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随笔《为京杭大运河点赞
——华东旅游之八》
作者/刘玉伟
我们最近跟和爱去华东六日游,从安徽的合肥到江苏的南京,再到浙江的湖州,又到江苏的扬州,大巴车一路上经过的河流除了长江就是京杭大运河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自北京起,途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至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0千米,河道宽70——100米,平均水深6米左右,最深处在10米左右。
京杭大运河也是世界上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吴国开始掘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经历过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兴修完成后才被称作“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主要通道,运河沿岸也兴起了很多商业城镇,如通州、天津、沧州、德州、徐州、淮安等等。运河把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也不断由运河南下,真正的成了商运之河,民运之河。
京杭大运河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不愧为是“大地史诗”的美誉。就连13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对京杭大运河也是赞誉有加。
马可.波罗生于1254年,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是一个在元朝待了17年的波斯商人。他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他沿京杭大运河南行,辗转于苏杭,最终抵达刺桐港(今天的福建泉州),运河边上的每一个城镇都能从他的游记中找到赞美,他甚至惊呼:“船只多得令人难以相信”。
京杭大运河至今依然是航运繁忙的河道,我们那几天坐在旅游大巴车上,凡是经过运河的地方,都能够看到货船和客船穿梭于河中。河两岸绿树成荫,稻田和麦田也是一片翠绿。大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米。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对于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真不愧是中国第二条“黄金水道”!
刘玉伟,2024年6月1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