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父亲
尹金凤
一想起父亲,时间一下拉回去很远很远,父亲是我们家的顶梁柱,父亲是我们的骄傲!
一
父亲吃苦耐劳,带领全家奔小康
父亲1948年出生,2016年清明节前一天离世,享年68岁。从查出肺癌晚期,不到八个多月就走了,一家人这八个月想尽一切办法求医治病,变着法的弄父亲爱吃的,伺候得滴水不漏,直到一点东西不能下咽,病魔把老人折磨得从一百五六十斤到骨瘦如柴的样子……医生都没办法挽救,靠着药物和流食坚持了几天,可能是他已经不知道痛不知道饿,已经疼不起来饿不起来了,父亲走了,走得非常安详。父亲走的时候,来送的人还真多。
父亲年幼时,家里兄弟姐妹多,吃不好穿不好,爷爷有病不能下地挣公分,奶奶是小脚,机乎没去过地里。家里的活和挣公分的事就靠着父亲母亲和小姑了。
大集体的时候,成人男女干一天十分,收玉米收麦子的季节,家里人给他们送早饭和午饭,偶尔队里管饭,在地里吃完接着干。每年按人口每人分几十斤麦子、几十斤玉米、几十斤地瓜。棉花队里卖,社员捞不着。在这个年代,父亲和母亲利用队里歇晌的这点时间,拉着小木车,带上大篮子加班去割猪草,回来喂养自家的猪,卖点钱补贴家用,尤其是夏季父亲热的光着膀子在地里割猪草,那汗水真是呼啦呼啦顺着脸颊向下流。我们这些农民的孩子就羡慕生产队长及其其他村干部家的孩子,他们有玉米饼子吃,有时还有白面馍吃,我家只有爷爷一个人才有这种待遇。集体大劳动时,村里有榨油坊,父亲学会了榨豆油榨棉油;村里还有大磨坊,主要是磨地瓜造粉条的,后来才磨玉米磨面,那时都是自家推的人工小磨,磨玉米面,麦子分的很少也磨点麦面,烀饼子摊煎饼,这是每家的家常。父亲爱动脑,学东西快,对队里的小机械摸的次数多,开机器打火门道多,尤其到冬季冷的时候,很多人拿它没办法,就是启动不起来,父亲拿了一段铁丝,缠上油捻子,粘点费油,有时没费油就拿柴火来烤机器,每次到火候,用尽全身力气猛摇几下子,机器就开了,挂皮带、上带油、接卡子,这些活父亲干的是最漂亮的一个,省工省力还节约资源。
这样过了不知多少年,队里的地分给了每家每户,除了分给庄稼地还分给了二分菜园地,还分给两行苹果树,一两棵枣树。大田主要种玉米、高粱、小麦、棉花、地瓜,菜地种菜,煤油灯换成了电灯,有了简单的电器和自行车,那时侯年龄小,记得父亲托人从平阴买回一辆大金鹿,我们队里谁家都没有呢,看着漆黑曾亮的自行车别提可开心了。开点荒地真多费劲呀,挖半米深才把茅草挖到底,父亲和小姑一锨一锨的挖。富裕的人家有了牛,再借别人家一头用牛犁地,不几年家家户户有饭吃,有牛耕作了,仍然是自己织布做衣服做鞋子,自己编席子、编篓子、编锅盖过日子,家里虽说是土墙土屋,再也不漏雨。镇上发给大队里一台二十四马力的拖拉机,这下可好了大块地犁地不费事了,犁地带三犁、六犁,播种、压场、收割也可以不用人工了,就是花点钱罢了,小地块还是牛耕作,父亲和村上的其它两人担任农机手,每到过秋过麦没日没夜的倒班干。我家除了种地还买下了队里的磨机,一家人起早贪黑的种地开小磨房,为群众服务磨玉米磨面粉,到秋冬季还进一大批地瓜做粉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村上没几个比我家富裕了,这都是父亲带领全家勤劳致富的功劳。
过了几年父亲说,孩子大人的都跟着干太累了,要不把小磨房转给别人吧,咱自己也买台拖拉机,现在盖屋不再用土坯了,都改成砖的了,过秋过麦的收地里的,平时拉砖拉石头,拉砂石料。就这样我村上就有了第二台拖拉机,我家拖拉机是十二马力的,临时还买不起二十四还有大五零的。那十来年内村里陆续的也没添三四台拖拉机,后来村民们富裕了家家有了耕牛,有了浇地机器,有了拖拉机,父亲也有大翻斗、长长的拉货车,最后还换成斯太尔。
二
父亲坚强勇敢,乐于助人
父亲一个人开着拖拉机拉货,跑济南,跑河北,过河东拉沙石料,一个人一干就是十几年,没有伴,没有压车的,车子坏到路上都是自己解决的,不管刮风下雨道路泥泞都出车,那时开车没电打火、没车棚子,父亲每次出车都带着雨衣,路上经常舍不得吃饭,过了饭时也赶回家里来吃口剩饭又继续出车拉货。父亲干活实在,四外八乡,包括镇上的一些工程都来找他送料,赊点欠点,父亲不知成全了多少个人、成全了多少个家庭,帮他们度过难关。父亲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一个车队,五六个人跟随父亲一起学着干起了这个生意,父亲从不收学员的费用,经常帮他们找活。渐渐的村民们从砖屋檩条房,换成了砖墙楼板屋,日子都越来越好了。
麦季秋季还有浇地时节,父亲眼都熬红,就因为父亲机器维修技能超凡,美名远扬,很多外村外地人都来找父亲去给他看看。不管是村里的人,还是那些不认识的外地人,只要有求,父亲总是立马放下筷子或者是放下手里的活,就跟着人家走。我们是聊城市东阿县村上的,记得德州的来了俩人,用自行车把父亲带去给他们修机器了,父亲那时还没有接触到五零机器,根据来人的描述父亲把机械大拆,帮他们找原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乎是用了两天两夜不合眼才给他们修好的,一个人半夜把我父亲用自行车驮着送回来的,并且说在他那里,我父亲就迷了不到一小时接着干,母亲给父亲做点热乎饭吃了,父亲才香香的去睡觉。过了两天那边来了俩人,他们带来两瓶酒感谢父亲,不断的夸父亲人品好,手艺高。那些年镇上就没修拖拉机的店铺,买件也得跑到大一点的镇上或县城才能买得到。父亲给人家修车修机器都是免费的,几乎连饭都不吃人家的。
村上的谁家里车坏了,地里浇地的机器坏了随叫随到,还经常搭上自家的机器让人家先用着别耽误了活,每到这个时候油都不让人家加过。
到收麦压场时,自家的不压先给人家压完,还经常照顾生活困难的家庭。记得就因为这,村上还有一家人对我家表示感谢,非得让他女儿认我奶奶为干娘,因他家里有个常年病号,几乎是我村上日子过得最难的。还是真认了,每到年节都来我家看我奶奶,她结婚好几年了还一直看奶奶。
三
父亲尊老爱幼,爱家爱生活
父亲不但机械修理手艺高超受人尊敬,而且还是孝敬老人的典范。父亲兄弟姊妹多,可是爷爷奶奶的养老都落在我父亲母亲身上了,几位姑姑偶尔来趟看看老人,几位伯父几乎到了老人不行了才围边,不是他们不孝顺,是他们没管习惯,父亲虽说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但是担子也是最重的一个,我就记得姑姑和伯父为了爷爷奶奶治病没掏过钱。父亲母亲说,个人尽个人的孝心,不攀别人,就这样爷爷瘫痪了好几年,都是父亲和小姑抬着架着伺候着。到奶奶的时候,奶奶身体一直不错,没撂倒过,只是越来越老,吃饭越来越少,没怎么很用人。平时奶奶有病都是父亲母亲请医生给看病,奶奶好几年都是把饭给她端到跟前吃的。父亲总是跑前忙后的伺候爷爷奶奶,花钱都是父亲出的,父亲从来没有抱怨过。
父亲对我们这些孩子,脾气比较大,要求非常严格,我们都怕他。不管男孩女孩哪个想上学,借钱也供到底,父亲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父亲不会做饭,母亲不在家时,父亲给我们做的饭就是炸馍馍片,煮一大碗鸡蛋,让喝水。父亲出车经常给买回好吃的,黄瓜瓤带沙的大甜西瓜、又大又圆又甜又好吃的大苹果、一个就一斤多的肥城大桃、山上的甜柿子,面地瓜、能烤着吃的甜地瓜等等,这些都是村里孩子吃不到的外边的口味。
父亲年龄大了,还学会了做饭,脾气也不爆了。不干地里活也不出车了,就剩下玩了,父亲和他的骑行伙伴们经常远行几十公里,多数是锻炼身体。有时也是有目的的出发,比如去附近各镇上逛逛,赶集买点东西;拿点豆子到知名的油坊换点豆油;过河弄点地瓜粉;到果树行采摘点果子;听说哪里西瓜好吃去驮两个回来,哪里点心好吃去买点。他们这伙老伙计们一起聊天一起玩,心情舒畅。到了晚上,是热闹的时候了,村里的秧歌队十分活跃,父亲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去参加,父亲是打鼓高手,打鼓有节奏杠杠滴,打起鼓来那个带劲,似乎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生活富裕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已经是现实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花,该享福了,您可好好享受呀!
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大财富,但是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在我心中父亲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