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惫 与耗竭状态,是对工作上的长期压力和人际关系应激源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
在工作中通常表现为缺乏热情,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敷衍了事,欠缺工作主动性,一般人际关系较差;
在生理上有可能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食欲降低等亚健康表现; 严重的还会有工作情感衰竭、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警察职业倦怠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属性被大大弱化。
传统舆论媒体机构为了扩大发行量或阅读量,提高经济效益,就想方设法博人眼球,不断制造舆论热点,甚至于炒作热点。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崛起,社会进入“人人都有话筒”的自媒体时代,舆论就更加地不受控制。跟警察相关的新闻,正面的宣传大家已经审美疲劳了,鲜有报道; 而负面的新闻却可以牢牢抓住人们的眼球,制造话题,导致各种新旧媒体对此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再加上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法律规范的滞后性,也使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胆敢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对警察进行攻击的不实或是夸张的消息。舆论环境对警察非常不利,整个社会对警察的评价不高,认可度较低,警察对自己的职业荣誉感丧失殆尽。警察在现实层面该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分析建议》
认知的改变。工作倦怠是一种自我诱导,来自于个体的认知偏差,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有了此种问题,然后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转变思想从而影响职业倦怠状态的改变。
转变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深化对职业意义的理解,主要从经济报酬和心理价值两个方面。
第二,对自己定位准确,避免不恰当的期望,促使自己能够积极把握机会。
第三,从思想上对工作重新规划和定位,从个人层面理清自己的角色定位,重新规划切合自己和工作环境实际情况的职业发展道路是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关键所在。
清晰界定个人的职业角色和任务。
主要有四个方法:
放弃一些目标,拒绝一些任务,探索新的可能性,寻找新的角色定位。
学习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
它可以是:
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生活作息管理,也可以是放松训练、运动训练等等。
6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不断进修学习,加强自身实力。应该从职业发展、个人职业成长和发展角度进行职业规划,配以相应的知识技能学习,不在那些无益于职业发展的事情上过于追求完美。
7.建立人际支持网络。要学会适当宣泄情绪、缓解压力。
8正面思考多元看待问题。
9注意劳逸结合。工作应该有节奏,上班工作高效完成,下班好好休息和家人友好亲密相处,不把工作带回家。劳逸结合既能使身体修整和恢复,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0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对于每个人来说,所看重的和需要的不尽相同;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所侧重的需要也不一样。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当下和长远的发展需要,为自己设立一些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11自我激励。给自己一些奖励,特别是当你身处逆境,自我激励、自我鼓励就特别重要。学会多关注事物的积极面,要善于去发现那些工作中的积极因素。比如同事的帮助,领导的关心,自己每天微小进步和变化。
一、调适警察的孤独心理
警察的孤独心理感受,是一种焦虑、沮丧、自觉无价值和无人关心的典型的心境,也是警察群体中经常性、普遍性的一种心理感受,是警察职业倦怠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的心理问题。排解孤独心理,应该首先正确认识孤独心理的存在是监狱工作中人的正常的心理反应。同时要把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健康的充实,读书、学习、锻炼、与朋友聊天等等都是最佳的选择。每一名警察,都应该有至少 1-2 名知心的朋友,能够进行倾诉、沟通和交流,这样就会在心理上获得支持感和陪伴感,会大大消解警察的孤独心理。
二.调适警察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来源于警察内心的深度自卑感。这种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的心理感受,会因为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生而让自己变得愈发痛苦,以至于产生阻止或者破坏他人成功的心理暗示。这一心理的出现也与当前政法系统内因职位竞争激烈、责权利相互交集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客观情况有紧密的联系。人民警察应该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和成功,克服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或者没得到公平对待的主观臆想。
三.调适警察的敌对心理
多重负面心理作用下,警察的敌对心理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心理很容易从工作中带到生活中,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宽容、理解和尊重的态度表现在言语上,就是语气平和,语速慢,用词恰当,不刻薄、不尖锐。合理语言的交流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能让急躁的情绪慢下来,让人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宽容、理解和尊重表现在肢体上,就是端庄、稳重、整洁。无论面对怎样的交流对象,在与对方交往过程中,始终保证仪表整洁,对待服刑人员,警容风纪齐整,对待同事也是干干净净,服饰得体,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对方心里的一种印象和威慑。会在对方心里感受到你的严谨和干练。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敌对心理而产生的对立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