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一百二十一辑「飘舞的剑」(6141辑)

九
丁宝桢官邸。
黔边盐务总理唐炯来向丁宝桢汇报情况。正说道:“制台大人,不知原来说的那笔款子到了没有?”
丁宝桢:“啊,从山东省借的那笔,八万两,到了,昨天到的,等一会叫人给你划过去。你说一下,加上这八万两,总共得多少了?”
唐炯:“那天从十大盐商手中得了十万,华联辉交来五万三千两,从藩库及夔关等厘税项下凑拨了二十七万,加上这八万,已经凑足五十万还多了三千两了。”
丁宝桢:“够了吗?”
唐炯:“够了。虽然紧一点,给厂局方面拖一下就行了。这件事还是全靠制台大人,否则哪里来钱周转啊!”
丁宝桢:“只要下决心去干事,车到山前必有路。盐务上官运商销是大事,我们是砸锅卖铁也要凑足底垫的钱啊。咿,不是说过了吗?在私下场合,我们还是兄弟相称好了。”
唐炯:“好的,宝桢兄,我听说,最后悔的是那十大盐商,他们原以为用那么十万两银子就封住兄台的嘴,想不到被兄台给玩了。不过从道理上来说,他们也该拿出来。过去他们赚的还少吗?”
丁宝桢:“我也没有想到会得那么多。他们也是咎由自取。唐兄,现在做得如何了?”
唐炯:“永岸、仁岸、綦岸、涪岸四处都进展顺利。只是由于四小河都有崖石坍塌,中间河道壅塞,拉纤上行的盐船都不能通过,只有靠人背,因此显得供货不足。看来,还是应该先进行河道的疏通了。”
丁宝桢:“对,是该先进行河道的疏通了。你再把这件事想透一点,我们找个时间议一下。”
唐炯:“好的。宝桢兄,四川没有你,盐务改革这件事可是办不成的呀。”
丁宝桢:“没有你唐兄,这个改革也是办不好。我们这叫谁也离不开谁啊。”
两人一同笑了。
这时候,忽有一声高叫:“圣旨到——”
丁宝桢抬眼看时,却是成都将军恒训到了。恒训手持黄色的圣旨,不苟言笑地道:“丁宝桢接旨。”
丁宝桢急忙跪下。
恒训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吏部查实,四川总督丁宝桢奏请开复已革候补道员李耀南京官顶戴交该督差遣,未将该员从前参革缘由声叙,含混保请,有违定章。吏部议请照例降三级调用,系私罪,不准抵销。朕思川省尚缺可顶该督之人,加恩改为革职留任。钦此!
丁宝桢接过圣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恒训:“丁大人,你这个亏吃得值不得。”
丁宝桢:“也怪我做事粗疏,在山东任事时,人家介绍说这李耀南是个人才,我也只见过他一面,果然是个颇有才干之人。在山东还来不及荐他,到四川来后就又想起了他。我只道他是个候补,到现在也真不知其被参革过,懵里懵懂就向朝廷举荐了。得到处分也是咎由自取。只有以后吸取教训了。更感皇恩浩荡,将吏部所议降级调用改为革职留用。身为臣子,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了。”
恒训:“不幸之中大幸的是,丁大人依然留用于总督之职,可喜可贺!”
丁宝桢:“谢将军。我也在这里为自己庆幸呢。将军特来宣旨辛苦,该如何款待你呢?”
恒训:“你我同僚,客什么气啊。”
丁宝桢:“如果不是宣旨,将军是难得来我这里的,既然难来,就决不放过你了,一定好好地陪你一场。”
恒训爽快地:“好!就在你这里打一次秋风。我说丁大人也不要弄些什么,就搞一个‘宫保鸡’,让我吃一次正宗的。”
丁宝桢:“要得!这个‘宫保鸡’的名字还是将军给起的呢。王天喜!”
王天喜应声出来:“老爷。”
丁宝桢:“快给我们弄一个宫保鸡,这一次不要忙,尽量做好一点。”
王天喜:“是!小人不敢不做好,将军是行家啊!”
丁宝桢:“好,我陪将军下一盘棋等着。”
恒训:“只怕下不完吧。”
丁宝桢:“下着等,吃了又接着下。”
恒训:“好,下着等,吃了又接着下!”
二人摆开围棋较量起来。

图片提供 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