说程人美,自从见到程根等4个人之后,他也不敢停下来,更不敢明着胆儿的去营救子弹,也没有回头。走了一小程,还真奏巧,他急着想拉大便。心想:“拉屎就拉屎呗,反正日本人还没有走远,我得捱会子时间去救人才合适。是的,早了,害怕日本人回头望见;迟了,自然不行,救人的生命,需要选择最恰份的时间!”想到这里,他一头钻进路边的树林里拉大便去了。他不敢蹲很长时间,解完大便,他就急急儿的返路上山,直接去关门坑救人。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待他走到坑边,却不见了子弹。他四处寻找也没有见着半个人影儿。他朝四周看了看,什么人都没有,这使得他百思不得其解,更让他惊恐万分:“这,这这……见鬼了,见鬼了!”
这里有太多的巧妙,程人美哪里知道。
那个日本监工从山腰说谎“有点事”,纯属歹毒奸诈。他离开程根和叶善他们之后,快步返回了关门坑,见子弹还死躺在那儿,原样未动,他想都没想,便几步上前将子弹顺手斜力一推,抛进了关门坑!期间,这个日本监工看也没有看一眼,就转腿上山了,还高兴劲儿的闪电歪思:“嘿,也许你这个小儿正在探坑底呢,那是万丈深渊你知道吧,谁叫你是中国人!”也许是天道有情,也许是子弹不死,更因为监工慌乱办事,并没有让子弹掉进深洞内,而是在坑边稍往下一点儿的地方被一株小树挡住了。然而,这个日本人的一系列动作被不足百米远的一个人看的真切且激荡出心语:“真歹毒的日本侵略者!”这人在心里头骂上一句之后,便迅速的走到坑边,见子弹被挂在一杈树枝上,顿生惬意:“好险!嗯,天助中国人!”这人迅速弯下腰去,一伸手抓住了子弹的一只肘臂,顺力一提,子弹便被拽出了洞口。再一看,子弹尚未断气,他就迅即将子弹背起来并选择了一个隐避的方向遁逃,从而救出了他眼下的这个陌生阎王人!果真:
皇天不灭可怜人,天下多存须美汉。
人事违天天不饶,济神司地随缘现。
原来,从关门坑救走子弹的人是程人美的儿子,叫做程旗。他也是偶然路过这儿。程旗背走子弹之后,选择了一条林间小道回到家中,可是,程旗刚刚进门,程人美一只脚也踏上了自家的门槛。他一看,是儿子救了那人回来,又惊又喜。他二话没说,取来一杯温水喂子弹,又看了子弹的右手,五个指头已经没了,剩下来的半截手掌因包扎得过紧也微微见肿胀了。他迅速的松开布条,将家中的治伤药膏取了一些,稍清创之后再上些膏药,然后重新包扎起来。这时候,子弹也苏醒了过来,虽然没有断气,但身体极度虚弱。于是,程人美又吩咐儿子请来医生,按医术之道,加开几付中药,且再三的处理了断指之伤。一周过后,子弹才慢慢的脱离生命危险。
一日,程人美父子交换了施救子弹的过程,这才使得他们双双感到事情的不平常。是的,巧合并非天派定,所有事成皆有因。子弹不死,是因为日本监工慌忙骗事以及关门坑的草木丛生;子弹获救,是因为程人美父子皆是善良之人,也包括子弹本身就是一个虔诚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是人为的两句判词,这是天道,这是自然规律甚或宇宙定律。
又过去了一些时日,子弹的身体渐渐的恢复了,可一直不见子弹言语,还不知道子弹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氏,何故被日本人抓走,又何故被人推进关门坑?这一切对于程氏父子来说,都是未知数。偏有一日,程人美父子俩个从外面说说笑笑的向家里走来,还没有到家门口就隐隐约约的听到了屋内传出连续不断的怪声音:“枪口对着你,子弹打不死。”程人美与程旗都感到意外,更不解其意。但是,他们并没有急着进屋子,而是站在那里各自分析问题。一阵子过去,程旗突然间领悟:“语残?”于是,他对父亲说:“不要再想什么了,这人一定是一个语残人!他不会说话,或者一生只能说那两句话,语残人的生存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得想法子送他回家。”“这怎么可能?”程人美否定了儿子的提法。他说:“我们救人就是要救到底,现在还无法知道他的家在哪里,因此我们只能将他转移到另一个离这儿远一些的地方,免得日本人见了他还没有死,又可能惹事,还有可能牵连到我们家。”“父亲说的也有道理,我们这儿经常有日本人出入,不安全。我们家最远的一个亲戚在吉林,可以送到那儿去。”“不妥,不妥。”程人美又持否定态度:“我们东北三省基本上都有日本人的眼睛,还是远离咱这东北,才最安全。我看这样子好了,过些日子你要回井冈山的,那里又是一个天下,或许他还能当一个好兵呢。”“对呀,这个办法好,一举两得!”“就这么定了。”说着,他们父子俩个佯装没什么事的样子,自自然然的走进了家门。
程人美走在前面,他一进门见了子弹就笑着说:“枪口对着你,子弹打不死!”“子弹打不死。”子弹还是人生第一次听到别人玩笑般的模仿自己的枪语逗人,便也拆开枪语带着微笑说话:“枪口对着你。”见如此,跟在后面的程旗心里一惊:“哟!这枪语还可以拆开说白,妙。”于是,他也笑着说话:“子弹打不死,枪口对着你。”程旗的反句子枪语,更加惹美了子弹的笑意。这时,子弹的笑意忽地升格为笑声:“哈哈哈,枪口对着你!”笑,一种伟美的活力。子弹正因为挂满了笑意而促成了心灵的亢奋,让他用一双感谢的眼神望着这两位大恩人——
欣观程人美:
刚柔并智脸慈祥,财帛五官身健康。
济困全凭心尚德,扶贫最是胆诚良。
诗看程旗:
一身壮志露如旗,满面春风暖似衣。
心向正天诗正气,眼瞭神岗洒神奇。
从这一日开始,子弹的心情似乎渐渐的好了起来。虽然,良好的心态对人的痛苦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子弹毕竟是五指断残了,这是一种不可愈合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摧残。所以,连日来,子弹依然躺在床上接受由程氏家人所带来的医疗条件。又过了一些时间,子弹恢复了一定的体力,程旗就考虑将其带入井冈山。这是一段遥远的路程,单靠人行是很难实现的。因此,程旗父子在商量可不可以乘车的问题。程旗这次回家是有其自身任务的,他与几位井冈山军友一起回东北弄些枪支弹药,并且通过张学良麾下的中国东三省兵工厂的一个朋友实现了购买计划。现在,车子也有了,只是这车子是伪装的军用车,能否增加一个语残的子弹就成了很棘手的问题。程氏父子为这事一连几天都是一筹莫展。偶有一日,几乎是从天而降,来了一位陌生女士,让这个特殊家庭的连日忧虑一下子解除了。
读者朋友们:故事一波三折,既让人难以揣测,又能让读者感觉理在其中、妙在其中。这一个虚性大情节快要刹尾了,引入程旗这个井冈山的军人,就会慢慢的过度到实性大情节了。《战》本的“虚、实情节轮换大循环”,还真的感谢作者的艺法创新与文脉纵横!鸿鹄羽毛飞映日,作家心境博昭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喽!
【作者汪琪铃附言】
飞兔乘龙——我导读《战争下的和平》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龙的传人,是《战争下的和平》亲爱的帝者!
这兔年的天空,异彩纷纭,飞字前头文已序,只待君来早!
是的,在我第一眼见到《战争下的和平》时刻,猛然想到了:这作品像谁?给谁?
翻览了简介,品味了字文,章章句句静淌着一种典雅细流,洗人心懒。于是,有了一种萌动……嗯,是应该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作品,传承这部作品……
本来,导引方式可以万千,不拘一格,可我偏编儿的要告诉朋友们:峰岭能飞兔,文海可乘龙。提着一颗善良的心,游离于章里卷间,便是《战争下的和平》!
看看每一章,拥有五六千字,不长也不短啊。故而,有了承上启下的“章导”。不过,中途也应该设置个驿站,让龙们歇歇眼神,是为文中“点缀”。喝彩并非无原则的,有则颂之,一两处都行,链接朋友们的愉意,彼此胜出。
开章刹曲藏迷诱,引后连前总是圆。
有人说,这岂不像或含古典名著风味了吗?嗨,这是一个“辣喉舌”问题,答案还是让读者朋友们去品评喽!
另外,还请诸君近距离知道“天缘三色”:
(一)《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点:
其一,历史小说创作,采用虚实两条主线叙事;
其二,每一章五六千字,穿插二三处导读;
其三,文中嵌入画龙点睛式诗或词或曲等。
(二)《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主张:
其一,创建三美主义:尊重强者,扶持弱者,共同享受生命;
其二,确定:战争状态下,和平不能成立;
其三,好战和依赖战争是人性的弱点。
(三)《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写作特色:
其一,有丰富的肖像描写与景物描写;
其二,虚构人物的名字与其在故事中的角色基本一致;
其三,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予以运笔。
这里,我还提出一种“战学”研究概念,其内容含六大板块:战事学,思想学,人物学,艺文学,史今学,著导学。已有愚意,暂惧露笔;导者心绪,纳智笃行。
这里,我及原著作家鲁岱老师携手拱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事业的尊者、同仁之指导或厚爱!
【原著作者简介】
鲁岱,男,原名鲁仲强,湖北省大冶市人,高级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半朵文化馆研究员,湖北省《荆楚风韵》杂志社副社长兼主编。主要著作: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及由天才女作家汪琪铃导读的140余万字的《〈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散诗《太阳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同名剧本,一部78万余字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56集剧本《五粮天》,一部与第二作者汪琪铃合写的23万余字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剧本《仁梯汪广仁》等。创作发行了歌曲《我真的看到了》《汪广仁》以及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联:13477739786。
【本期责编:汪忠堂 上传: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