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小说
文/ 张 也

当下中国的小说分四色,头一个是千方百计获奖的;第2个是拼上老命上纸媒的;第3个是互相帮助弄稿费的;排在第4位的才是老百姓喜欢看的。老百姓喜欢的小说大多数只能在电媒上展示,名次虽然排在第4位,老百姓却离不开,他们读不到自己喜欢的小说就吃饭不下、睡觉不着、劳动不动。老百姓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小说呢:
第一,小说的开头一定要引人入胜,吸引大家读下去。《金光大道》的开头说:“张金发死了媳妇,三年都没有续上”。《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定西孤儿院》的开头:“他一边往后退,一边朝着房子看,结果不小心踩了一个妇女的脚,这个妇女埋怨说,你走路不好好走,头背到天上看什么?这个人说,我看这里是不是当年的孤儿院。妇女问,你找孤儿院干什么?那个人说,我是当年从孤儿院出来的。妇女问,你叫什么名字啊,这个人说我叫兔宝宝,妇女惊讶地说,你看我是谁,那个人定眼一看,原来这个妇女就是兔宝宝当年的老师高奶奶”。这些开头都能吸引读者必须往下看,因为读者有一个好奇的心,不弄清底细绝不罢休,所以就必须往下看。

第二,小说应该以叙事为主,描写穿插在叙事中间。老百姓喜欢的小说,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穿插着进行描写,比方说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的描写,必须以故事为主,其他都是为故事服务的。就像说书一样,从头到尾都是讲故事,而不是描写。小说和故事的区别是,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主,故事是讲事情为主。
第三,小说的前后章节要有机地联系起来,给人一个整体感。路遥的小说《人生》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非常有代表性,前面的故事讲完了,下一章开始时,在前面的关键处挑一个话题接着往下叙述,很有连续性,读者的思想也不会混乱。安黎的小说《小人物》,也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很有代表性,后一章的一句话、一个人物的出现,都是前一章已经埋下的伏笔。长篇小说《红与黑》、《巴黎圣母院》《骆驼祥子》、《阿q正传》,《林海雪原》这些典型的小说,前后章节的连续性更不用说了。

第四,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扣子。设计扣子目的在于吸引读者。冯骥才的小说《杨八》,扣子设计非常巧妙。天津有名的茶汤高手杨八为了巴结李中堂大人,把压碎了的芝麻放在茶汤里,结果李中堂不认识,以为给他下了毒,一袖子把茶汤扫在地上,杨八赶快跪在地上说:“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你不爱吃压碎了的芝麻粒”,李中堂一听不是下毒,而是压碎了的芝麻,就顺坡下驴说:“虽然我不爱吃压碎了的芝麻粒,但是你的茶汤做的非常好,所以给你奖励100两银子”。这个扣子设计得非常好。张也的长篇小说《苦水河》中设计了一个扣子,中学生赵含走了40里路,想跟姨妈要点饭吃,但是又张不开口,就端起桌子上的一只空碗说,我来的时候路上尽是这么大的石头。他的姨妈压根就不想给他饭吃,转身从伙房端出来一个空锅说,这条路是我们家出钱修的,修之前路上都是这么大的石头。赵含一看空锅,明白了姨妈不想给他饭吃,转身就逃了出来。个扣子设计的非常巧妙。

第五,小说的语言一定是通俗易懂的老百姓语言。老百姓喜欢的小说,语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以前人们写小说喜欢用文言文“之、乎、者、也”。后来用港台语言“哇塞、拉风、酷”。现在用变态语言,明明是亏损了,说成是“负增长”。明明是打架了,说成是“肢体接触”。明明是飞机坠毁了,说成是“硬着陆”,把老百姓看得一头雾水。小说实际上就是讲故事聊天,和以前的说书一样。这一点作家安黎做得非常优秀,他的小说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摘取来的,很适合老百姓。“要不是看在你亲戚是县人大主任的份上,早把你的骨头卸成零件了”。“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还要经过实践检验”。“掂起打月亮呢,高低摸不着,轻重也掂不来”。这都是语言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用这样的语言写小说,老百姓绝对喜欢。
第六,小说的人物要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冯骥才在短篇小说《死鸟》中描写了这样一个人物,贺道台养了一只鹦鹉,说话说得非常清楚。有一天荣禄大人来家里做客,鹦鹉说:“荣禄是个王八蛋”,这下坏事了,贺道台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说,大人息怒,大人息怒。荣禄大人一甩袖子走了。贺道台骂道,你这个死鸟,然后把鸟笼子提出来,准备弄死它,没想到鹦鹉却逃了出去,站在树上,嘴里还骂着:“死鸟、死鸟”。冯骥才的短篇小说《苏7快》中描写了一个接骨医生,少了7块钱,天王老子来都不治病。有一天他们正在打牌,来了一个骨折的病人,哭丧着脸请苏七快治病,苏七快一看手里没有钱,理都不理。打牌的一个朋友看不过去,推说上茅房,转身把那个人勾引过来,给了他七块钱。病人把7块钱交到苏7块手里,苏7块给他接了骨。打完牌大家都散伙了,苏7块把那个人留住说,不是我不讲情面,是我这个牌子不能砸掉,随后把7块钱还给了那个人。一个活灵活现的医生展现在读者面前的。马蜂、西戎的长篇小说《我们是社里的年轻人》塑造了这么一个人物,阴阳先生赶着毛驴车进城去,他躺在毛驴车上只顾看他的书,几个小青年逗他玩,就把毛驴车调过来头,让毛驴往回走。小阴阳在车上看书,看着看着觉得不对劲,抬头一看,怎么毛驴车又回来了。这个阴阳先生塑造得又搞笑,又符合实际,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物。

第七,小说的细节不但要过细,而且要和人物的性格相称。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抠门的读书人,快死的时候望着家里的油灯举着两个指头,迟迟不肯咽气,一屋子的人都不明白这位老先生什么意思,只有他的老伴儿清楚,赶快走过去,把油灯里的两个捻子挑出来一根,严监生这才断了气,这个细节确实很细致,人物性格也十分明显。张贤亮在《绿化树》中写了这么一个细节,他看见黄队长每次打饭的时候,感觉饭的数量比他的多,心里很不舒服。有一天趁黄队长不在家的时候,用自己的碗舀了一碗水倒在黄队长的盆子里,结果水平面超过了黄队长碗上猫耳朵的画面,他心里舒服了。这个细节确实细。在《电话的困惑》这篇短篇小说中,李股长下了火车想给老婆打个电话,的是他却没有用过拨号电话,别人说你家的号码多少你就拨多少,他一想,家里的号码是58,于是就拨58,拨了一阵没有反映,就对服务员说你的电话坏了,服务员抢过电话说,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来我给你拨,李股长说,我家的门牌号是58,服务员把听筒扣在电话上,骂了一声神经病。李股长被打击的站在一边直难受,却始终没有搞明白拨号电话是个什么新鲜东西。

第八,小说的结尾给人以知识、或者思考、或者留下悬念。《竞选州长》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七八个不同肤色的儿童一起冲上舞台,抱着他的腿叫爸爸,这个结尾叫人浮想联翩。意想不到却在情理之中。《寻访画儿韩》的尾完全出乎读者的预料。《红楼梦》的结尾,贾宝玉出家当和尚,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人生》的结尾,除了让人悲痛伤心,留下了一个很深的思考。《绿化树》的结尾留下了许多悬念。《一亿六》的结尾,给读者一个知识,让人们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三寸金莲》的结尾告诉人们一个历史知识。 有些人把小说写得神秘莫测,

有些人把小说写得古怪离奇,
有些人把小说写得不男不女
有些人把小说写得生硬别扭,
有些人把小说写得脱离实际,
许多作家埋怨老百姓现在不读书。老百姓反过来问,你有大家喜欢的书让我们读吗?你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写小说,到头来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你自己,再一个就是编辑。你自己写小说自己玩吧,老百姓不想和你玩了,你自己玩着玩着就玩儿完了。


作 者 简 介
张也。本名:张玉海。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69年2月参军,参加过两次核武器试验,荣立过三次三等功,大校军衔,2006年退休。出版了8部著作,写下了1000多篇文章,有200多篇发表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其中有3篇获得过大奖。写过5部电影剧本,最有影响的是100集儿童动画片《狐狸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