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灜赠我《石头记》
惊闻王伟瀛辞世,悲痛不已,往日音容,犹在眼前。尤其对我赠书一事,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上世纪1999年4月某日,我到四平公干,顺便到四平日报看望师友,总编辑李文韬约杨晓光和王伟瀛热情地招待了我。酒后临别,时任四平日报副刊部主任的伟瀛兄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从书柜里拿出一个纸包对我说:“今声,你喜欢看书,我这套《石头记》送给你了。”我知伟灜嗜书如命,但能忍痛割爱,心物赠友,却之不恭,欣然受之,自然在感谢之余,更加珍重师友希望。 我把纸包拿回家打开一看,原来这是一套较为珍贵的原版书,不但读之稀少,且有收藏价值。
这套《石头记》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1957年2次印刷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小32开精装本,右开竖排,较现在刊行的《红楼梦》相比,多在“增评”和“补图”上。增评以卷首方式刊出,分“原序”、“读法”、“护花主人(王希廉)赞”、“大观园影事十二咏”和“音释”。“原序”以简洁数语,叙述《石头记》由来情况;王希廉在“批序”里指出,“石头记虽小说,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与之神圣同功。”应当把它当做“祸福自招、勤惩示儆”的教科书来读,这种观点被广大“红学”研究者所普遍认同。
在“读法”中告诉读者,“是书大意,阐发学庸,以周易演消长,以庄骚寓本旨,以国风正贞淫,以春秋示予夺。礼经乐记,融会其中。”还说,“是书之传闻于世久矣,痛无真能读真能解者,甚有耳食者目为淫书,是亦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耳。”旨在提醒读者要熟读静思,自谙深意。“读法”还告诉读者,“石头记脱胎在西游记,借经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说明此书成于西游记、金瓶梅和水浒传之后。
护花主人(王希廉)总评对石头记书中总体结构,要旨大义和人物轻重,进行了总体概括。指出,“石头记一书全部最要关键是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还对写作笔法进行了总结,“石头记一书,有正笔,有衬笔,有借笔,有明笔,有暗笔,有先伏笔,有照应笔,有箸色笔,有淡描笔,各种笔法,无所不备,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读书笑话,无补精善,技艺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蓄养禽鱼,针黹(音zhǐ)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侍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议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亡病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堪称记录当时社会真实生活画卷,百科全书。
这本《增评补图石头记》不同于其它版本的《红楼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每页书上都有眉批,对重要章节段落,都有批语,每章结束,由护花主人(王希廉)对本章精彩处进行综合点评,便于读者领会。
王伟瀛是我省知名红学研究学者,曾经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许多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和评论文章。这套《石头记》忍痛割爱赠我,可见我们友谊至深。然我对《红楼梦》一书只是通读了一回而已,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在红学面前,连个小学生都不是。
有时我站在书柜前翻检群书,自然要看一眼已经发黄的《石头记》,见了它,便使我想起了一段美好往事。伟灜赠送的是一套好书,而我得到的不仅是知识学问,同时也是师友的期望与不泯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