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记忆里的小根蒜
文/于立明
(散文)
触摸时光的画卷,一缕尘雾划过指尖,流年的回忆又在我脑海中闪现,走进遥远的回忆 ,往事怎能如烟?
夕阳之下,有多少感念在风中摇曳,有多少往事在眼前一幕幕上演。
又是一年三月三,夜深了,三姐从千里之外的大连,发来一组图片,并问我认识这是什么,我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野生的小根蒜!图片下面姐姐还写了一篇献给六十年前的回忆文章,我忽的坐起,激动的泪水早已溢满了双眼,远去的岁月啊!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那是六十年前的三月三 , 三姐十一岁,我七岁,那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最艰难困苦的年代。一家人仅靠国家每人每天供应的三两粮食,怎能添饱饥饿的肚子。父亲多少次饿的晕倒在教室讲台上……。
母亲把每月领来的那点粮食,大都给了病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吃,剩下少许粮食掺上野菜和树皮磨成的粉,做成干粮给一家人充饥。
一天清晨,妈妈带着三姐和邻居们出发了,她们走啊走,趟过一条冰冷的小河,走过一片大沙滩,再走过一大片田野,傍中午时才到达离家三十多里外的一处荒山。到了那里,看见的到处是挖野菜的人群,三姐急的拉住妈妈的衣袖道:“妈妈,您看这里人比野菜都多,哪有野菜可挖呀!……”。妈妈苦笑一下抚着三姐的头;“傻孩子,鱼过千层网,网网还有鱼,不要灰心,做什么事,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三姐点点头,陡然来了精神。和妈妈避开人群,向小树林外缘去找小根蒜。
下午时分又下起了大雨,人们都纷纷往家的方向奔跑着,正在这时有人大声喊狼来了!
妈妈对姐姐说狼来了也不要怕,我手里有菜刀,放心吧孩子,妈妈会保护你的。只见挖小根蒜的人陆续四散跑出了小山林。妈妈边挖小根蒜边对三姐说:“我们好容易走了这么远的路,如果挖的太少哪能够一家人吃一顿呀!”三姐和妈妈不停地在林子里寻挖着小根蒜。终于在夜幕降临时,母亲和姐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她们挖了满满的两筐小根蒜。奶奶心疼地说:“看你娘俩都浇成了落汤鸡了,咳!……”奶奶竟抹起了眼泪。妈妈笑笑说:“妈您老可别上火心疼我们,我娘俩权当洗了一回澡!”奶奶抹抹眼泪笑了。
在三姐的回忆文章里,妈妈边挖菜,边鼓励她,不要向困难低头,苦难终会过去的,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她说人就要象小根蒜一样,年年战胜冬天的严寒,第二年春天又倔强地生长,并把自己献给了人类……。母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前行。
一晃六十年的时光过去了,望着屏上三姐发上来的小根蒜图片,翠绿挺拔,仿佛又看到了那远山树林里,母女二人正冒雨在寻挖着小根蒜……。
难忘艰难困苦的岁月
一家人备受饥寒。小根蒜啊,你在我的梦里诗里经常出现
时光一晃多少年过去
深深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心间!
作者简介:于立明,笔名黎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作家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铁力市诗词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报、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网,首都文学、诗路文风,海峡之声、今日头条,文学高地等多家平台发表,曾有作品在长江日报,伊春日报,诗情铁力,小兴安岭,铁力旅游等纸刊发表2023年《留住岁月的歌》第一部诗集出版。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