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包子情
作者:陈从蓉
儿时的故乡在重庆偏远山区,在物资匮乏的八十年代能吃上一顿鲜美的包子是一种奢望。
县城下半条街道唯一的一间包子铺是去小学的必经路。窄小低矮的木瓦房,斑驳的房檐常年沉浸在腾腾热气中。每当看到光着膀子挥汗揉面团的大叔,一屉屉松松软软,冒着热气的白面包子躺在褐色的松针毛上,呲咧着嘴朝我魅惑地笑,我和弟弟就忍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扒拉着空荡荡的口袋,把不争气的清口水咽了又咽。无数次暗自发誓,等有钱了,一定天天买包子吃,专挑皮薄馅大油多的,不光给自己,给爸妈,还要捎给乡下没牙的外婆。
有一回,老家一个亲戚背了满满一背篼淌着热气的粮食蔬菜进城来看我们。我和弟弟放学回家,刚走到门口就隐约听见母亲和那个亲戚在屋子说话:今年收成不错,红苕洋芋长势好,人吃不完的猪仔们饱了口福;南瓜、黄豆、四季豆还有包子都给你们带了些……包子!我和弟弟顿时眼前一亮,赶紧甩下书包,开始四下翻找。先把老乡的大竹篾背兜从上到下翻了个底儿朝天,没有看到心心念念的包子,又去厨房到处寻找,还是没有。不免纳闷,难道已经被他们吃完了?我们按捺不住地推门进去,怯怯地问:妈,包子在哪里啊?你们吃都没有给我们留一点吗?妈妈和老乡面面相觑,问:什么包子?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说,刚才老乡大叔明明不是说带了好多包子吗?我们把厨房上上下下都翻遍了,没有啊?母亲和老乡恍然大悟,忍不住仰头大笑起来,你这两个小傻瓜,哪有什么包子啊,是苞谷子!原来老家方言,语速一快,苞谷子说成了包子。我们失望地回到厨房,默默地生火做饭。还是老规矩,弟弟抱柴烧火,我淘米和苞谷面蒸两糙饭,因为大米太精贵,顿顿都得掺苞谷面,做出的饭黄白相间,好看又经饿。弄菜就是母亲的事了,反正我们从来不讲究什么色香味,只要能按时吃饱就行。
上了初中,一次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母亲站在门口等我。我飞快扑进母亲一股子烟火味的怀里,问今天有什么好事儿吗?怎么这么早就下班回来了?妈妈高兴地说,前几天老家捎来了腊肉,豆腐干,今天旅馆的客人少,不忙,特地偷偷溜回来给你们蒸了包子。我开心地丢下书包,以最快的速度冲进厨房。昏暗的厨房烟雾缭绕,满屋子都是柴火香味,灶上的蒸屉热气腾腾。我迫不及待地揭开蒸笼一看,傻眼了,这些包子长得难看不说,一个个还黄不溜秋的,根本不像是大白面揉的皮啊!用手抓起一个掰开,一股浓郁得有些刺鼻的腊肉味儿扑面而来。看我眉头紧皱,母亲越发热情地介绍,你尝一下嘛,这可是腊肉加豆腐干做的馅儿,上好的食材,味道很好的。那时候我们家经济拮据,极少买新鲜猪肉吃,母亲做包子也没有经验,在放酵母的时候,比例掌握不对,包子皮倒是松软,却像南瓜馒头一样的焦黄色。看着母亲有些沮丧转而笑眯眯地吃得津津有味儿,我勉强咽下了一个。从这以后,我再不嚷嚷母亲给我做包子,一边在旅馆上班一边做点小买卖的母亲也没有时间做包子了。
还有一回,一向抠门的爸爸出差回来,破天荒地给我们带回几个包子和苹果,打开层层包裹的牛皮纸,包子还是温热的。我赶紧拿出两个盘子仔细装盘,一盘白包子,一盘红苹果让简陋寡淡的厨房蓬荜生辉。等着妈妈下班回来一起享用。这时恰好一个老乡风尘仆仆的来县医院检查身体,要在我家寄宿,看到桌上白生生的包子,眼睛就挪不动了,此时气氛有些尴尬,我客套地随口一问:大叔,吃饭了没有?他抠了抠油腻的脑门,有些羞涩地说,还是一早在老家吃的饭,辗转坐了六七个小时车才到了城里,就奔你们家来了,还没吃呢,边说边吞口水,眼睛窃窃地瞟着包子,我只好硬着头皮说,那你就先吃包子垫垫底吧,妈妈一会儿就回来做饭……我话还没有说完,几个包子瞬间就钻进了他干裂的大嘴里,看着空荡荡的盘子,我脸上僵硬的笑容再也绷不住了,赶紧转身跑到自己房间伤伤心心地哭了。等到母亲回来我和弟弟又哭又闹,母亲安慰我们说,我们在城里,有的是机会吃包子,乡下人吃包子比过年吃肉还稀奇,何况人家身体还有病呢!过了两天,这位老乡回去时,母亲把几个苹果全部塞进他的口袋,还专门跑上街给他买了一屉包子让他带回家给娃娃们吃。之后每一年他家杀过年猪,都要给我们送一大块腊肉表示感激。
随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到处是包子铺。尽管吃包子已成家常便饭,但是母亲总要在几家包子铺仔细对比,坚持以个大,馅多为购买标准,吃不完宁愿第二顿继续吃。我有空时也做包子,难免有失手之作,母亲毫不嫌弃,不上眼的绝不能丢弃,她通通带回去放进冰箱里慢慢享用。
到后来母亲病重,胃口大减,唯独对包子还情有独钟,尽管有五花八门的豆沙、芽菜、酱肉、鲜肉等各种馅儿,她还是喜欢鲜肉馅儿。吃不下看看心理也得到一种安慰。母亲走后,带走了难以割舍的世间温暖,也带走了她的包子情结。
在琳琅满目,多元化,品牌化的美食中,白净松软的包子对我依然充满无尽的诱惑。喜欢一掰开油水流出,香气四溢的惊喜;喜欢它从手心到胃囊带来的温暖;喜欢这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味。
作者简介:陈从蓉,笔名从容,女,苗族,法律大专毕业,从事教育工作数年,后从商。
系中国地质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地质作协会员;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有多篇诗歌、散文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交流并获奖。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