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5)——屋脊上的“哲理”
——白江永撰文
洛阳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北宋灭亡后,洛阳城古建筑毁于连年战火。迄今,洛阳老城周边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大都是始建于明清时期,或扩建于明清时期,或依照明清时期风格重修的。它们或于闹市之地,或于僻静之所,或巍峨壮观、富丽堂皇,或精致典雅、自成一体。其建筑装饰艺术十分考究,木雕、石雕、砖雕、雕塑和碑刻作品非常精美,特别是屋脊、檐角的琉璃雕塑堪称一绝。
中国古建筑大都为土木石结构,上覆盖瓦片相互叠压,脊角、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易脱落。因此,匠人们便用瓦钉来固定住最前端的瓦片,瓦钉上以钉帽防腐、美化,钉帽逐渐形成了各种形象,并进一步赋予了装饰、标示等级和寓教警示的作用。
所谓龙生九子,螭吻又称龙吻是龙的九儿子。一日龙王说:“那个儿子的本领大、法力强,便传位于谁。”螭吻平生好吞,喜欢在险要处登高俯瞰,善喷浪降雨,说:“我能吞万物。”随即将龙宫吞入口中。龙王的三儿子嘲风平生喜欢远望,冒险,眼见龙王之位即将旁落,手起剑落将螭吻钉于屋脊之上。龙王见状大怒,无奈为时已晚,处罚嘲风立在大殿之角,用以镇宅,螭吻于屋脊之端喷水镇火。
这个传说是在告诫人们,不可好大喜功,不可好勇斗狠,否则将自取其祸。
这种建筑样式在白马寺、关林、山陕会馆、潞泽会馆、上清宫、下清宫、吕祖庙、鼓楼、丽景门、城隍庙等处均有出现。
檐角的雕塑更是一绝,细心观察会看到檐角尽头是一员形象各异的武将。这些武将分别是:谋害同门、背信弃义的庞涓,庞涓情短;几易其主、杀伐太重的韩信,韩信命短;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周瑜,周瑜气短;寡诺少信、锋芒毕露的罗成,罗成艺短。这“四短人”脊饰造型在关林出现最多。关羽忠君耿耿、义薄云天、仁爱诚信、勇冠天下,“四短人”不忠、不义、不仁、不勇,“短人”之“短”对衬云长之“长”,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特殊的教育意味,给人以何等强烈的震撼与回味。 心狠手辣、暗箭伤人的公孙子都;昏庸无道、谗害忠良的齐泯王;无德无才、贪得无厌的马海(姜子牙小舅子);谋害同门、背信弃义的庞涓。这四个人的形象多出现在祠堂、会馆、城隍庙等的檐角上。
道观、寺庙多有马海、庞涓、罗成形象出现,那么第四个“小人”是谁呢?第四个“小人”就是芸芸众生,就是我们自己。
房檐四个角,站着“四短人”、“四小人”。古建行内也称这四个人为“小跑”或“走尽人”。他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如果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他们起的作用也不是镇宅保佑,而是为警示后人不要作恶,不要把事做绝,不要贪得无厌,要给他人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有余地。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之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