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劳动节日志
文|王慧仙
5月1日聚餐饭馆
可能是儿子儿媳特意安排的吧?饭馆门前五彩缤纷,一家比一家布置得华丽,就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孙女喜欢吃火锅,她爸妈就点了火锅。当服务员把一盘盘的肉、菜端上来时,小孙子豆豆就摩拳擦掌,拿起筷子夹上他爱吃的海带丝往火锅里放。儿子,儿媳妇先照顾两个孩子和我,给这个夹肉,给那个夹菜,不一会儿小孙子吃饱了,要出去玩,我也吃好了,就带小孙子去观赏夜景。
有一家门前布置的太空场景,小孙子指着最大的星球说:“奶奶你看,那是太阳,蓝色的是地球……”一个个说得好清楚,孩子还是要大人多引导,多看书,就知道的多。小孙子好奇地抬头看看这里大小不同的星球,看看那里闪闪发光的银河系,不停地问问这,问问那。
5月2日游郑和公园
春末夏初,绿树成荫,蓝色,黄色,红色的花沿鲜艳夺目。我们远远看到高高的石墩上醒目的四个红色大字“郑和公园”。哦!想起来了,我曾给学生讲过“郑和下西洋”一课。沉思中抬头看到喷泉一柱柱上升,在翠绿树叶的衬托之下,像瀑布一样,一条条散发而下,让人心旷神怡。再往里走,是郑和铜象:郑和身穿长袍,披着风衣,昂首挺胸,手拿着航海图,表情疑重,目视远方,仿佛在思索下一步航海的征途。
铜象下面石碑上刻着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英雄事迹和艰苦的行程。铜像高18米,重50多吨,一百多块铜板锡焊而成。用了两个多月才建成,让人肃然起敬。
就近的湖面,波光粼粼。湖边有一艘金碧辉煌的宝船,我们沿着舷梯上船,首先看到六门大炮。我走在船头,眼前似乎浮现出当年郑和指挥船队在乘风波浪奋勇前进的景象。船尾高18米,桅杆有38米高。听导游介绍,38米代表郑和去过38个国家。宝船长71.1米,宽14.05米,据说是为了纪念1405年7月11日郑和在太仓首次航行出海的日子。船的左右两侧都有张牙舞爪的巨龙,栩栩如生,金光灿烂,还有一个小人,手拿一把羽毛扇子,头上戴着尖尖的小花帽,据说是当时的神物,表示保佑郑和航行顺利平安。
我们边说边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别致的亭台楼阁,造型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郑和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历史与自然环境使我大开眼界。
我们又去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馆里有古人雕塑:拉车的,耕地的农民,工人举着锤砸铁的,读书的秀才,个个栩栩如生,还陈列着古代的铜制品等。我想,过去给学生讲“郑和下西洋”一课时,按照课文一字一句的讲,照猫画虎,眼见为实,要是现在讲,内容多丰富啊?
下午参观太仓科技馆。走进一楼大厅,我们被很大的“光电壁咚墙”所吸引,墙上有很多海底生物图片,奇妙的是用手碰触生物,就会出现不同的样子:碰触海马,它就会分身,碰触鲸,它的头上就会喷水。还有一座颠倒的房子。二楼最吸引小孙子的是“宇宙诞生记”,那里记录着宇宙太阳系,月球是怎么诞生的,墙壁上有宇宙的图案,黑色的天空中,有一颗颗发光的星球和一颗颗小星星,它们不停地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站在这里,仿佛身临其境,就像在宇宙中遨游一样。小孙子好奇地跑来跑去用小手指着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爸爸,妈妈耐心地讲解,我站在旁边,不懂的也听懂了。


科技馆里还有很多有趣而神奇的新科技试验项目,例如:音调,各种声源发出的频率千差万别,使得声波丰富多彩。例如,小鼓与钢琴发声的频率差别,男高音,女高音声波频率差别,人们普通说话的声波频率在200—800赫兹。至于光的色散,光的折射,镃铁与线圈,旋转的银蛋,弹性碰撞等等项目都走马观花地看了看。
太仓科技馆,犹如一座闪耀着科学之光的灯塔,引导着游客们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美好神奇,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太仓科技馆将继续发挥科普教育的巨大作用,使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品学兼优,成为国家的栋梁。
5月3日参观嘉定区
“气象科普馆”“嘉北郊野公园”

这天阳光明媚,公路两边树叶已经茂盛,沿路的八瓣梅鲜艳夺目。气象科普园占地面积60000余平方米,分为气象观测实践区、天文广场、古代气象、台风广场、气象之源广场、雨滴广场6大区域,各类气象仪器。讲解员按顺序一个个讲解,真是一步一景,让我们参观者充分融入到气象科普教育之中,连5岁的小孙子都听得入了神。顺着推荐路线,1层是“气象灾害体验厅”。走进大厅就看见写着大雾、台风、霜冻、暴雨、大风等小牌子的“气象预警信号树”。又看到大厅正面墙壁上的大屏幕介绍嘉定人文以及气象的历史以及我国风云系列卫星的发展历史。又看3D影院播放的地球述说;雷、电、雪、雾霾、风5部科普小影片,看完影片让我们对气象灾害以及地球有了更多的了解。
2层是:“气象科技展示厅”。有“虚拟演播厅”,“VR体验区”“小球大世界及星空顶”“顶报沙盘及气候垂直分步图”。小孙子最感兴趣的是;“小球大世界及星空顶”“小球大世界及星空顶”是通过投影把图象投在球体上让参观的游客更直观的感受到卫星云图变化到海平面上升,地球地壳等专业的大气知识。顶部星空顶模拟星空效果有12星座以及大、小熊座,还能找自己的星座。
3层是气象创客空间,主要用于气象应用课堂,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做一些科学小实验,或者气象模型的搭建。用来启发创新思维,培养游客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科普影视区和讲座区,可以边看边听边学边动脑动手。还有“许愿树”“室内拍照留影”。小孙子就和其他参观者留了影。
参观完“气象科普园”和“气象科普馆”,我受益匪浅。心里暗暗想:自己老了,再年轻20岁,看到的学到的知识还有用武之地……

公园的门宛如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感觉,古朴而庄重,门楣上刻着:“嘉北郊野公园”六个醒目又苍劲有力的大字,透着岁月的悠久。走进公园,就象走进花的海洋,各种花卉争奇斗艳,金鸡菊,绣球花,月季花等在微风中摇曳,我们边观望边走,我们租了二人观光车,儿媳妇握着方向盘,使劲蹬,走过了大片大片的绿地,湖泊和森林,到了上坡时,我和孩子也使劲蹬,路过稻田时,儿媳妇停车,我们留影休息一会儿,又蹬车前行。路过黄色雏菊花道时,以踏车为背景,和小孙子一起留了影。经过儿童森林探险区,那里的儿童剧场,童趣小品,适合3—15岁儿童游玩,因为依托林木资源,自然环保,具有趣味性,探险性,安全性等特点,小孙子玩着不肯跟我们一起走了。经过鸟类栖息林,只听见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经过嘉北彭门湿地,荷花池,碧绿的荷叶浮盖水面,荷花还没开放。
之后去了小动物体验园,我们让小孙子给小兔子喂食,还有小羊,小猪,鸽子,有一头牦牛要抢食,幸亏拴在栅栏里面,只要看到小朋友给羊喂的草就两前蹄挖着地,朝前扑,栓着的绳子绷得直直的,好像几天没给它吃的。别的动物吃草,小朋友不敢给牦牛喂草,它没吃的,看着怪可怜的。在回停车场的路边,有个超大的稻草猩猩,还有用稻草做的12生肖,河马等动物,供游客玩的秋千,可以边走边欣赏,边荡秋千。
游览嘉北郊野公园是一种畅游大自然美景的享受,同时又能从各种游玩设施和活动中感受到人文的魅力。
五·一劳动节的几天游玩,使我大开了眼界,了解了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学了不少新知识,感谢儿子、儿媳妇带我出游的愉快。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爱好写作,发表过几篇作品,《母亲陵》曾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