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父母不在了,媳妇就是我的纪检委和监护人。不是怨家不聚头,除了生活上的悉心照料,更多的是吆喝鞭策。往往是对牛弹琴,屡教不改。比如“晚上点灯熬油推磨呢,白天睡觉起来乱转呢”。
一辈子窝窝囊囊,胸无大志。有时候在棋摊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胡吹冒撂土都扬不进去,有时候湖边漫无目的让110来的民警半天饿着肚子。
出门上衣口袋别几支笔,冒充文化人。跟赵本山(小品)一样,学的杂了,注定默默无闻。做过七八年教师,心气高,眼睛长在鬓角上,一般人瞧不上。
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我看见刘彦强老师的文章。老婆出去打她的太极拳,我激我的动,认真阅读,还编发出来,奇文共赏,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刘老师戏说历史,融会贯通,旁征博引,有着当年明月的笔调,他曾经是政治老师,却怎么都看是教逻辑的,行云流水,滔滔不绝,且运用短句,跟王刚说书一般精彩。
跟我的文风有颇多相同之处,瞧,又骄傲了不是,又尾巴翘上天了不是?
(嬉笑怒骂,戏说历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图为1946版刘彦强老师,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笑的多灿烂!)
英主怎样变为蠢猪 ——刘彦强
导言
你说他是英主,好像没有错。作为大唐的“糖丝带”,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由老爷、爷爷、婆婆,还有不怎么争气的爸爸手里接过大唐的权柄,领导着大唐走上开元盛世,大唐在他的领导下达到经济繁荣、社会奢华的极点,诗歌、音乐、美术等等都成为后世仰望的巅峰。即使后来还有许多王朝,但都难以超过他开创的时代记录。
你说他是蠢猪,好像也没有错。他怎么偏偏听信李林甫、杨国忠这一干阿谀奉承之混球,沉迷于原来是儿媳,后来是贵妃的霓裳之中,一个由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辉煌大唐,硬是在他的手里崩塌,从此走向衰落的深渊,而且是一去不回头。
那么,他到底是英主还是蠢猪?
要我说,就是英主和蠢猪集于一身,是英主转变为蠢猪。
而且,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明确无误的告诉我们,英主其实是很容易变为蠢猪的。
这个人你肯定是知道的,他就是如雷贯耳的唐玄宗李隆基。
---壹---
如果说投胎对人生非常重要的话,那么,李隆基真的是非常会投胎,世界上有多少家庭啊,但人家就投胎到了大唐第一家,生下来嘴里就噙着糖葫芦,而后是泡在糖水里长大,浑身染满了糖色光环,大唐皇室第五代啊!
会投胎还得有好运气,在中国历朝的皇室后代中,这李隆基的运气绝对属于最好的。
老爷爷李世民领导大唐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政和清明,欣欣向荣。奶奶武则天是个千古第一能行婆娘,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为他这个孙子创造了一个富有且强大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一度姓了“周”。
更重要的是,这个能行婆娘为了坐龙椅,先后残忍的除掉了他的三个伯父,太子李忠,太子李弘和太子李贤,这李弘、李贤还是能行婆娘自己亲生的孩子,手腕够铁的吧?在他投胎的时候,能行婆娘又把已经上位的他的伯父李显(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将他老爹豫王李旦扶为皇帝,是为睿宗。这就为他后来坐上大唐江山提供了合法性。如果不是能行婆娘的铁血残忍,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怎么也轮不到他老爸上位,他就更没门。
他的老爸没有啥大本事,老大不小的一个人,在他铁一样硬的奶奶面前像豆腐,唯一的念想就是在心里盘算着,“我惹不起,总熬得起。”
不过,和他老爸有同样心情的还有他的伯父李显。
你还别说,史称武则天"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一时之间,往日高高在上的大唐皇族,死的死,废的废,惨不忍睹。但这个傻不拉几的李旦儿却熬出来了。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李隆基竟也健健康康的长大了。
但长大的李隆基并不显眼,甚至有点呆傻,任凭谁看了也不会相信,这个男孩会将大唐推上巅峰,就连李隆基也不相信自己会有这个机会。
但好运气偏偏眷顾了他。
---贰---
公元(705年)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能行婆娘的男宠张易之兄弟,逼迫能行铁婆娘退位。将大周交回李家男人的手里。不过这个男人还不是李隆基他爸,而是同他爸一样熬出来的他的伯父,即唐中宗李显。
如果李显的皇位能够顺利坐下去,那大唐的掌门人永远与李隆基无缘,不过这小子运气好,有人帮他搞定李显。
要知道,自从武则天开创了女皇制度后,凡是大唐的女人都深信,妇女能顶整个天。没事都喜欢整一整。
最先跳出来整的是李显老婆韦皇后。这位老妇人亲眼见到了铁婆婆辉煌的人生后,满脑子想的都是效法婆婆做女皇,君临天下。
再就是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更是愚蠢出了人类忍受的极限,她也要做女皇梦。
万一成功了,就是又一个武则天。风险是很高的,但回报却是更大的,非常值得一试。
梦想很丰满,奋斗更努力,唯独智商低。
两个低智商,彼此有商量。这一商量,就搞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特大新闻。
可怜的唐中宗李显,熬得过精明专横的母亲,却熬不过愚蠢的老婆和女儿,公元710年六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被老婆和女儿合谋下毒暴毙身亡 ,终年55岁。
当月,两个蠢女人就把中宗的幼子温王李重茂立为大唐名义上的掌门人,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韦后临朝称制,准备重蹈武则天的老路,李裹儿则喜滋滋的准备当皇太女。
---叁---
两个蠢女人的鬼操作,惹恼了大唐皇室的另一个能行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李隆基的姑姑,那个唯一得到武则天宠爱,给武则天送过面首的太平公主,因为她也想做武则天第二。
还有就是之前不显山不漏水的李隆基,他趁机暴起,联合太平公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拾了韦皇后母女。
跟着,李隆基的爸爸,傻不拉几的唐睿宗李旦儿坐上了皇位。
当日,李隆基被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
且慢,披着糖色光环噙着糖葫芦的又不是他一个人,要做大唐的掌门人还得过道关,他前面还有哥哥呢。
李旦儿虽然傻,但还没傻到不知自己大唐掌门人的位置怎么来的,他有意将皇位传给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不同意,本着做武则天第二的设想,太平公主提出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希望由性格柔顺的老大李成器任太子,这样便于她自己垂帘听政,为登上龙椅铺平道路。
老大李成器如鼠胆小也如鼠聪明,担心自己要成为翻版的李建成,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我决不居平王之上。”
李隆基真是好运气爆棚,不用像祖爷爷李世民那样火并了哥弟就做了太子。
姑妈太平公主依然很不甘心。
一个皇位容不得两个人坐,一个朝廷容不得两个人当家,其他利益都可以调和,矛盾都可以和谐相处,唯独皇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前头有车,后头有辙,李世民能杀一母同胞的哥哥弟弟,武则天能杀自己亲生儿子,太平公主为什么不可以下手弄死侄儿?
这个时候,李隆基的英主棱角崭露了,不愧是李世民的后代,一样的心狠手辣,他比太平公主快一步,亲自领着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十几个小弟,抄起切糖刀先开杀了。
他一飞冲天,皇位搞定了。
公元713年,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
李隆基的谥号是唐玄宗。这大唐龙椅得来确实够玄的,要不,怎么说运气好呢?
---肆---
看着大唐万里江山,唐玄宗信心满满,他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大唐伟业的决心。
应该说,按照英主的标准,开元时期的唐玄宗绝不输给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的先祖唐太宗李世民。
作为大唐掌门人,他启用了许多大牛人,比如姚崇、宋璟、张九龄,以及足够上榜的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王忠嗣、哥舒翰、张守珪、颜真卿、郭子仪等等。
这些牛人个个忠心耿耿神通广大,拿出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干出的都是富国强兵的好业绩。
在这些牛人的辅佐下,唐玄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大唐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城市更为繁华,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商人纷至沓来,长安不用说了,洛阳、广州、扬州等都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在唐玄宗的领导下,大唐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于是,唐玄宗威望空前,甚至超过了他的老爷爷天可汗李世民,铁奶奶武则天。天下到处都是他的粉丝,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仙王维,还有岑参、王昌龄、贺知章,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茶圣陆羽,高僧鉴真,还有后来的那个目空四野的刘禹锡、白居易、元稹、韩愈、李商隐等等。这些现在依然牛气哄哄的人都是他的铁杆粉丝。
诗圣杜甫的颂诗最为典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不得了啊,我的万岁!伟大啊,我的皇上!
看着自己领导的大唐繁荣昌盛,天下归心,唐玄宗心里说不出的美。“人生该做的功业我都做了,创下了前无古人的盛世,是时候该享受享受了”。
有了粉丝的拥趸,有了享受的思想,英主开始变了。
---伍---
拥有最高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如此权势,如不享受岂不是浪费?
财政收入充盈,四方各国来朝,官仓的老鼠都肥大如斗,有如此财富,不知享受岂非傻瓜?
有权有钱有势就享受,这才符合辩证法,何况我是天下仰望的皇帝。
为此,他特意将年号改了,将“开元”变为“天宝”。
“天宝”者,天下的宝贝我都要尽情享受!
但要享受还有麻烦,就是那些牛人总爱絮絮叨叨,让自己享受得不痛快。
还有,天下人都对我毕恭毕敬,唯唯诺诺,这些牛人却总爱鸡蛋里面挑骨头,给“天宝”抹黑,让自己听着心烦。
于是,他要整治牛人。
办法也简单,我有权,我就能任性,你谁再牛也就是个打工仔,挡得住我把你另行安排或辞退,至于下面那些爱议论国事的人,我有一大批人专门摇唇鼓舌为我大唱赞歌引导舆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怕什么?
于是,一直保持警惕的宰相宋璟、姚崇、张九龄、将军王忠嗣等人先后被罢官,诗仙李白被召进宫来专写赞美诗。秉承皇帝心思的李林甫爬上了相位,还有更多的阿谀奉承之徒成了各部门的长官。
于是唐玄宗耳根清净了,只会听到一个声音,就是颂声。
“皇上,你是明察秋毫,无所不知,所有的指示都英明正确。”
“皇上你是九五之尊,决策即圣旨,没有办不成的事业。”
李林甫为相19年,他唯一擅长的就是能迎合唐玄宗的心思,所说和所做的一切都投玄宗所好。他对下属官员们谈他的心得:
“你们看朝堂上仪仗队里的那些甲马,哪一个不是乖乖听话,谁敢按自己的心思动一动就立即拉出去宰杀。张九龄就是一匹要自己鸣叫而被除去的甲马。所以对于圣上,我们只需绝对服从,不能有自己主见。对圣上说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决不能打折扣。”
有李林甫这样围绕自己转且不断歌功颂德的一群官员,唐玄宗可真受用啊!
“哎呀皇上,你至圣至明,为大唐的昌盛繁荣劳心费神了,应该好好享受了。”
“哎呀,皇上,您金口玉言,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您愿意什么时候来去就什么时候来去,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他们也应该为国家做出贡献不是?”
听着,多舒服!
更有甚的:
“哎呀,皇上,人生最高享受就是美女伺候了。武惠妃薨了,你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不是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吗?您应该给自己另选一个了。”
可是,哪里去找一个呢?
“老臣听说寿王李瑁的妻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她和皇上才是绝配。”
啊!儿子李瑁的媳妇,不太好吧?
“您是皇帝,言出法随,天下人还不都得听您的?用不着在乎这些。”
是呀,我是皇帝,我想怎样享受就怎样享受,谁敢说什么?
于是,儿子的媳妇杨玉环被册封为自己的贵妃,“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
杨玉环长得美,她的姐妹们也应该不差,都给我招来。
于是有了显赫一时的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春秋时期的卫宣公看到给儿子定下的媳妇漂亮,就娶到自己宫里做老婆,被人从春秋骂到现在,可人家唐玄宗不一样,把与儿子结婚数年的儿媳变成自己的老婆,儿子的小妈,却被歌颂为千古爱情。
当年,心高气傲的大诗人李白就这样当面歌颂这翁媳之恋: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大诗人白居易还给他写了首《长恨歌》传颂至今。
这就是有粉丝和没粉丝的区别。
还有比更甚更甚的呢!
“皇上,您看王忠嗣那样的汉人将军,总是那么不听你的话。倒是那些胡儿大字不认识几个,就知道打仗,用这些人来代替汉人将官最合适不过了。”
“还有这么好的事,就按照你说的办。”
于是,王忠嗣被罢官,安禄山上了位。
历史就此改写。
---陆---
公元740年年,一个叫安禄山的胖子走到了唐玄宗的面前。
这个肥肥胖胖的胡人很会来事,朝廷授予他营州都督。他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
一来二去,安禄山的名字进入了唐玄宗的耳朵。
安禄山利用自己浑身的赘肉,在唐玄宗面前来了一曲胡旋舞,那些肥肉跟着舞步秃噜,惹得杨贵妃哈哈大笑不止。
还记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动那么大的干戈就是为博美人一笑,现在这个胡儿把儿媳妇,不,是把爱妃惹笑了,唐玄宗太高兴了,“赏!”
这个胡儿可不傻,一看有戏,干脆,请求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做自己的干妈,进宫朝见皇上都先拜望杨贵妃,还美其名曰:“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
着,都成了爱妃的养子了,唐玄宗当然少不了给安禄山加官进爵。反正,胡儿才是好儿子。于是,安禄山一路从基层坐火箭升到了节度使。
辉煌时刻,安禄山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十一个儿子都入选国家公务员。
但胡儿可不是只想做“部门经理”,掌门人的位子谁不垂涎?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这个胡儿带着自己的大唐胡人分公司一路杀到了长安。
唐玄宗的那些粉丝呢?都在,不过,粉丝见水泡就软了,见火烧就灰了。安禄山所到之处,那些粉丝差不多都成了他碗里的菜。
此时,唐玄宗才醒悟过来,但晚了!
粉丝中听不中用,还是跑吧!
跑,慢着,皇上不爱江山爱美人,要带着贵妃一起跑。士兵们爱皇上,但却不爱美人!他们认为这美人祸害了大唐江山。
马嵬驿前,面对怨声载道的士兵,他不得不忍痛缢死杨贵妃只可惜,这也没能挽回惨不忍睹的局面,太子李亨趁机离开他,在灵武自立为帝,即唐肃宗。于是乎,有着大唐情节的官员纷纷投到李亨门下,不甘不愿的唐玄宗孤零零的逃亡四川,被“尊”成了栖栖遑遑的太上皇。
太上皇者,束之高阁而不用的皇帝。从此李隆基就只身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不过吃得还好,住的也好,用俗话来说,供养这太上皇就“像养着一头猪”!
英主终于变为蠢猪,大唐从此走向衰落,最终死于猪瘟(朱温)!
(2020年5月29日初稿,2021年5月14日再修改)
(刘老师担任执行主编的《咸阳人》)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全国知名政治教师,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