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寻微
作者: 萧润泽
朗诵: 静秋
初春暖阳,无私地洒在梨园村客栈二楼的回廊上 ,用泉水沏一壶岩茶,一边细品,一边晒太阳,是多么的惬意。
下楼漫步,四周的静仿若世外桃源 。
或许是旺季刚过,除了原住民,只有渺渺无几的游客 。道路不宽,但很整洁。两旁的民居尽显白族独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白墙青瓦,墙屋角的水墨画构图精美 ,典雅大方 。
当来到茈碧湖岸坝时,正是夕照余辉,远看转弯处几颗大树映衬在湖面,坝前越冬的候鸟让我的心激起了涟漪 。大有苏东坡“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之味。
回望村落,筑坝后形成的湿地步道,金黄的树枝还在回味秋之实,只有古梨树群,用她的枯姿,为即将来到的梨花若雪蕴积力量 。
整个村落就隐藏在古梨树下,相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600多年,这要讴歌改革开放的春风 ,给这世外梨园驻入了生机。
肯定负氧离子含量高,一早醒来,神清气爽 。先在小院漫步,后去坝上观朝霞。晨钓的住民,已大有收获了 。
茈碧湖注定使人难忘。
湿地草木倒映在水面,阳光与云彩的缠绵, 一时春绿,一时秋黄 ,春秋一度 。只有新芽和候鸟的灵动星星点点 ,传递着春信。
当盘山登顶观音山,俯视茈碧湖时,大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之视角。左起远处的洱源县城尽收眼底 ,依次的“大理地热国”,大坝,湿地水乡的民居,湿地长廊观光道 ,直到 消失在湖远已知处的梨园村。
虽两个玻璃栈道观景亭关闭,但眼前,人与自然和谐画卷早已让我们心旷神怡。互动的“咔嚓”声响个不停 。
正午阳光,西湖湿地泛舟,又一次激情四射 。
小船在湿地中穿行:和煦春风拂面,碧波荡漾村庄;候鸟相映成趣 ,草甸庄稼吐绿,欢歌响彻上空。真是:此景只应洱源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大自然就是这么伟大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洱源集众多的湖泊湿地,默默无闻地为洱海的风情万种, 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洱源依然为而不争。
近日,朋友属篆书唐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触发了上月云南行之景 。洱源寻微,真是:“云深不知处” 。
【作者简介】萧(肖)润泽,曾用名:肖洪。别号,源泽居士,虚无斋主,一九六三年生于重庆。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书画院理事,重庆市渝中区美协理事,重庆市老年大学书法系教师,第三届重庆市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
【朗诵者简介】静秋,陕西旬阳人,自幼生长在天然太极城,一位热爱朗诵艺术的爱好者,喜欢用自然淳朴的声音传递一份感动,再塑文字魅力,用真挚细腻的情感倾吐心灵之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