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二三事
杨婷婷
前些日子,因着事情,去了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个不甚热闹的小镇子,距离县城三十里路,故称三十里铺是也。
印象里,镇上的街道白天总是空荡荡的,到了晚上更是宁静,家家户户早早地关门闭灯,但到了元宵节那一天,镇中心街道两旁的商铺早早挂上灯笼,稀疏的鞭炮声从镇上的各个角落传出,半下午后变得越来越稠密。天一擦黑,人群就从四面八方涌向镇中心的大队部,里面传来热烈的鼓乐声,让人心潮澎湃。没有街灯,有的人结伴打着手电筒,孩子们挑着小花灯到处乱窜,只有大队部里灯火通明,仿佛是两个世界,高跷和舞狮队的演员都在侯妆,年轻的小伙子爬上墙头,时时关注着大院内的情况,不时传递着信息,“猪八戒画好妆了……是卖猪肉的老刘头……七仙女是大莽汉扮演的,一腿毛……”,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更加焦灼地等待演员出场,街道上人山人海,不止镇上的,周边村里的,年轻人,老人和孩子,仿佛世界上所有人都聚集到在这里了。
终于盼到演出队伍出场,鼓乐队在先,他们背脊挺直,头部微微后倾,迈着四方步骄傲地走在最前面,鼓笙的,打鼓的,敲锣的,吹号的,打叉的,日常劳作让他们脸膛黝黑,但今晚的喜悦让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染上一层鲜明的红色,即使在暗夜里也闪闪发亮。舞狮队紧随其后,接着是高跷队,他们都身着节日的盛装,在烟花绚烂的起伏中,明明灭灭,每个人脸上都铺满了欢喜,表演队伍跟着鼓点走走停停,围观的人群像宽阔流动的长河,涌起巨大的欢乐。街道上谁家门口点烟花,放鞭炮,队伍就在此停留一阵,鼓乐队落座,摆开架势,瞪着铜铃大眼的金毛狮子冲着绚烂的烟火腾空而起,领狮人拿着绣球左摇右晃,舞狮人闪转腾挪,矫健敏捷,引来阵阵喝彩声,这时人群里发出声响,“要下小狮子了……”再看那母狮子已经卧在地上,只有硕大的狮头仍跟着鼓点摆动,围看的队伍潮水般朝表演队伍涌动,大家都屏气凝神,升腾的烟花在半空碎成点点金屑,兜头兜脸的扑在人群中,但没有人后缩,都瞪大了双眼,一刻也不敢眨,母狮开始翻滚,就在大家都觉得小狮子就要降临的时候,它突然又没了动静,人群中发出吁声,好在它没有再吊大家胃口,又一个翻滚,一只小小的金灿灿的小狮子就在母狮子肚皮下面滚出来了,人群不自觉地鼓掌喝彩,即时,万股花火齐绽,鞭炮齐鸣,演出达到了高潮,舞狮队伍在人们的恋恋不舍中下场了。
紧接着高跷方队就迎面而来了,这次终于看清了猪八戒的扮相,他着露胸黑袍,紧脚裤,腰里缠了红棕色绑带,戴一顶黑色丝绒僧帽,眉眼涂的黑黑的,系一只不知什么材料的假鼻子,只见他扛着九齿钉耙,腆着肚皮,大摇大摆的走在队伍里,骑在大人脖子上的毛孩子都激动疯了,大声喊叫着猪八戒,猪八戒,腿脚乱瞪着让大人靠前,把自己手里闪烁着火花的小烟火棒扔给他,还有扔苹果的。围观队伍里有人喊,“八戒,你媳妇呢?”,再看他单手扶耙,另一只手抚着肚皮,脸上做出满足的表情,摇头晃脑地大声回应,“在家等俺老猪哩。”人群中又是一顿哄笑。
衣着褴衫摇着破扇子的济公来了,腰里别了一只酒葫芦,脸上脏兮兮的,牙齿是抽旱烟留下的黑红色,他踩在高跷上醉酒般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脸上带着狂喜的表情,一副癫狂的模样。大家既想靠近他又不敢太靠近,生怕他一个不留神跌下来砸到人。他有时摇着破扇子,有时解下酒葫芦装样子仰头喝上一口,嘴里念念有词,是带着韵律感的一句偈语,脍炙人口,人群中很快就有人跟着唱起来,到最后,简直变成了万人齐唱。
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表演完了,七品芝麻官扑棱着长长赤子的乌纱帽坐着高跷也过去了,法海追白娘子去了……节目似乎进行到了尾声,鞭炮声矮下去了,炫目的烟花也黯下去了,夜越来越黑了……
不知道那夜有没有星星,即使有的话也被这人间绚烂的花火比下去了,演出结束后,所有人都要回到自己原来的轨道上继续生活,昨天那场盛大的狂欢似梦中一般,像烟花一样绚烂且短暂。在人生命的长河中,当回溯到终点的时候,回想起那片片浪花,这何尝不是幸福的一朵,于是佛说霎那即永恒,又何尝不是呢?
至于为何端午节期间却写了关于元宵节的故事,或许这是我小时候所经历的最盛大的事情,至今难忘,还有就是,当炎热的夏天来临,就开始想念冬天的故事了吧!

作者简介:杨婷婷,热爱大自然和文学,喜欢记录生活并进行创作。擅长散文,诗歌,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