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三元老弟:
你的来信收悉,今年春节由于有些其他事情没有回老家。关于我们两个自然村,是谁早从麻丘乌龙湾迁徙此处落户的问题,我有与大家不同的解释。
我们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大概是五百年前从麻丘乌龙湾迁徙而来,都是唐朝宰相魏征后裔第五世孙魏谟的后人,据查我们后魏村是从你们魏前村迁过来的,有人说你们前魏村是从我们后魏村迁过去的,那是没有根据的。你们村的先祖是天正公,我们村的先祖是经瓒公,彼此相差四代。按照二十几岁一代,大概相差百年。
对此,我有三个理由:第一,沙溪魏氏族谱上说,厚田是从龙湾迁徏过来的,距幽兰三华里,西北方向,我们村与你们村的方向都对,只是距离远近,你们约三华里,我们约五华里,这三华里的地方分明是你们村。第二,为什么我们的祖坟全在你们村那边,说明祖先开始都是在你们那里生活。第三,你们的地盘和人口都比我们大。如果是早落户我们村的话,那我们村为什么到现在还只有十来户,虽有些人口外迁,连在外面的也只有二三十户。我们应该正视历史,纠正错误,如果现在还不纠正,以后将永远无法弥补,影响后人。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才对得起历史,才对得起前魏村人。不管谁先谁后,谁的村址大小,我们总是一家人,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三元弟:今天我来信主要是想讨论一个重大问题。你是前魏村人现在的组织者,带头人,听说你们村已列入镇里“振兴农村经济的示范村”,你们村几百年组先传承下来的竹篾业生产不能丢,要趁有些老人还在,尽快恢复生产。我十八岁离开故乡,记得那时候你们村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会手工生产篾器,尤其是大小竹篾篮和鸡笼,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家家都需要,市场销量很大。只是近三十年,由于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才使你们村停止了篾篮生产。这对你们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传统产业也中断了。为此,我建议你应挑起恢复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千万不要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留下历史的遗憾。
我认为现在恢复也不迟,还有许多年龄稍大的老人对这项技艺并不陌生,尤其是新时代的人民政府对传统产业十分重视,只要你把全村人组织行动起来,以老带新,三五年内一定会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我建议:先搞几户为试点,成立一个生产合作社。组织他们去外地参观学习,用传统技艺开发新产品,比如竹垫和小型竹玩具。同时争取镇政府贷款扶持,以新工艺赢得市场,赢得声誉。
三元弟,对于竹篾产业的生产我是外行,你是内行。望组织老乡讨论,争取镇政府立项,早日上马,马到成功,为振兴家乡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祝愿家乡早日致富,祝愿故乡的父老乡亲,人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此致,
敬礼!
离开故乡六十余年的游子:
魏福堂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