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正中国人,站得直,行得端,走得正。
站直:这一表达主要指人在站立时的姿势要挺直,象征着在行为和态度上应具备正直和坚定的特质。这不仅涉及身体姿态,更是要求在精神层面保持正直,不偏不倚。
行端:强调的是行为的正直和端正。这涉及到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在行动上保持诚实、公正,不做任何违背良心和法律的事情,始终以诚信和正直为本。
走正 :则更广泛地涵盖了人的行为和态度,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正直和正面。这不仅包括个人的行动,也包括与人交往的方式,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行为。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这些表达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之中,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正直被视为人格高尚的标志,是社会成员应当追求的基本道德标准。通过这样的表述,不仅是在描述一种外在的行为标准,更是在倡导一种内在的道德追求和人生态度。
“站得直、行得端、走得正”,是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它鼓励人们在各个方面都保持正面和正直,以此实现个人的精神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做人问心无愧
人只要还活着,就活出个人样来,做人要堂堂正正,人不人,鬼不鬼,似人非人,那是不行的……凡是人,都是人生父母养,都是直立行走,有思想,有思维,有行为,绝不能是低级动物……人既然是进化了的有思想和思维的高级动物,那人性总应该会是要善良的、是要有起码良知的、是要做些报答养育之恩、热爱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事的……是如何对待所生所长的社会和国家的?……对社会对国家又做了哪些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儿?人活着,就要像个人物,活不出像一条龙来、什么大人物……即使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其实普普通通的人物就是大人物)。但也不能活出人类的反面,比动物都不如,不能活得像条虫,更不能是“蛀虫或坏虫”……
做人要对得起良心
做一个有良心,守底线的人。丢什么,都不能丢良心。有的人,扪心自问,对人,对单位,对组织,对社会,对国家,心术不正,只会使坏,一门心思使坏。尤其是与林彪江青“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残余势力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之人,拨弄是非,炮制各种谣言,挑拨离间,在党和人民之间制造分裂,在领袖与领袖之间抬高此贬低彼,非此即彼,制造矛盾对立,唯恐社会和国家不乱,坏透顶,烂透底,一坏到底。
做人要“知愧”
知道惭愧,知道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廉耻,知愧而忏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质利益都值得珍视。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只是四个大字而已:“问心无愧”。心术不正,必遭世人唾弃,众人皆有眼。专门使坏之人,一门心事使坏之人,歪心邪意,勾心斗角,居心叵测,心术不正之人……善恶终有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活着,还是要活得像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国家,要有起码的良知,做人的底线,不要使坏,不要心术不正,恶孽无边,回头是岸。
人要知敬畏,尤其是共产党人 官员
无敬畏,腐败生。 敬畏的缺失,乃腐败之重要根源。
敬是严肃认真,畏是谨慎不懈怠。是人们因为“敬”而效仿,因为畏而上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孔子“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
道家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敬畏。
儒道两家都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敬畏。
每个共产党人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都应敬畏人民大众,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大自然法则规律等。(参考文章 虚无实有2017-09-05“敬畏”)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有几千年的文化文明之光荣传统。老祖宗,还有圣贤伟人和仁人志士以及先辈英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何其多。做人要有良知,要守底线,做一个厚道的人。做一个正直、大义凛然、堂堂正正的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不如意,在“不如意时不要埋怨, 受挫折时不要气馁,绝不能将个人经受的挫折和失败归咎和抱怨社会。成功失败都应坦然面对,但求问心无愧。
结语
做人就要做一个打不倒的人
一个不被人打倒的人,必须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容得下非议和诋欺。
说容易,做起来难,做到确实不易。若是能做到,实乃高人矣,虽然,凤毛麟角,但并非高不可攀,皆有精英豪杰…共产党人亦应如此尤其特别重要的是(主要指官员 一般人也应该不例外)
“政治上不站错队,经济上不装错兜,生活上不上错床”;高压线不去碰触,人生底线不超越就打不倒,即使人为的冤假错案打倒了也会重新站起来,再也打不到。“站得直,行得端,走得正”,没有人能打倒,除非自己。(更多参考微博文章1680+<169>篇)
虚无实有2024.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