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娟(一)
文/吴琼
1
走近李娟,是从同事的一句话开始的。那天早上上班前,同事老胡忽然问我,最近有个作家李娟特别火,你知道吗?
我回答,还真没注意。就在搜索引擎输入“李娟”两个字,首先看到的是马伊琍主演的八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根据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爱奇艺制作。
我高兴地说,正好,爱奇艺这个月我充会费了,晚上看。
2
走进李娟,是从追剧《我的阿勒泰》开始的。在看剧之前,我就很有期待。毕竟,在我的认知里,散文集被拍成电视剧,李娟应该是第一人。那些也可以归入散文类的纪录片不算——比如余秀华正火的时候,2016年,范俭导演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镜头也很美,豆瓣评分8.1分,后获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评委会大奖。但八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不一样,它是把散文拍出情节和故事的电视剧,在这之前,只有长篇小说有这个荣耀。
八集电视剧,我是在双休的两天看完的。由滕丛丛导演,马伊琍、周依然、于适等主演的《我的阿勒泰》以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和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的生活轨迹为主线,生动记录了她们融入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的全过程。该剧不仅展现了北疆优美壮阔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浓郁独特的哈萨克族风俗文化。剧中多首婉转动听的哈萨克族歌谣、淳朴热情的民风民俗,以及充满民族特色的叼羊、婚礼、舞会、节庆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阿勒泰》是国内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的剧集,并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完成亚洲首映。该剧播出后,获 CCTV-1电视剧收视率Top1、爱奇艺迷你剧热度Top1,以 8.8分登顶豆瓣2024年国剧Top1,收获口碑、收视双爆。最新消息,5月27日,爱奇艺与哈萨克斯坦7频道(共同举行了《我的阿勒泰》签约仪式。该剧哈语配音版将于6月正式在哈萨克斯坦7频道首播,后续也将登陆哈巴尔电视台31频道等当地主流电视台,面向哈萨克斯坦全国观众播出。
3
走近李娟,是从凤凰卫视文化直播间对李娟的户外采访直播开始的。凤凰网文化直播主持人魏冰心说,节目组长途奔袭3000多公里,从北京到新疆,主持人魏冰心和《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坐在户外草原上,身后是广阔的牧场和富有新疆风情的牧马、草地……五月的新疆傍晚,天气还是冷气嗖嗖,主持人和李娟都穿着羽绒外套,膝盖上搭着保暖的毯子。
就在这样的氛围里,一场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写作,关于爱情的对话通过直播平台让凤凰卫视和关注李娟的拥趸给眼睛和心灵过足了了解李娟《我的阿勒泰》背后故事的瘾。
是的,李娟火了,因为这部剧火了,于是,网络上那些视频大V,比如俞敏洪和李娟连线,谈李娟妈妈当下的生活话题,董宇辉做了一起李娟《我的阿勒泰》散文集的视频节目……
于是,作为读者,是不是很期待买一本《我的阿勒泰》原著回来读一读呢?
4
走近李娟,是从下单《我的阿勒泰》,开读《我的阿勒泰》开始的。打开当当读书网,《我的阿勒泰》赫然位居图书畅销榜第一名,第四名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如果再浏览下,李娟的文集洋洋洒洒十部让你有全部买回来的冲动。
《我的阿勒泰》是必须买的,获鲁迅文学奖的《遥远的向日葵地》、代表作《冬牧场》、生活随笔《记一忘二三》是了解生活中李娟最好的读本……
《我的阿勒泰》是最先回来的一本。看序,已经有第四版的序,从2010.1月第一版,到2021.8月第四版,到2024.5第四版的第12次印刷……14年了,这本两辑(老版本三辑)265个页码的散文集,在纸媒唱衰的时代,在图书市场经久不衰,持续火爆,在14年后被买去影视版权,这是怎样的概念啊?
在文学已死、纸媒已死、文学大奖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大环境下,草根作者的崛起,无疑是文学界的一股飓风。虽然,李娟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加入中国作协,但我仍把没有高中毕业就走向社会、不在体制内的她归为草根作家。在她因为交不起90块钱而退学,因为爱好写作而辞工,在跟着母亲做裁缝、守小卖部、和当地牧民辗转阿勒泰牧场时,这个怀揣梦想的女孩子把文字写在能找到的任何纸片上。在那个网络尚未大规模普及的年代,在遥远的阿勒泰生活的李娟,她的文字长期徘徊在主流文学之外。
如果说李娟是千里马,那么刘亮程就是识她的伯乐。在李娟开始写作的初期,她的文字有幸遇到了《中国西部文学》的编辑刘亮程,一个惜才爱才的好编辑。也是在刘亮程的鼓励和支持、指导下,李娟的散文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特色。
阿勒泰是美丽的,但李娟的生活,一点也不诗意,甚至很狼狈。李娟文字里的真诚,好像也只有遥远纯净的阿勒泰才配得上。主流之外,越来越多的民间声音开始喜欢、注意到李娟的作品,李娟这个名字。十年后的今天,李娟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和她的作品成为散文界的一股清流。在她的文章里,她从不发表任何关于生活的意见,只是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荒野、木耳、蝗灾、澡堂……这些看似乏味的生活琐碎,在她笔下却鲜活有趣。她的文字浑然天成,不做作,不媚俗、不做教师爷。让读者在文字中自己慢慢体会,找到生活中的共鸣点。
刘亮程说:这只能是野生的。她找谁去抄,中国文学没有这样的范本让她去抄。
王安忆说,在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
柴静说,通篇的真实白描,初看以为只是简单的临摹自然,实际上,这种真实里饱含诗的精神。
最近几年,一个草根余秀华把中国诗坛搅得血雨腥风,但除去负面的,余秀华的诗确实给死寂的诗坛带来了不一样的新气象。和余秀华不同的是,李娟的厚积厚发,让中国散文界一下子火出了圈。原以为只有长篇小说是文学界大拿的文学圈、读者群,忽然因为李娟,开始关注中国散文,关注李娟的散文,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
2024.5.28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