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一路风尘》之七十一
阳 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其实最美的是桂林与阳朔之间的漓江山水。
在丽日轻风之中,我们乘从露天游船,顺江而下。夹江两岸山峦耸秀,石怪峰奇,古榕苍翠,竹林青秀;江中水色潋滟,清澈见底,倒影翩翩,明洁如镜。
漓江的水面宽约20米左右,深1至2米。由于地处岭南,江水不冷,此时北方已是“小雪”节令,而这里还能见到几群赤身儿童在江中戏水。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漓江两岸“江作青萝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最为恰切。
船行江中,异常平隐,游人在排椅对坐,还可即桌就餐。当地的特产“漓江鸳鸯鱼”和“桂林三花酒”,还有指甲盖般的小螃蟹(“蟛蜞”),既享口福,又享眼福,陶醉于如诗如画的青山碧水间,真不知神仙的日子比这能好多少?
船近岸边小村,见几个村民,撑着带有货框的小小竹筏,自水边斜插过来,竹筏如箭,迅即靠近游船,赤着腿脚的村民将撑竿放在三支竹子并拢的窄筏上,从腰间取出铁链钩,向船舷一搭,傍着游船就做开了生意,卖小吃、饮料和水果,动作非常麻利。卖上一阵,把搭配一摘,提竿一撑,又顺流向岸边扬长而去,真是驾轻就熟,潇洒自如!
再向前行,右面是“螺蛳山”,左面是“画山”。峭壁临江而立,岩石层次相当清晰,线条变化多端,导游教给大家数岩壁上的“骏马”。不少游客拍照,镜头里面水天一色,蓝空碧峰,上下完全相同,无法分辨哪是正相,哪是倒影。
从桂林到阳朔80公里,山是玲珑碧玉的山,水是透明晶莹的水。船至阳朔附近,山水就到了“秀甲天下”的境界。那水,出奇的清,出奇的亮,不论多深,都能一眼看到底,河里的水草、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那山,生得秀丽,雕得神奇,一座座直拔而起,一片片隐约相连,仿佛在迎接阳光的拥抱,在接受云朵的亲吻。我由不得默诵贺敬之的诗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游船到此返回,我下船,当晚留宿阳朔。
阳朔县城不大,但却毫不冷落。夜色降临,我到江边的街上小店就餐。街上能看到不少外国人,据说这儿有他们的别墅,还有外国人的学校。邻桌就是两位外国人,老板用英语与他们对话。饭店很有意思,看人摆桌,有两人小桌,三角桌、方桌,五边桌和六边桌,老板给外国人讲解他的“童子鸡”,汉语夹英语,说了好一阵儿,直到主客都仰头大笑。
2024.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