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县大肉辣子疙瘩
文‖初 红

户县大肉辣子疙瘩,历史悠久,源于西周。民国初年,周文王姬昌后裔、户县西街书院巷姬长娃继承祖业,在钟楼之东路南大槐树下坐担,营业多年。传于儿媳闫贞贤,闫贞贤传于二姑娘姬醒悟。

姬醒悟得母真传,乃第三代传人。姬醒悟又传于侄子小杨,小杨乃第四代传人,在南关开店营业9年,食客闻香而来,应接不暇。
笔者有幸,曾经品尝三、四代传人巧手烹调的正宗美味。
相阳,姬醒悟丈夫,著名诗人、书画家,曾任职于户县文化馆、陕西外事办、陕西国家安全厅。
其诗曰:
八月初二秋意浓,
甘亭古会聚亲朋。
米酒六坛醉欲睡,
疙瘩一碗叙别情。
千年疙瘩沧桑路,
百味人生一碗中。
老槐树荫物依旧,
不见当年坐担翁。
这首诗意境清新,诗中有画,描绘了食客盈门的热闹场面,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不见当年坐担翁",是画龙点睛之笔,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引发读者无限思旧怀人之幽情。
本人和夫人幸与文友相阳先生,合影留念,即兴作诗一首,先生和一首回赠,一并以飨读者,惠存。


作者简介:
初红,原名赵昌济,西安市鄠邑区人,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鄠邑一中特级教师,陕西作协会员,陕西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陕西教育学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出版《初红诗选》《初红文选》,作品收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中国当代歌词选》《中国儿歌大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