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童年回忆之三
献给六一儿童节·丰茂春作于甲辰 六一临沂
在六十年代的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条件差,更谈不上富裕,集体劳作,按劳分配,穷富都差不多。但我的童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很幸福的。经常和小伙伴们玩各种好玩的游戏,割草拾柴做家务,最大的爱好是捞鱼摸虾,整天泡在我们村岭后的三个汪里。下面我把童年难忘的几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五、丢了新棉袄
过去,在农村秋收完后,每家都还有几分自留地,好种地瓜(红薯),留窖着过冬吃的,一般都等最后快要下霜了才起。大约在农历的十月中旬,大人都集合去出夫了,不是修条田就是挖沟整渠,整岭弄梯田的。整冬不闲着。只有小孩在家下胡钩(到)花生,地瓜的。这天,我找了个提篮,拿了个抓钩,穿上母亲刚给套的新棉袄(因早上太冷),上盐路南,自己菜园附近钩(到)地瓜,还真有大小到了不少,半提篮,随太阳升高,越倒越累越热,这时就把母亲刚给套的一件新棉袄脱下来,放一堆地瓜秧子上。只穿了件衫衣继续干,越干越爱干,并且还真的钩了不少。但越钩越远,最后快到满提篮了,天也正午了。肚子也饿,该回家了,用抓钩背起提篮就回家了,把棉袄忘得一干二净。
到了晚上天冷找袄,才想起袄放地里忘拿了,这时,父亲和我急急忙忙去我放袄的地方找,可袄没了,叫谁给拿走了。当时,我和父亲非常着急,我更害怕,钩了这点地瓜丢了一件新袄,太划不来了,一怕挨打,二怕挨冻,因那时候太穷,能穿上件新棉袄太不容易了。所以丢了今年也再套不起新的,没钱没棉,我记得父母都很着急,四处打听,谁捡去了,谁看见没,那天晚上,因这件小衣服,一家人都没吃饭,那时丢件新棉袄比现在丢辆车还历害,我母亲便到处喊,谁捡到了给俺,不然俺孩子今冬挨冻。到了第二天早上,一位好心的老奶奶,跑到我家跟我母亲说,她看见小袄叫谁捡去了,她上园,这妇女也上园,看看小袄周围没人,就按提篮了,并薅了点青菜盖上面,都叫这老奶奶看见了,她说:你去问问,别说我说的,看看她能给您不?她本身就好偷,怕够给的,不然她还用菜盖着,老奶奶走后,我母亲直接去找捡袄的老太太,我母亲管她叫大婶子,说人家看着袄叫你上菜园时给捡来了。并说如果捡到给了,还得谢恩,但没想到的是,这老太太一口回绝了,并问你听谁说的,她说她没见,也没捡。母亲只好回家跟父亲说了,我父亲气坏了,就上她家附近,骂了几句也没人应。一件新棉袄就这样丢了,怎过冬?怎过年?重做新的没钱,无耐,只好重穿那件又破又脏又小的旧棉袄了。
六、抓鱼
以上我说过,从小最大的爱好是捞鱼摸虾,一年不知道把我们村几个汪弄干几遍。没有大鱼,抓点小鱼小虾回家叫母亲用辣椒一炒,卷煎饼吃太香了。村后的几个汪,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有一次,我和同岁的伙伴小习(代名)弄干了个大水坑,快干的时候,水花四溅,鱼儿跃窜,有条大点的鱼猛窜至水草中,我忙拿小网去抓它,不甚,被瓶渣子划破了脚,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但我看到水快干了,这次鱼这么多,忍了忍,洗了洗,坚持拿鱼,这次真的抓了不少,总共抓了半小桶,回家称了下,十四五斤,这次跟双方父母讲,不分了,明天赶集卖了买绒裤。
到第二天吃过早饭,带鱼带称和大人去赶集,真好卖,八角钱一斤,卖了十二块钱,上供销社每人花五元买了一条绒裤,那年头,穿绒裤的人太少了,那还了得,太洋气了。我记得那是农历十月底了,天气冷了,我俩穿绒裤,一块玩的几个小伙伴都很羡慕,我俩也特意露出裤脚显摆自己。多么自豪和荣耀!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愿望。那个年代小孩都是破衣烂衫,根本没有好衣服穿。不像现在,各式各样,高中档应有尽有,今天的生活太幸福了,和过去是无法比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未完待续)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丰茂春:临沂人,是一名退伍老兵,爱好写作,画画,书法及功夫气术锻炼!并研发了全自动标牌机械,专利产品,远销国禸外,并制作各种金属标牌,徽章等!电话:18669977381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