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夕阳群鸟有感(下平七阳)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跨过花丛步画廊,余晖散去鸟飞忙。
寻虫为食枝头跃,破月遗踪树底藏。
百态生灵勤不倦,千般世事盼安康。
红尘悟道谁知否,枉自情多思远方。
2024.6.9.
《七律·夕阳群鸟有感》赏析
一、背景与作者
这首诗是于金奎在2024年6月9日所作,地点为宁夏石嘴山。于金奎通过描绘夕阳下群鸟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二、诗句赏析
首联:“跨过花丛步画廊,余晖散去鸟飞忙。”
诗人以“跨过花丛步画廊”起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夕阳的余晖洒在花丛和画廊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余晖散去鸟飞忙”一句,则紧接首句,描绘了夕阳逐渐西下,鸟儿们忙碌地飞回巢穴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也体现了生命的勤劳与不息。
颔联:“寻虫为食枝头跃,破月遗踪树底藏。”
“寻虫为食枝头跃”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鸟儿们在枝头跳跃、寻找食物的情景。这种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鸟儿们的忙碌与活泼。
“破月遗踪树底藏”一句,则通过“破月”和“树底藏”两个意象,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同时,也表现了鸟儿们在夜晚来临前的警觉与机敏。
颈联:“百态生灵勤不倦,千般世事盼安康。”
诗人在此联中,由对鸟儿的描写转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他认为,无论是何种生灵,都在勤勉不息地生活着;而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人们也都期盼着平安与健康。这种感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也表达了他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
尾联:“红尘悟道谁知否,枉自情多思远方。”
在尾联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和红尘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往往难以悟出真正的道理;而即使有了深刻的感悟,也往往因为情感的牵绊而无法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人们能够超越情感、追求真理的期望。
三、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群鸟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生命的勤劳与不息;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红尘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