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何在
刘新征
一般来说,人人都有盼知己、求知己的欲望,为什么偏偏都说知己难求呢?知己何在?!
中国人重人情,就是一个由人情组成的社会。古人把“朋信、友义”列入“十义”之中,可见“朋友”之被重视和重要。老舍先生说:“一个人的生命,我以为,是一半儿活在朋友中的。”看当今,不知何因,人们金钱至上的意念似乎在强化,人情趋向淡薄,但朋友仍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工作、生活中,每个人周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你喜欢的,有你不喜欢的,有喜欢你的,也有不喜欢你的,但都是你的朋友。
按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说法: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再细分一下就是:“当面恭维你、只说漂亮话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喜欢听奉承话、不喜欢听真话的,施恩图报、感觉亲戚朋友都欠他情的,传递负能量、离间朋友关系的,用着你靠前、用不着你靠后的,以穷富、地位衡量关系的,都不是好朋友。”能当面真心实意给你说真话、明知道你有不少缺点、还愿意亲近你、结交你的兄弟才是好朋友,是可以说知心话、相互吐露心声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就是不能引为知己,也已经很难得了。
“知己”是人们对交友最高的要求。古人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千千万,知己有几人?”古人还说:“恩德相结,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谓之知音,”总的来说,真正的“知己”,应该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叫做相知。
人生知己,不仅仅是以诚相待这样简单,必须是学识、品德、兴趣、志向、修为能够相通者,才能引为知己。不然怎么说知己难求呢?鲁迅曾手书“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与瞿秋白,把瞿秋白引为人生知己。鲁迅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思想、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文笔、疾恶如仇的性格,谁与伯仲?所以知己就更难求了。他的诗句:“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境遇。被痛打落水的队伍里肯定没有知己;才子加流氓一类的战友也不是知己;孔乙己、阿桂等类人中更没有知己;少年时的玩伴润土,一口一个鲁老爷地叫着,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引为知己了。“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鲁迅所要寻找的是知己,是战士、是英雄、是精英,一般人是配不上的了。
或许,凡英雄都会寂寞或孤独,知己难寻。汉末,十八路诸侯讨伐奸贼董卓,却都是畏首畏尾、观望自保,只有曹操奋勇向前,但因势单力薄,率兵追赶董卓却败北而归,险些丧命。当曹操满身征尘、狼狈不堪逃回来时,众家诸侯都在置酒高会、酗酒寻乐。曹操再次拼命疾呼:“此时一战而天下可定!”众诸侯仍然是麻木无人响应,曹操也只有仰天长叹,欲哭无泪,深感报国无门了。这和鲁迅的“叫喊于生人之中,而生人并无反应”何等相似乃而!曹操曾多情地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而。”十八路诸侯早就不入他的眼了。“目尽青天怀古今,肯儿曹恩怨相尔汝”的曹操,哪知道可以做知音的刘备,竟是想灭了他的顶级对手。志向不同,做不成知己。
能做知己,须要志向、胸怀、情趣相投,但最重要的是真诚、理解和包容三要素。单凭“义气”,做不了知己。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凭义气结交的瓦岗英雄,手足相残,分崩离析;桃园结义的刘、关、张成了生死之交、世代歌颂的典范。张飞酗酒误事、殴打士兵,丢了徐州和二家皇嫂,刘备不责备;关羽高傲自大、刚愎自用,丢了荆州、丧了性命,破碎了刘备兴汉灭曹的美梦,但刘备不埋怨,反起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刘备雄才大略,但带兵无方,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大将跟着他净打败仗、四海漂流,但二位不改初衷,始终追随,谱写了千里走单骑、古城相会的壮丽诗篇。没有兄弟间的真诚、理解和包容,哪有“桃园三结义”的美谈?
管鲍之交也是如此。管仲、鲍叔牙二人合伙做生意,分钱时管仲总是给自己多分,鲍叔牙说“不是他不厚道,是因为他家里贫穷。”管仲当兵打仗时多次逃跑,鲍叔牙说:“不是他胆小,是他家里有老母需要有人赡养。”管仲为之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没有真诚、理解、包容,也就没有世人称道的“管包之交”。
杰出的人希望结交知己朋友,平凡的人也希望结交知己朋友。人是群居动物,交友是人的天性。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孩子,三岁、四岁起就满村里跑着玩,也是各人找各人的朋友,似乎也不用成人教导。有些朋友,虽然不敢枉用“知己”,却是永远刻在心里的那份记忆。两三岁时,有一个同龄的朋友,他经常把手中的窝窝头分给我吃,在那饥饿的年代,这得算恩德相结了,这是第一个童真的朋友。上小学时,有一个互帮互爱的同桌,没争过桌子、没抢过凳子,橡皮、铅笔刀不分你我,考试时他把正确的答案故意露给我看,我也把正确的答案故意露给他看,哪怕冒着被老师逮着的风险,下雨天我会带他到家里吃饭,这也得算恩德相结,这个是少年时期最难忘的朋友。做打工仔时,有个性情相投的朋友,在困难环境中相互鼓励安慰,心照不宣,会在不太明亮的路灯下默默地并肩散步,这是患难的朋友,是青年时期最难忘的朋友。
参加工作以后,认识的人多了,朋友也多了,但还总是怀念三岁时的天真和纯粹,学不会“江湖上的交友之道”。遇见过利益当先、精明算计的朋友,也遇见过厚重老诚、朴实见真的朋友;遇见过工于心计、洒水不漏的朋友,也遇见过忠厚正直、让人崇敬的朋友;也有胸怀坦荡、真诚相待、无私相帮,平淡无奇而友谊长存的朋友。
人有形形色色,朋友也有林林总总,谁和谁是“知己”,只有自己的心知道。作家冯骥才说:“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可是,人生何必多优秀,做一个平凡的人,结交几个平凡的知己朋友,也是人生的乐事。
作者简介:
刘新征,本科学历,曾从事技术、教育、党务等工作。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出版书籍近百万字,获市、省、国家级多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