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一百一十七辑「飘舞的剑」(6108辑)

五
泸州,长江上游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
一阵鞭炮声响过,宾客陆续赶到,纷纷前来祝贺。大门旁新挂了一块白底楷书且挂了块红绸的牌子:“黔边盐务总局”。
门子随着来人相继报告:
“仁怀岸局洪先生到——”
“涪陵岸局李先生到——”
“綦江岸局张先生到——”
“叙永岸局王先生到——”
“富源厂局张先生到——”
“泸州知府田大人到——”
“……”
唐炯从门里走了出来,问门子:“有个贵阳的华联辉先生到了没有?”
门子:“来过了,这是他的名片。”
唐炯:“他人呢?”
门子:“华先生来到门前递了名片,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扭头就走了。可能要一会儿才来。”
唐炯:“如果华先生一到,你马上报告。”
门子:“是!咿,那不是华先生来了吗?华先生,我们盐务总理唐大人正盼着你呢!”
华联辉向唐炯拱手:“久闻唐大人盛名,如雷贯耳,而今终于得见了!”
唐炯:“尊驾前日来书,对官运商销提了很好的意见,制台大人有意将贵阳一带用盐交给华先生操办。华先生之意如何?”
华联辉:“华某正有此意。抬上来!”
两个从人抬了一块巨匾走上前来。华联辉用手中的折扇将盖了匾面的红绸挑开,露出了四个大字:“光照千秋”。
唐炯品味了一会,点头道:“不错,不光是意思好,这字也写得刚劲有力,是华先生亲自写的么?”
华联辉:“胡乱涂鸦而已,不足挂齿。”
唐炯:“看得出,华先生是从小练就的功力。”
华联辉:“实不相瞒,我从六岁起家父就请了一个老学究教我,那位老先生可是远近有名的写家,他手把手的教我,往后我又日积月累的学习,所以稍有长进。”
唐炯:“果然是大有家风。”
这时候,丁体娟从门里走了出来,对唐炯:“唐叔,父亲问你贵州的华先生到了没有。”
唐炯:“正是这位。华先生,这位是制台大人的千金丁体娟丁小姐,现任我们黔边盐务总局副理。”
华联辉拱手道:“久仰丁小姐大名。丁小姐,啊,丁大人,你可是我们贵州的巾帼丈夫啊!”
丁体娟:“盛名之下,其实难附。小女子不过是不甘于只当一个女人罢了。华先生请进吧,父亲正等着你快去相见了。”
这时,从人们已经将华联辉送来的匾挂在了门头上。丁体娟由衷赞叹:“好!我们的官运商销必定是光照千秋啊!”

图片提供 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