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一百一十九辑「飘舞的剑」(6124辑)

七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一只盐船离开泸州码头。黔边盐务总理唐炯带着属员们在码头上给丁宝桢送行。
丁宝桢和他的女儿丁体娟以及贵州商人华联辉站在船尾向岸上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码头渐渐地越离越远,终于隐约在水天雾霭的朦胧中……
盐船在六名摇桨手的协同努力下前行。
丁宝桢坐在一张特意为他准备的太师椅上。左右两边的华联辉和丁体娟坐的是船上那种小凳。开始时,三人都没有说什么话,静静地看着滚滚江水和两岸的山色。
丁体娟最先说话:“父亲,我见书上说,当年苏东坡父子三人进京赶考也是从泸州进的长江,直到江陵才靠岸北上汴京,一路上父子三人随景赋诗,交相唱和,共同留下了收有一百首诗的《长江吟》,传为千古美谈。每当想起来,我就有无限的景仰啊。”
丁宝桢:“是啊,唐宋八大家中,他们父子就占了三个。古往今来,在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华联辉情不自禁地朗诵:“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丁体娟接着朗诵:“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丁宝桢:“苏东坡这首《念奴娇》豪放豁达,可谓宋词中的极品。必将流传千秋万代。然而,苏东坡之所以成为苏东坡,不仅仅是由于他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华美的诗文书画,还在于他那种随遇而安的心境。象你们刚才朗诵的这首《念奴娇》,谁会想到他是在被贬到黄州身处逆境时写的呢?人哪,就应该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都去寻求属于自己的乐趣。你们看,‘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下何处无芳草。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多情却被无情恼。’何等的优美画面和从容意态。那一句‘天下何处无芳草’,更成了千古名句了!”
丁体娟:“苏东坡,可谓千古风流第一人了!”
丁宝桢:“在诗文书画上的确如此。而在为政作官上苏东坡又别有趣味。你们看,有一篇文章就记载了这么一段话:有一天东坡吃过饭后拍着肚子问他的侍儿们:‘你们说我的肚子里有什么东西呢?’一婢说:‘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又一婢说:‘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说不是。问到侍妾朝云,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苏东坡大以为是。这既说明了朝云是他最知心的女人,也说明了他为官一生的失败之处。不过幸好他没有去当好什么大官,那样的话,我们今天就读不到他的那么多好东西了。”
丁体娟:“父亲是说,要当好官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当好文人是吧?”
丁宝桢:“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其实,我们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杜甫,都是没有当成大官而成了大文人的啊。”
华联辉:“可是我见制台大人既当好了大官,又写出了那么多的好诗。”
丁宝桢:“我那些诗呀,狗屁不值!因为我很清楚,我没有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什么叫功夫?杜甫老先生说,‘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我可是下不了那样的功夫。”
丁体娟:“父亲下的功夫是为国为民,与那些大诗人走的是不同的路,不过我相信,以父亲已经做的和还将要做的事情,给后人留下的影响,不会比那些大诗人的名声差。”
丁宝桢:“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后人自然会有公论。也不要去想它。最要紧的是干好眼前应该干的事情。”
华联辉:“制台大人的为官做人,最是令人钦佩的了。”
丁体娟:“父亲常以前人之语告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可是儒者最该恪守之道啊!”
丁宝桢感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觉已是老之将至。圣上差我督川,首要便是盐务改革。乘我还没有倒下,你们可要帮我干好啊!”
丁体娟:“父亲康健有如壮岁,任事百折不回,最具惩恶扬善之力,川省百废可兴。盐务改革虽难,有父亲统帅,我们必操胜券矣!”
丁宝桢:“人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说呀,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这盐务改革一定要成功,也一定会成功!”
蓝天白云,鹰击长空。
这时候,长江变得宽阔了,有如茫茫海面。
华联辉:“制台大人,合江到了。”
丁宝桢:“啊,合江到了,那我们要往右进赤水河是吧?”
华联辉:“对。船家!往右开啊!”
船家:“好的,往右开喽——”
丁宝桢的脑际浮现出自己三十四岁时乘船进京的形象。
盐船在六名摇桨手的协同努力下继续前行。

图片提供 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