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革命事业为什么能够转危为安
接二连三的犯错与背叛,让中共再次面临命运的生死抉择,尽管这样的抉择,已经历经多次,但任何一次疏忽,都有可能随时变为"历史的终结者"。而接下来的历史转机,有三大秘诀:实事求是,坚守信仰,依靠人民。
先说实事求是,通俗来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事制宜,不能异想天开,更不能死搬教条。之前的博古、李德就是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用城里人"阵地战"的那些套路,差点使中共遭受到灭顶之灾。
中共再次来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这次又应该如何抉择呢?还是让我们将目光首先聚焦到贵州遵义这座小城里吧。
1935年1月15日,这一天对红军乃至在党的历史上都是必须被铭记的一天。在遵义城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内,酝酿已久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紧张进行。由于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这次会议并没有受到任何干预。会议开了整整三天,第一项议程就是否定了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设立。而第二项议程就是全面清算了西征以来的军事路线。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张闻天率先站起来对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批评。张闻天的率先发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当时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博古。如果他不先提出来的话,估计别人也不好提啊。他围绕博古做的军事报告,逐条反驳,各个击破,正好形成了"反报告"。有了张闻天实事求是的批评氛围,毛泽东、王稼祥、朱德也先后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中单纯防御、长征中逃跑主义错误进行分析。最终,会议决定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陈云为首的新领导集体。
历史课本上常常说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是"正本清源",结束了博古、李德"左"倾错误军事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全面确立了毛泽东及其正确军事路线的领导。第二是独立自主,就是说这次会议是完全由中共自主召开、独立决策的,共产国际根本不知道红军发生了什么,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革命实际问题提供了方便。但无论是正本清源,还是独立自主,都是中共实事求是的表现,都是毛泽东等人基于当时的革命形势作出的正确决策,这也标志着我们党由幼稚走向成熟。任何一条路线都没有预演,任何一次选择也没有经验的借鉴,一切都需要随机而动,因时而变,一切都需要从实际出发,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红军就像换了一支部队似的,灵活机动,出其不意。时而东,时而西;时而实,时而虚,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面对脱胎换骨的红军,蒋介石和他的小伙伴们一定是惊呆了。当然,脚下的路还是要靠一步一步走出来。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
的。这一路历经的苦难与磨砺,绝对比九九八十一难还要艰难。我们可以来看一组大数据,"在中央红军长征历时的13个月零2天里,纵横了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翻越了18座山脉,走过了600里茫茫草地,跨过了24条河流,经历了大小300多次战斗"①。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让红军战士们来不及半点休息。
他们不知道挑战了多少次身体的极限,经历了多少次死亡的考验。靠什么支撑?靠革命信仰。
说说爬雪山吧,我们目前登个雪山,要全副武装,氧气瓶、护腕、护耷一应俱全。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翻越雪山的人,也是寥寥无几。那红军有什么呢?只有辣椒以及革命的意志。当时,就有几个行军规定,"第一个规定就是每个人上山之前,大家都喝辣椒水,这绝不是因为辣椒水美味可口,而是因为喝辣椒水能使身上血液保持流通。第二个规定是走在路上不能停,停下来以后,脚就冻僵了,不能走了。第三不能乱走,掉到雪坑里就拔不出来了。再一个就是山上不准大声喧嚷,雪山空气稀薄"。可想而知,当时的行军条件多么艰苦。
大草地呢,看上去是一片宁静,却静得让人害怕,因为随时都有陷进沼泽的生命危险。据红军老战士回忆,"过草地比爬雪山损失的人还要多。每天早上,我们不得不点一下人数,看看还剩下多少人。我们发现有些人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可是他们爬不起来了,也不能说话了。红军面临最大的困难还是吃饭,茫茫草地际5小有腐吴味的积水,哪里有能果腹的东西呢?红军把草地里面什么都吃过了,实在没东西吃了,"就把自己穿的牛皮草鞋、牛皮衣带拿下来烧着吃"。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靠一把野菜、一根皮带,红军硬是走出了草地,挑战了这一切不可能,完成了这个前无古人、后也不可能有来者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那问题来了,红军为何会视死如归、刚毅不屈呢?我想,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因为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自由。
长征的胜利除实事求是的路线、高于天的革命理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共与人民大众之间形成的生死联系和鱼水之情。
还是讲一个小故事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给全体党员提到过一个小故事,他说,"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把视线拉到1934年11月上旬,刚刚突破封锁线的红军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季,与部队失联的三名女红军战士,靠着最后一丝力气来到了这里。她们没有进村,而是敲开了村口的一间破茅草屋。茅草屋的女主人,就是徐解秀,虽然也是一贫如洗,但看到饥寒交迫的红军女战士,硬是倾其所有,为她们准备了一顿粗茶淡饭。吃完饭后,徐解秀便把她们领到了床上,好让她们早些休息,这是一张用楠竹扎成的床架,破席下面垫着厚厚的稻草,但没有任何可以盖的东西。第二天一早,为了表达感谢,三位女战士决定将唯一的一床棉被送给徐解秀,但是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于是,一个红军姑娘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坚定地把一条被子剪成了两半,并拉着徐解秀的手哽咽着说:"大姐,这下你可别推了,这半条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
就这样,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自此之后,她就直在等待,等待着革命的胜利,等待着奔赴前线的丈夫,等待着这三位红军女战士。老人最终没有等到这三位红军女战士,但是她们一心为民的党员形象却深深镌刻在了老人的心里。1991年,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但她临走前还反复跟家里人说,"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才是共产党员最真、最纯的本色,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才能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股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革命力量。即使是面对更残酷的敌人,也会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