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由作者提供
【逛北京.游京郊】(之一百二十三)
千年古刹~法源寺游记(3)
文/天宫玉兔(北京)
摄影/天宫玉兔
七绝.丁香诗会醉法源(新韵)
…平起首句押韵式
文/天宫玉兔(北京)
百年诗会续前缘,古刹丁香醉法源。
雅士文人禅院聚,赏花趣韵笑佛还。
鹧鸪天.丁香诗会醉法源
词林正韵(晏几道体)
文/天宫玉兔(北京)
诗会丁香满百年,法源古寺誉苍天。
今来古往高光影,逸兴飞毫翰墨泉。
敬巨匠,醉诗缘。岁寒三友共诗艰。
春风得意藏不住,宣武诗坛唱大千。
丁香诗会醉法源
名声远扬满百年
丁香飘雪法源寺,诗会呤红四月天。
别具古情今唱和,佛音袅袅满百年。
话说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诗会】,从1924年至今已芳华不尽满百年。法源寺始建于唐朝,最初叫悯忠寺,清代重建,改名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千年古刹。法源寺的丁香自古有名,三春四月丁香花开,掩映着法源寺的红墙碧瓦,颇具韵味。据史书记载,昔日的京城有三大花事,一是法源寺的丁香、二是崇效寺的牡丹、三是极乐寺的海棠,花开花落,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争相观赏,赋诗作画。现如今,崇效寺的牡丹移到了中山公园,极乐寺的海棠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唯独法源寺的丁香,因有着诗章承载而名声远扬。
法源寺的丁香,据传种植于明代。既有气候的因素,也有风雅的需求,更有佛教的妙用。佛教寺庙本以菩提为尊,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不适宜菩提树生长,故法源寺以丁香树代替菩提树。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法源寺内还有南洋马鲁古所生的丁香。每年四月初,院中的花儿都会如期绽放,如同一朵朵祥云,掩映着红墙青瓦、雕梁画栋,幽香四溢,别具古韵,简直就是一幅“胜地花开香雪海”的美景。 据记载:“每于花季,士女云集,进香之余,观赏异卉奇葩,引为乐事。”这段说的便是法源寺中赏丁香盛景。
放眼赏花论诗
追寻诗会足迹
东君吹拂满京城,人间四月香怡人。
最古燕京悯忠寺,百年诗会连古今。
法源寺不仅是北京一座地理坐标,更是一座文化符号。法源寺“丁香诗会”起源于明、清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极盛。每年春天法源寺内丁香盛开之时,僧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对诗。当时赫赫有名的纪晓岚、洪亮吉、顾亭林、何绍基、龚自珍、林则徐等人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会,都在这里留下过流连的足迹和诗篇。1914年,著名晚清诗人、清史馆馆长王闿运(时年83岁),邀请在京名流百余人聚集法源寺,开留春宴,共同赏花赋诗,会后绘有《留春图》。
1924年4月26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第一次应邀到访中国。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到来受到文艺界、思想界的广泛关注。诗人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来到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话诗词,泰戈尔还作了《东西文化之精髓》的演讲和一首诗,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在丁香花下娓娓而谈,在寺内留下的那张珍贵的合影流传至今,被称为“岁寒三友”。林徽因清馨淡雅若“梅”,泰戈尔沧桑坚韧似“松”,徐志摩清癯飘逸如“竹”。这一天的法源寺,春光舞动出满腔的浪漫多情。“……那么多的花朵,那样的光芒、芳香和歌曲,可是爱又在哪里?你躲在你那美的富裕里纵声大笑,而我则独自哀哀哭泣。”这首诗就出自泰戈尔的大手笔!
由于种种原因,法源寺丁香诗会曾一度中断,直到2002年才得以恢复。 据报载:2002年4月10日,法源寺内阳光灿烂,丁香吐芳,红幅高悬,上百名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聚集在大雄宝殿前,参加新时代举办的首届丁香诗会。这是历史的延续,是北京宣南地区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开启了法源寺丁香诗会的新征程。在丁香诗会的基础上,2007年宣南诗社成立,编印《宣南诗刊》,促进了北京地区的诗歌创作和交流。目前,已经编辑出版了《丁香四月天》《四月丁香梦》《四月丁香情》,以及《丁香诗会书画作品选》等书法、绘画作品选集。法源寺丁香诗会已然成为北京市十大知名品牌活动之一,成为北京文化的血脉。2017年,法源寺丁香赏花习俗入选西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香,岂止一个“香”字了得。丁香的浪漫与风雅,已成为法源寺独特的文化名片。
千年古寺丁香飘雪
百载芳华诗章不尽
人间最美四月天,丁香佛香诗香缘。忙里偷闲我先后两次打卡法源寺。首次打卡,正值丁香花开,掩映着法源寺七进六院的红墙青瓦,古韵神哉,不由得对心仪已久的这座千年古刹顿生敬意。这座寺院藏身于闹市中的僻静处,恰应了大隐隐于市的那份洒脱,那份厚重,那份浓浓的禅意。置身花海,寻古探幽,摄影留念,不亦乐乎。此次,一个偶尔的机遇,有幸参加了院内藏经楼前举办的甲辰,丁香感恩茶会,尝茶点,品茗茶,观看中国佛学院毕业生的茶艺表演,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春和景明,暗香浮动的4月17日,恰逢泰戈尔到访法源寺100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和北京市西城区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徐徐拉开帷幕。从4月17日至21日,历时5天。以花为约,以诗为媒,千年古刹,百年经典!第二次打卡法源寺是4月21日,一个令人难忘的星期天,尽管因故不能亲身参加丁香诗会全部系列文化活动,但仍然收获满满,只因为这是一次意犹未尽的必然选择。当再次跨进法源寺,那一座座寺庙建筑,一棵棵参天古树,一幅幅绝妙对联,一株株袭人的丁香,再一次映入眼帘。满院前后,古诗新词条幅处处林立;满树上下,飘逸着不同内容,不同色彩,不同大小的精彩诗笺,此时此刻,真真切切地被法源寺浓浓的丁香诗情所折服。
在法源寺的院落里,似乎仍在回放着【回望千年】、【诗风鼎盛】、【宣南文苑】、【风华正茂】四幕沉浸式表演,演员们正以角色扮演和实景还原的方式,循序渐进式的引导人们,纵览宣南地区,千年文脉绵延的历史画卷。似乎看到了徐志摩的嫡孙徐善曾及夫人,和来自其家乡海宁的歌手许哲明一道,用诗朗诵、画作和音乐,引领我们走入石虎胡同7号,走入徐志摩百年前的生活。似乎看到了泰戈尔后裔苏拉加·泰戈尔女士同印度著名声乐家马努杰·穆拉里先生以音乐舞蹈为语言,延续中印文化交流的佳话。似乎听到了王刚、季冠霖、孙茜等著名演员在现场,声情并茂,豪情满怀地分别朗诵了,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吉檀迦利》第十二章、舒婷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及当代著名诗人臧棣专为本次丁香诗会创作的诗歌《法源寺丁香观止》。脑海里不时浮现的,这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古韵今现之活剧,一首首悠悠丁香之动人诗篇,无不令人陶醉其中。还有数不尽的游客,拿着“長枪短炮”兴致勃勃地用心“寻找五瓣丁香花”,丁香花大多是四瓣,而稀有的五瓣丁香花又名许愿花。相传,找到稀有的五瓣丁香花,象征着幸福与幸运。此次的幸运者,还可以在唐悯忠寺故址前广场丁香文化市集,兑换丁香诗会文创产品。到底有多少幸运者发现了五瓣丁香花呢?哈哈!不得而知……
恋恋不舍地离开法源寺,晓有兴趣地来到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之一的丁香文化市集现场(位于法源寺前广场唐悯忠寺故址),市集齐聚了20家单位,20余个各放异彩的摊位,作为丁香诗会的配套活动,亮相文化产品200余款,其中“丁香诗会”单独设计的主题文创达54款。这里人头攒动,这里人声鼎沸,这里的生意兴隆,一片祥和;这里人们满心愉悦地露出了张張笑脸,这里男女老少,恩爱情侣争相与文创产品合影留念,这里充满了浓浓地诗情画意,这里无不飘逸着法源寺丁香树的花香。
我喜欢丁香,诚然,我更喜欢千年古刹法源寺的丁香。寺内丁香树枝繁叶茂足以遮天蔽日,在古寺红墙青瓦相衬之下别具古韵,花香、佛香、诗香、幽香四溢,伴随着袅袅佛音沁入心脾,禅意十足,历久弥香,源远流长。
2024.05.30.12:58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