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恒昌访外诗(第22期)

【马启代评赞】
首先就诗艺而言,访外诗在他整体的诗歌世界中毫不逊色,尽管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处世方式变了,甚至体察角度也与书房甚至国内不同,但他始终以一个中国诗人的特有情怀捕捉着适合自己表达的感情和思想。即使他写同一事件,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水 钟
我看见时间的血液
绿莹莹的血液
它的流动
与巨型钟摆相呼应
时间不是虚构的神明
让自己敬畏
也不是虚构的魂灵
让自己惊恐
它是看不见的存在
又是无处不在的存在
它没有生命
却比一切生命都永恒
常说大音稀声
大象无形
时间在这里逆转
显露她的尊容
水钟不懈地流动
生怕历史
在哪一刻
骤停
落在航班上的石头
从柏林飞来
在莫斯科过境
穿行在候机大厅
越看
黄皮肤越稠密
黑头发越茂盛
天也动情
一滴泪
在它眼角蠕动
掸掸衣襟
只有
时光的粉尘
一块石头
重重地
落在航班上
【荒原易人评赞】
《飞越栽不住界碑的天空》即将出版;虽然只是桑恒昌涉外诗歌的一部分,却能反映桑恒昌写作的全貌,他诗歌的语言因散发着“善”的光辉而让我们从中获得愉悦的心灵感受,他只跟着自然的亮光走,他坚持不懈,持之不渝,他从偶然的实践中发掘理性的爱好,带给我们启迪的思考。使他的诗歌成为高贵的艺术,和低俗滑坡的诗坛形成鲜明的对照。

桑恒昌其人其诗
巜山东文学通史》称,桑恒昌的怀亲诗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诗坛的一个高潮,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继臧克家、贺敬之之后,山东诗坛第三代,探索新诗意象化卓然有成的一代的领军人物。《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一书对山东文学六个门类重镇人物有这样的确定——
小说: 张炜、莫言;
报告文学:李存葆;
散文:山东籍台湾著名作家王鼎钧;
诗歌:桑恒昌;
电影:张宏森;
电视:赵冬苓。
这就是现实的述说和历史的存留。
【王炳强致谢】
桑恒昌先生的访外诗,共计80余首,迄今刊发完毕。衷心感谢“济南头条”总编宋俊忠先生的及时刊发,感谢著名诗人评论家马启代、荒原易人两位先生的高度评赞!更感谢桑恒昌大师的访外诗为当代诗坛增光添彩!
(济南市退休高级教师 王炳强 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