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鹰
迎来一个“龙年”,需要漫长的十二个春秋;而送走“龙年”的一个五月,却只需简单的一个“六•一”!

“六•一”,就这样把“漫长”与“简单”碰撞成了一个点,联接成了一根弦,可以点燃曼妙的灵感,更可以弹奏生命的乐章……圣丰集团董事长、著名书法家王书平先生,就紧紧抓住了这个“点”,并深情地拉响了这根“弦”……让“龙年”的“六•一”,变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雅集,并演绎成了每一个参与者不可忘却的生命中的传奇!

2024年5月31日(周五)11时许,忽然接到圣丰集团董事长、著名书法家王书平先生的微信语音,大意是:
周六,也就是“六•一”,如无重大安排,可否参加“兖矿圣地书画院”的一个写生活动?也为疫情后的第一个“龙年”,“龙年”的唯一一个“六•一”,举行一个书法创作层面的奠基?可否邀几位实力派的书法家同往,同趣,同乐?
此创意甚好,笔者欣然应允!

王书平先生问笔者可去几人?答之“三人”。因之前著名篆刻家张东瀛(庄则)先生,曾为王书平先生刻有两方印章,托笔者方便时奉呈,无奈俗务缠绕,一直不得其闲,也正好借此良机为“印章”开印启航,便相约青年书法家朱明涛贤弟同往!

“六•一”的阳光,灿烂到令人心醉,便由明涛贤弟驾车,先在红星9号拉到笔者,再转而由三里营附近拉到庄则先生,“六•一”的邹鲁大地之行,就这样启程了……
邹鲁大地果然是亚圣之邦,情深义满,待客有道,早有“兖矿圣地书画院”邹鸿、满梅英、谢洁平、叶红、刘玉彩诸领导早早地等在那里,由嘉祥赶来的书法兼收藏家梁光玉先生,几乎与我们前后脚赶到,紧接着赶到的是大众网的王先生,略迟赶来的王书平董事长也是个三人团队,一位是著名收藏家谷士东先生,另一位美女则完全是陌生的,一众朋友到齐,便由满梅英院长带队,浩浩荡荡驶向“九斌合文化传承基地”……基地总经理张之静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并早早地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备足,备齐,只待一众艺术家们泼墨亮剑……

纸是好纸,墨是好墨,加之邹鲁之邦文深义厚,一众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瞬间便被激活……王书平先生乃是闻名远近的楹联高手,被满梅英院长第一个推上案前,不得不挥笔亮剑,口中吟道:
满院长姓满,不如就先写幅“满面春风”吧,笔未放下,满院长又为闺蜜叶红求写一联,但见书平先生略作沉思,接着便挥笔写道:
满山红叶万年春

将满院长的“满”与“叶红”二字完美嵌入一联,真乃妙不可言,大家击掌喝彩。
张之静总经理早已按奈不住求字的心切,恳请书平先生能赐墨一幅,书平先生兴致正足,也不拒绝,提笔写道:
茶之清香心静致远

将“之静”二字绝妙地嵌入联中,令人叹赏不绝……紧接着庄则、朱明涛、梁光玉诸位名家也纷纷提笔登场,为书画院留下了各自的墨宝……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近正午,大家一致推举王书平先生作此次雅集总结,书平先生也不拒绝,深情总结道:
时光之所以宝贵,是因为有生命的参与;历史之所以悲壮,是因为有英雄的剑锋……盛唐一个叫李贺的诗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一时竟无人能对,直至到了北宋时期,一个叫石延年的书法家,借着豪放的酒意,挥笔写下了“月如无恨月长圆”,算是把一个历史的公案划上了一个圆……

但这个“圆”,似乎仍不完美,真正让其完美的,是有人对了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既是历史的风趣,也是历史的奇妙,大唐的高山流水,未必能遇到大唐的知音,但英雄的剑锋所指,却是写不尽的传奇……

希望此次雅集,只是一个开始,更希望今后的雅集,能书写更多的传奇!
2024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