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学 赋》
文/全刚

一九七九年
人生转点
四川省永川地区农业技术学校
共同选择的自愿
那年九月初日
不约而同
114个朝气蓬勃的娃儿
如花似玉的6个妹崽
揣着录取通知书
背包老伞
从永川地区的东西南北
来到永川

跟随着迎接的学长
一起走进校园
彼此认识
开始三年同窗的第一天
在课堂上
懂得了植物的分辩
“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植物的“祖先”
懂得了植物生长习性
水稻下田果树要栽上山
春华秋实
那是植物的遗传

懂得了科学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才能丰硕满满
日雨雷电冰雪霜雾和风云
随一年的四季变幻
懂得了经纬水平仪
规划田园测定等高线
重庆潼南合川相连的龙多山【注】
土壤母质代表在山颠
......
命中注定
成为同学、同班
天赐良缘
彼此朝夕相见

同窗三年
很长又很短
长的是天,数字长达1095
短的是年,数字只有一个3
同窗三年
很苦又很甜
苦的是付出了辛酸
甜的是收获了甘甜
敬重恩师
呕心沥血三载
辛勤耕耘
桃李芬芳又一片

一九八二年季夏
走向自我的第一站点
依依惜别
长留不舍的眷恋
历经风雨途程
有辉煌和迷茫
只有同学深情
永远地久天长
年进花甲
白发苍苍
无情纵纹爬上脸
再不是青春的容光

休而不闲
又扛着“研究孙”的重担
天天眼望着长大
又是一个心愿
人生下半场
健康为伴
一块好的身板
才是幸福的光环

※:为四川省永川地区农业技术学校82级果树、农学专业毕业42周年而作。
【注】: 龙多山原名紫薇山,武则天更名。武则天,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相传她小时候(5岁)曾受紫薇山上的道士指点,说她有帝王之相。后来她登临天下之后,重访此山,登高眺望,觉得此山峰岭逶迤,绵延天外,如同一条条腾飞的巨龙一般。所以便将紫薇山更名为龙多山。

作者简介:全刚,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重庆市潼南人,退休。初学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