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下来吃饭啊”,这就是我的公公。
我的公公只上了小学三年级,没什么文化,但他非常喜爱看新闻、看抗日战争的电影电视剧、看报纸,特别是人民日报他最爱看。了解当前的时事政治和国家的一些变革。他没有学过厨艺,但做了一桌美味佳肴。他退休退的早,好像是99年左右,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实行换岗政策,他就让妹妹换岗上班,自己退休回来,当起家里的“火头军”工作。烧、煮、炖样样会,每道菜都做得色香俱全。他从小没有母亲,但他做任何事情都细致入微,认真负责。
我的公公是1968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招工,他进去当了一名工人,分配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丰山铜矿,主要工作是负责井下的开转杨,他从来没有怨言,一干就是30多年。常听他说起当年的工作上的事情,井下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他做事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做事要灵光,一眼望天,一眼看地,学会应变。”上班时认真工作,休息时要好好休息,才有充沛的精力做好工作。上班30多年,他一如既往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未出过差错。
爸爸不喜欢做外面的事情,退休后一直在家里做着内勤工作。烧火做饭,接娃上下学,他全部包揽了,叫我们安心的上班,家里不用操心。大姑娘小的时候在一八二地质队小学上学,离家里很近,就在湾子旁边。他不放心一个孩子上学、放学,每天总是送她去,然后提前到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即使孩子不让送,他还是站在可以看见孩子的视线里默默地远视着。公公很疼爱他的俩个孙女,隔代爱嘛,不是帮她们背着书包,有时候背着孩子回家。一直到上初中没有接送。二姑娘出生后,爷爷更是疼爱有加,书包几乎是爷爷背着,小姑娘很会吃,她要什么爷爷就给她买什么,经常放学提着一大袋零食回家,导致小姑娘小的时候长得很胖。
公公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生活上很勤俭,孩子们都长大了,工作的工作,上大学的上大学,他们也渐渐的老了,后勤工作也不多了。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附近买好青菜,做好婆婆两个人的早餐。然后他去后面爬爬山山,活动下筋骨,顺便带回来一捆柴火,因为家里有柴火灶,弄回来后,公公又把柴砍成尺把长,捆成一个个小把子,烧起来很方便。每天用柴火灶烧水洗。家里有热水器他们也不用,他们说已经习惯了。
我的婆婆个子不高,大字不识一个,微胖,她勤劳、善良,简朴,为人处事很正义。记得刚嫁过来时,婆婆总是轻言细语的和我说着话,教我如何为人处事的道理。常教我的一句话是“莫怕吃了亏,多做点”,这句朴实的话一直激励着我,确实,吃亏是福,有时候多做点也累不死,年轻人嘛,睡一觉就好了。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尤其工作上,能多分担一点儿就多分担一点。她很勤劳,退休后一直把别人不种的菜地拿来种,菜种的非常好,吃不完,经常拿到下陆菜场去卖。她的菜地从未闲置过,出完了这批菜,又种下了那批菜。如今婆婆已经轻微的中风3年多了,生活上还能自理,重事做不了,经常念起,如果我可以种菜,你们可以多吃点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退休就应该在家享受快乐晚年,只要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
公公婆婆他们俩结婚53年了,谈不上相濡以沫,但也算很相爱。每天早上,公公安排婆婆吃血压药等,接着做上一碗香喷喷的鸭蛋、青菜面条,端到桌子上,和婆婆一同吃。婆婆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在公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两人一起看着新闻,时事政治等,一起讨论,一个问一个答着,不厌其烦的讲解着。有时看到抗日战争的电视,公公也会很耐心的和婆婆讲。婆婆乐得合不拢嘴,不厌其烦的听着公公一天一天的讲着......
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种花,听到公公笑哈哈的说着,“咱俩个是谁也离不开谁,水怎么离得开江呢,您姓江,我名字带水。”听到婆婆更是哈哈的笑着乐着。公公婆婆他们俩个也有吵架的时候,回到家里,看到他们俩不吱,就知道俩人上演了“战争片”。我就当做若无其事,等到吃饭时,公公夹菜去院子吃,婆婆就会委屈的和我说起事情的缘由。我认真的倾听,让婆婆释放完心理的不快,然后会劝说婆婆,多想想公公对您平时生活上的照顾,多想想公公的对您的好,只能用些通俗的语气和平时的一些实例来劝慰婆婆。再单独和公公说下,毕竟婆婆是个病人,大度点,不要与她计较,婆婆多活几年,就多挣几年钱。公公听完,那也是的。想要让公公婆婆开心,得掌握的心理,多让他们在儿女心中存在价值,比如:多夸夸公公做的菜好吃,多夸夸家里卫生做的干净,或者让公公洗个拖把等;多夸夸婆婆做的饺子好吃、做的包子好吃......
公公婆婆的爱情虽然没有我们年轻人的海誓山盟,甜言蜜语,他们的爱简单平凡,耐人寻味。他们的爱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朴实,无人能取代。他们的爱情温度不高,他们以不温不火的状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头皆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