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与忧
杨自坤
一九五二年阴历二月十八,我出生在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沂河岸边的薛庄一村。
我爷爷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四,是个铁匠,聪明能干,会制造土枪。为保卫村子和一些村民加入了大刀会,经常在一起练拳习武…家庭生活衣食无忧。
1942年冬天的一个夜里,爷爷抱着枪在村中巡逻,土匪突然闯进了村,迎面对准爷爷开了枪!爷爷倒在血泊中…。三十出头就撒手人寰…撇下奶奶和父亲兄弟四个。
父亲兄弟四个,他是老大,年方十一岁,四叔不满一岁。
奶奶身体不好 ,孤儿寡母、拉扯四个孩子艰难无比、度日如年!为找个帮手,众人张罗着给我父亲提亲。
奶奶的娘家、是距离我家十二里路的华埠村。通过我父亲的姥姥张罗,同村同姓远门的一个幺女,经过媒人介绍给我父亲,大我父亲四岁。那个时候都喜欢找大媳妇,好帮助干活,这就是我母亲。
结婚时父亲十五岁、母亲十九岁,五年后生下了我。
母亲自幼丧母,懂得过日子的艰辛。过门后吃苦耐劳、起早贪黑地、协助奶奶把这个家支撑起来…并操持几个叔叔成家立业…。老嫂比母、所以母亲去世时,几个叔叔都悲痛万分!
三爷爷是个木匠,很忠厚、膝下无子,就一个女儿,按风俗过继我父亲为子。
三爷爷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出资供我父亲读书,那个年代一般家庭能活命就不错了,何谈读书?!
父亲自幼丧父,遭人鄙视、自卑感很重…!
他入学时,在同学中是最大的,和小同学们相差六岁。听刘茂芳叔叔说,他和父亲在郯城县马头一中上学时同班同桌。他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加倍努力,他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在苦难的日子里,作为老大应该带头干活就是了,还上什么学?所以家里人有时牢骚满腹:干活的挣给不干活的吃…父亲沉默,奶奶不好说什么。母亲只有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加倍劳作…。有三爷爷撑腰,学、继续上!
我三个叔叔都没上过学,从小就在地里干活,被人看不起…他们吃了很多苦…!
父债子还!所以我当兵后,即使津贴微薄,也攒够十元钱(那时当兵的津贴一月才六元,我是在新疆罗布泊、搞核武器试验的特种兵每月八元,每年增加一至二元),就寄给我二叔,四家共用。直到我复员、母亲没收过一分钱。有的战友不但不给家里寄钱,还要家里人买礼物寄到部队拉关系,我做不到!
我当兵时,父母和几个叔叔一直把我送上军车。他们很疼爱我,多年来替我遮风挡雨…。我对他们的孝敬是应该的!长女送给我的(了凡四训)讲的很明白: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出生时,父亲还在读书,我四岁那年,他才在莒南师范毕业。我不适宜的到来,他肯定不喜欢!所以我自幼缺乏父爱,和父亲的感情很淡薄、这是必然的!因为他没有做好当父亲的思想和物资准备。
听父亲晚年对我说:我出生时,三爷爷欢喜无比!看了我的面相,对父亲说:这孩子眉宽,长大后有出息…不知真假?
2021年5月1日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男,1952年出生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
1970年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临沭文学》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