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衣执甲,医者仁心
——电影《中国医生》观后感
安徽合肥七中高二 张睿琪
医生,一个历经千帆,却仍热爱不改,初心不忘的职业。
疫情三年,无数皓月繁星升起的夜晚,无数日出散云薄雾的黎明,是他们奔赴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为这无尽的黑暗带来光亮。在这特殊的,也应被所有人铭记的时期,电影《中国医生》,记录了灾难下这人间最温情的一面,感动了身处疫情之下不安的我们。
医者仁心,是冬日暖阳。“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二零二零年的冬日,疫情打破了雪花飘落的宁静,打破了春日来临的祥和。武汉城中,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进驻,支援。影片中,广东援鄂医生陶峻与上海援鄂医生吴晨光,一“东”一“南”,若没有疫情,或许这一生素未谋面,素不相识。但,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经历了生死的较量,从相识到相知。面对疫情的未知,面对病人病情的恶化,无助,恐惧在内心蔓延……于是,那个夜晚,在一次次受挫而濒临崩溃之时,陶峻和吴晨光站在医院的天台,看向远方……两个人,一席话,是安慰,是支持,亦是抗疫必胜的决心。那一刻,我看到了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它超越了友情,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却感人至深,难以忘怀!
医者仁心,是钢筋铁骨。病房里穿梭的身影,守护着城市的岁月静好,隐藏着口罩与防护服下的病伤,却又只字不提,装作安然无恙。电影里,身患渐冻症的医院院长张竞予感动了许多人。他行动不便,但永远冲锋在一线;他有脾气,但也有顶住压力、挺身而出的胆量与魄力。在医院动员大会上,他说:“为了保护我们的城市,保卫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亲人,同志们,责无旁贷。”面对同事拼尽全力后却仍不见成效的无助与消沉,他说:“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而当医院人满为患,患者走投无路之时,他却说:“我们不管他们,谁管他们?”得知妻子感染新冠,他没有时间陪伴,束手无策,满是无奈,却只能将担忧与恐惧藏在心里,因为医疗资源紧缺,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他…...“英雄从来都不是天生的,成为英雄的道路上,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充满了不易。”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医生的职守,它是救死扶伤,亦是无私奉献!
医者仁心,是突破自我。马克·吐温曾说:“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心怀恐惧的时候,仍然选择向前。”一场疫情,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与突破自我的勇气。印象中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在各行各业为自己深爱的国家做出贡献。看过了电影中在医学领域的顶尖人物,青年医生杨小羊的存在,像极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刚进医院没多久,还在实习的他,胆小、懦弱、缺乏经验。因为对插管不熟悉,差点耽误了病人的抢救,也因此挨了骂。但,他没放弃,在无数次的练习后,他最终完成了新冠肺炎的对他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医生。之后,在送一名新冠患者去医院的路上,他不幸被感染。或许,在救人的那一刻,他有过犹豫;在得知被感染的那一刻,他有过后悔,但,他还是选择了“以命换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蜕变——从不谙世事、胆小懦弱到突破自我、甘于奉献。那一刻,年轻的人,年轻的心,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医无反顾,为生命全力以赴;为爱守护,夜以继日的征途。”当电影落下帷幕,这句歌词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回响,彼时的我,热泪盈眶。
“建立于真实之中,嫁接于浪漫之上。”《中国医生》最令人惊叹的一点在于,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些悲喜,那些浪漫,那些正义和理想,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是身患渐冻症却仍坚守一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是无数像陶峻和吴晨光一样奔赴一线的援鄂医疗队队员,是无数像杨小羊一样在疫情中成长蜕变的青年。这,便是医者仁心。疫情无疑是残酷的,但他们的存在,让那个冬天,多了些温暖,多了份安心。
疫情过后,寒冬过后,是春暖花开。就像晨光穿透乌云,把城市照亮;就像万家灯火闪耀,让夜晚不再孤独;就像路上车水马龙,寂静过后,热闹依旧......转眼间,疫情已成为历史,生活也已恢复原样。或许有一天,我们对这三年的记忆变得模糊,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夜以继日,从未辜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并非医务工作者,来自各行各业,冒着最大的风险,为疫情做出贡献。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这,是医者仁心,是众志成城。《诗》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又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疫情的肆虐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世间的温暖与爱,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如今,,也更加尊重那些以曾经负重前行换取今日岁月静好的人们。
中国医生,白衣执甲,医者仁心!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愿今后,华夏安宁,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