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骨冠三秦,四子当其冲
一梅墨生先生及长安四子作品展观感一
文/何俊锋

2014到2024,弹指一挥间,已是十年光阴。这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梅墨生先生及长安四子——吴振锋、魏杰、刘星、蔺雨作品展览,多角度,全方位,深层的的展现了梅墨生先生师友们的艺术魅力与精神追求。这是五人自2014年之后相隔十年的纪念性展览,也是纪念梅墨生先生逝世5周年展览。此次展出的梅墨生作品涵盖和呈现了梅先生的艺术创作理念与艺术风格,也是梅先生去世后其作品第一次出京展示。

我卸任《陕西美术》总编后,已很少去看各种展览,但这一次是必须去看的,因为,墨生先生和“长安四子”,他们五人中有我的老师,我的战友,我的朋友,还有我从内心认可的艺术家,于情于理都得认真去看。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我所看到的一次很有含金量的高规格大展。
蔺雨是梅先生的弟子,其他三位则是梅先生的朋友。
梅墨生先生是我的朋友,多年前我还和蔺雨陪他在铜川照金写生游历,只是之后的不久先生便英年早逝,令人痛惜。墨生先生在艺术领域被公认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三栖型”人物,他的专长涵盖中国画、书法以及近现代艺术研究与评论。他的书法作品尤其以行草书见长,其结体夸张、变体,但又不失古法韵味,展现出刚柔并济、清丽平和的艺术风格。

梅先生的字骨架子源自北碑,笔法则取自汉碑,虽然古朴拙劲,却宽厚奇特,透露出一种“厚”之气质。其作品既非庙堂的庄重,也无市井的甜媚,而是独具奇拙、疏淡、生动和清迈的山林气息。梅墨生的画作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以“拙”取胜,属于传统文人画的范畴,每幅作品都蕴含着精心的构思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别样韵味。
蔺雨与我是战友,从部队到地方却并不常见,见的多是他的书法。蔺雨是大校,当过分区政委,但书坛的朋友更多的是把他当书法家看。
蔺雨为人真诚,不善言辞,当了主要领导,依然忘不了醉写张旭,神追幽佑军,俨然老僧入定,庞然无物,真乃军中墨痴一个。

他侵淫书道几十年,以楷书凝聚心绪,渐入悟境后又以传统碑帖为本,上启魏晋,下承“二王”,兼以颜真卿、米芾、张旭,于怀素、王铎、黄庭坚等大家更是心摩手追。通过与传统技法的研究,求得自己艺术发展的精髓。在贯穿传统意识基础上,于自然中寻找灵性,汲取字外的养分,充实字中的涵韵。故其书作,其神在形,其力在骨,其韵在体,其彩在润,其真力更在一个全新的自我。他的字写的儒雅间透着朴拙、枯涩中藏着老辣;通透着新时代军人特有的英气。节制暗传着压抑、又暗传着冷峻;沉稳中暗传着中国书法的老道,也暗传着中国文化的狷介,构架沉稳有如古鼎高远,布设平拙而又显生气,表现出一种阅尽春色的超越和闲庭散步的沉思。

从部队退休后,痴爱书法艺术的他又在省文联找到了自已的位置,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寂寞的孤守在书斋,在洁白的宣纸上,用笔墨的线条来寻找书法的真谛和快乐的源泉。
刘星和我颇有渊源,同年同月同日,在陕西,他是一个独立特行的“矛盾体”,本科学数学专业的他却华丽转身成为国画专业的研究生、博士,他是美术理论界享有盛名的画家,也是画家中最有实力的美术批评家,更是美术理论界和国画界的书法家。他杂糅百家,多栖多能。他边做学问边实践,边搞研究边画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无不精通,美术理论更有建树,他是陕西美术界名符其实的实力派。

他的花鸟作品,其作品笔墨之酣畅,层次之分明,造型之老辣,韵律之生动,足以让一大批当今的写意花鸟画家暗暗自愧。他精于书法,长于篆刻,以书入画对中锋运笔线条的把控已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又从本质上深悟和了解花鸟画的情理、物理、画理和道理,并且能四理通变,兼擅文理,连贯中西,开拓创新,他将自己娴熟的笔墨技巧毕现于纸端,用笔跳掷腾挪,或雷霆万钧,于雄浑中见严谨;或粗头乱服,涩拙中出秀色。他从不玩弄笔墨游戏,更不屑于轻佻浮脱之俗,而是毅然求拙、求涩,令笔墨语言更具撼人心目的力度。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刘星却丝毫未被学院派的模式所羁绊,在全面学养的滋润中,他把笔墨的路子走的异常纯正。既一脉相承,又系出经典,自觉地在艺术上追求笔墨精妙,浑厚华滋的风格。刘星性情敦厚,为人低调,从不逐潮趋利,亦不标榜虚名,不浮华焦躁,始终把握着在充分继承中国绘画的理、情、意、境、趣的表现法度的开掘中,并在借鉴西画色彩、构成的通汇之间,保持着清醒和自觉、自悟。

吴振锋先生和我不熟,书品,人品却在我心里,他称的上书中乾坤,纸上惊鸿,是当代书法界的一股清流,他将书法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岁月辗转里痴迷于东方美学,他称的上是现代知识分子的脊梁与骄傲。先生自称是一个文化的拾荒者,他在天性中使然擎着传统而弥新的审美情趣,在汉字的书写里,独具魅力的个人表达如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如皓月当空点燃理想的光芒。他笔墨的诗心是其个人情绪的承载,主观而独特,却时刻给读者以奇观之象,

他在笔墨随行间是个人性情的淋漓表达,酣畅着文化自信中的东方乐趣,诠释着华夏人的凝聚安然,于书体变化中领悟东方哲学,于循规中探问西方美学。先生著书立论,写字做人,处事悟道,在学界形成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精深理解。先生研究书法美学,从实际出发,从美感入手,对物态化的时代审美进行心灵解构。以最清浅的语言文字普惠大众,如春夏秋冬之自然流露,亦如涓涓细流,水流之处逐步成渠。
魏杰是从西北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篆刻家,是陕西“60后”印人群体中之成就卓荦者,其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功力独创新貌,并以恢宏恣肆、别开生面的印风成为当代篆刻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他身上浸淫着秦汉雄风,其印自秦汉而得正大气象,他在秦汉印平正的基础之上寻求通化,他通过印面空间的挪移、文字形体的解构打破秦汉印的“十字”界格,并在先秦古玺与古匋中找到落脚点。

魏杰的作品灵活多变,不拘成法,从古玺中汲取自由之精神,又借鉴古匋印的形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引领了一股“古匋印风”。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强烈的形式韵味,让“古意”萌发“新生”,他将点、线、面等平面构成语言施之于篆刻,强化印面中的重复、对比、肌理等因素,让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来自西方绘画的形式趣味。
大展已启幕,已好评如潮,呈现出艺术界近来少有的井喷式效应,做为朋友,战友,从内心里忝喜忝贺了。


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