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那点事
陈道俊
好久没有写点东西了,没写的原因有二,懒惰是一,二是文字功底薄弱,一直下不了笔,再次就是没有发现素材的视角。麦收结束好几天了,从麦收一开始就想以麦收为题写点东西,想来想去,不知从何谈起,迟迟没有下笔。
写麦收,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辈子没转出一亩三分地的庄户人来说,还真描述不了诗情画意的风光,忙忙碌碌的场景。只会啦个庄户呱,说个庄户话罢了。
以现在的麦收过程来说。真没有那生动浪漫的场景可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机械化队伍的不断壮大,麦收再不是起午更睡半夜用镰刀收割的年代了,如今麦收成了大型机械的争夺战,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就是三五天的时间,那叫一个速战速决。
我村两百多户人家,种植小麦近千亩,整过麦收的过程,坡下除了几台收割机和运送小麦的车辆,空旷的田野难见几人。农户只是一个电话,在家等着晒麦子就行了,甚至很多农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小麦就给送回来了。这就是机械战的战略布局,明争暗抢,各自为战。
今年麦收又碰上天旱无雨,是凉晒小麦的好天气,收粮的小贩天天进村吆喝,小麦随干随卖。那叫一个省心。
麦收结束了,我问了几家邻居的小麦产量,大致就是亩产在五百斤左右,由于今年麦前天旱小麦产量不是很好。根据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算了一笔帐,小麦价每斤是一块一毛五分,五百斤就是五百七十五元,抛去耕种费用每亩一百元,化肥二百元,种子四十元,(收割,运输费用有政府补贴抵扣,差不多够用。)每亩纯收入二百三十五元。等下一场雨过后,又要种玉米了,耕种费用每亩一百元,化肥二百元,种子五十元,农药从种植到苗后管理所需至少五十元,预计四百元。这一茬小麦的收入需要倒赔一百六十五元。
网上曾有个段子“专家问农民:种地挣钱吗?农民回:挣钱。专家问:种了钱都干啥用?农民回:买化肥。专家问:买化肥干啥?农民回:种地。专家问:种地干啥用?农民回:种地卖钱。专家问:卖钱干啥用?农民回:买化肥。”看起来是个段子,很搞笑,其实这就是现实。有人肯定会质疑,不挣钱农民为什么还要种地?我这只是算了一茬麦收的帳,下一茬玉米收入减去麦收的亏损,剩余的就算是盈利了。再就是农民对土地的一种情怀和依赖。就算利再簿也不愿意让土地荒废。
既然种地收入如此微薄,农民靠什么生活?只能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自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一个麦收季节只有三五天的时间。这就是科技的进步的成果,农民虽然辛苦,再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靠土地过日子的时代了。现在农民有大把时间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种地已经成为副业。虽然种地不挣钱,农民收入逐年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着小麦换地瓜干的年头已经成为心酸的回忆。就拿我村来说,城里有房有车的家庭超半数以上,在家种地的除有农用机械外,稍有年轻的农户也有不少买轿车的。所以说,现在农民种地,亏本不悲,盈利不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