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写给咸阳和咸阳人的厚重之作
安升先
看到《咸阳人》出版了,感到既震惊又喜悦,有此动议是2023年国庆前夕,主编赵新贵召集有关人员在一起商量,仅仅半年时间,五十万字的涉及咸阳地理、历史、文化、风俗、名人的书籍,就与读者见面了,速度之快犹如坐上了高铁。文字之精炼、文风之朴实,实属罕见。真心的为主编赵新贵、丹曲和执行主编刘彦强、黄波等编委会的文化自愿者日夜加班,自筹经费,无私奉献的精神点个大大的赞!
这是一份奉献给咸阳建城2375周年丰厚礼物。这是为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咸阳一个重大的助推器,是让全国乃至世界游客了解千年帝都咸阳一张可以带走永远留存的名片。观现代咸阳繁华昌盛,看帝都历史深厚辉煌,才能永远记住这座统一文化的发祥地。
《咸阳人》一书背面印有“剖析帝都咸阳文化密码,寻找华夏文明精神原乡”和《咸阳人》”让你读懂一座两千多年的古老城市。以及这也是写给咸阳和咸阳人的一部热烈而厚重之作,是对该书最好最全面深刻的注释和解读。
粗略读后,余以为在结构和叙事方式是还有一下几个与众不同的特色:
一是不落俗套记史方式,幽默风趣,史料详实具体让人心悦诚服。“五味杂陈话咸阳”一节用大量时间具体、朝代详实,令人无以辩驳的史料,将两千多年来咸阳帝都的起根发苗,到战争战火、涅槃重建,再到繁荣昌盛,整个变迁过程的根根筋筋说的一清二楚。特别是把毕郢原、咸阳原、长安、西安以及两千年来咸阳名字、区划调整,分分合合的整个及其复杂过程,并以区划图等形式对近年来人们最关心,又悬而未定的扯皮区划问题,用难以结婚的“亚当”与“夏娃”,“咸阳的肋骨变成了长安”等小标题和“这是西咸第一次分家”“西咸第二次结婚成为一家”、“西咸一体化开始试水”等风趣幽默的语言,并把抽象而难以表述的行政区划问题,说的幽默易懂,简洁清白,令人心悦诚服。
咸阳各县区的由来,言简意赅的简短文字和详实史料,叙述现在咸阳区划里的13各县区由来名字变化。这在过去的志书和同类资料中实属罕见。
二是创新结构模式让人眼界大开,多彩的内容令读者受益匪浅。
《咸阳人》的内容不仅是说咸阳的人,还包括咸阳的历史沿革,历代区域划分变动,地理位置、风光风情、生活习俗 民俗礼仪等等。“咸阳八景的景与人、“咸阳十胜昔与今”、讲述“千年古城的秀美风景”既有原来的古老传说,又有创新“天下大同思想的发源地”、“兴平有个子孝村”、“淳德教化之地”等新作。民风民俗除了“房子一边盖、姑娘不对外,辣子一道菜。烧饼大的像锅盖”等人们耳熟能详八大怪外,又增加了“牛皮鼓声如雷震,秦汉雄风催奋进;裹肚护腹保健康,老少咸宜邪不伤;对襟衣称卧龙袋,纽扣不系缠腰带”等十类与众不同的怪现象,将过去的八大怪延伸到成为十八怪,令人耳目一新,或将广泛流传。
弄潮人物一节中都是咸阳赫赫有名的人,有些也是第一次出现。如“护送六世达赖进藏的李麟”就是其中之一。李麟曾经是咸阳家喻户晓的名将,我小时候就知道双刀李麟的传奇故事。我家祖坟就在李麟墓冢旁边,坟茔高大,坐南向北,占地数十亩,墓前种植有大片松柏,石碑、石马、石羊、供桌,两排排列整齐的石人手持刀抢,巍然矗立在两旁,我小时候在拾柴火或者给猪挑草时常在上面玩。文革中李麟墓冢被红卫兵破坏。
传说,李麟每次回乡探亲,都是五里路外下马走进村中,对乡党他从来不摆官架子。乡党们都知道他武艺高强,战场上双手使双刀,听到双刀李麟的名字敌人就闻风丧胆。乡党们多次提出想让他在村里表演,李麟都婉言谢绝。最后一次回村,乡党又提出想看他挥舞双刀。盛情难却,便说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实在有为难之处。“我的坐骑是一匹红鬃烈马,一旦跑起来,刀不见血马是不会停下的。”他让关闭城门,清空街道所有人和家畜家禽。大家一律躲在家里,隔着门窗观看。表演开始,马在空空如也的街道风驰电掣,双刀如流星般在空中飞舞,人们在家中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好,拍手叫绝。多个来回下来,李麟勒紧缰绳,马不断高声嘶鸣,总是狂奔不停。正在李麟无奈之时,不知谁家门缝里挤出一只狗跑到街上,李麟手起刀落,狗头落地。红鬃烈马立即收蹄止步。据说,此次回营,再次出征,李麟便战死疆场,许多人都说源于狗血喷了宝刀,乡党们悔恨不已。
李麟死后,皇上恩赐老将军一只金头颅。回乡途中,开始被人偷换成银的,不久又被偷换成铜的,到家里是竟然成了铁的。
刘老师文中介绍李麟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和体恤民情,剿匪治水、安民放粮的故事是正史 ,我小时候听到的民间传说,应该是野史。这也应该是题外话吧。
2024.6.15 于《追梦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