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
——2024父亲节
李益萍
又到一年一度的父亲节,父亲离开我们快十五年了。怀念父亲的心情一直未间断。 对我们的教诲一直在耳畔回响;父亲勤劳、俭朴、正直、仁慈的人品总在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父亲一生正直为人、诚实做事的品德是我们做事做人榜样。
父亲于1935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在赣西萍乡市东源乡(当时叫宣化乡)的一个小山村,那时的旧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民党统治,爷爷只是一位帮别人理发的小手艺工,奶奶体弱多病。家中有不多的农田与山地,爷爷帮别人理发和做些长工过日子。 父亲尚未成年爷爷就病逝了。旧社会我们家和大多数贫苦穷人一样,常常是连饭都没有吃,为了不饿肚子,父亲小时候还和奶奶一起去要过百家饭,稍大一点就帮有钱人去做苦工挣饭吃。
父亲1953年去当兵,当兵后不久奶奶就病逝了,因此奶奶病逝时他也没法回家。在部队转碾几个省市(北京、福建.....),参加过解放福建前线沿海岛屿的战斗。转业时分到天津仪表厂,后来到九江仪表学校学老师,“文革”前期大下放,回到东源乡政府,在农机和电管站工作,东源乡第一家碾米厂,第一次装变压器,第一次装水轮机他都亲自参加过。1970年调到福田工商所(当时叫市场管理委员会)工作,1971年调到萍乡农机厂后来改成萍乡轴承厂工作。任过轴承厂质检科科长,党支部书记。在轴承厂工作到1996年才退休,父亲对轴承质量检验十分认真负责,在他的领导下从来没有过不合格产品出厂。记得有几次东北来了一些客户,请他帮忙把次品处理给他们并答应许些好处,但父亲始终坚持原则,拒绝一切不合格产品出厂。
为了让我们四兄妹能读书,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谈不上吃点营养补身体,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去轴承厂时,厨师总是对我们说:你爸爸实在太节俭了,一份菜要做几餐吃,半年也舍不得吃一份肉。来回上下班二十几公里,一直是骑自行车。一生就是买过辆自行车,记得是青岛自行车生产的:“国防牌”倒刹自行车,这车一骑就是几十年。我和弟弟第一次进城就是坐着父亲的自行车去的,他将我们俩兄弟系在后排座,用力蹬着踏板,父子三人快乐的飞驰在乡村公路上,我和弟弟兴奋得手舞足蹈,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那动人的情景让我一生难忘。
一生节俭勤劳是父亲的美德.十分希望我们几兄妹都有出息。用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学习永不停止过,虽然从未进过学校门,可是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高中文化,还在九江仪表学校当过老师。父亲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得相当工整,从不马马虎虎。父亲对工作十分认真和极端负责,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工厂,都是全心全意干好本职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父亲乐于帮助别人,看见不平总是挺身而出,敢说真话和实话。
在家里什么活都能干,木工;泥工;锯工,无师自通.刚从工厂退休那几年,身体好一点。买了一部补鞋子的机子,不管刮风下雨都会挑着它,串东村走西村,每天能赚上几块钱补助家用。如果碰上家庭困难的,补了鞋子不收人家的钱。
父亲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党的纪律性特别强,只要能走动就会去参加组织活动,记得我当书记那几年,也象一名普通党员一样,我在台上讲,他在台下听得很认真 。父亲您虽然走了,但您的谆谆教诲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您教育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要经常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要遵纪守法、做什么事都凭自己的良心;做人要有志气干事要有恒心;做工作不光要有计划还得有行动;要吃苦肯干,勤俭节约;要为父老兄弟争光;要吃得苦中苦,做出人上的人。父亲:您放心!我们一定听从您的教侮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每当凝视着父亲的像片,仿佛您还仍生活在乡下老家。想象中有一天我回家时,您仍旧站在院门口迎我。回南宁时您还能在院门口送我,嘴中还不停的叮嘱我:“益萍,开车小心,注意安全,保证身体,合法赚钱,多学习,少喝酒,有时间就回家”。然而,这些都不可能了,父亲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每当我回到家时只能去绿树如荫山岗,您长眠的地方看看敬爱的父亲, 向您诉说父子俩永远说不完的话……
无限思念在心中,永远怀念您一一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